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 第83章 江城首富的慈善面具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第83章 江城首富的慈善面具

作者:皇明浪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5 07:52:13 来源:小说旗

1991年8月23日,清晨6点15分,武汉扬帆大厦顶层。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手中的遥控器不断切换着电视频道。央视《早间新闻》正在重播昨晚《焦点访谈》的片段,女主播严肃的声音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回荡:

“...本台记者调查发现,扬帆慈善基金去年募集的2.3亿元善款中,仅有5%实际用于公益事业,其余95%通过复杂渠道流向了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

谢一扬按下静音键,转身看向办公桌上摊开的十几份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无一例外地将这则新闻放在了头版,有的甚至配上了醒目的红色标题:《伪善面具下的资本游戏》。

“老板,舆情监测显示,负面讨论量在过去六小时激增了1700%。“技术总监刘明站在一旁,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微博、天涯、猫扑等平台的热搜前十都被相关话题占据。“

谢一扬没有立即回应,他的目光落在窗外长江对岸的龟山电视塔上。那里巨大的LEd屏幕原本应该播放扬帆集团的最新广告,此刻却黑着屏,像一只沉默的眼睛注视着这一切。

“周厅长那边联系上了吗?“谢一扬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张铁柱的独眼中闪过一丝阴狠:“老周说这次风声太紧,中纪委已经派人进驻省民政厅,要查基金会的账目。“

谢一扬的指尖轻轻敲击着窗框,节奏稳定得像心跳监测仪。他太熟悉这种危机了——三年前的致癌染料事件,去年的三峡混凝土丑闻,每一次都看似要将他置于死地,但每一次他都成功逆转。

但这次不同。慈善基金的黑幕触及了公众最敏感的神经,那是用孤儿寡母、残疾人士和贫困学生的血泪堆砌而成的信任。

“通知所有高管,一小时后紧急会议。“谢一扬终于开口,“另外,让财务部准备一亿现金,要新钞,连号的。“

刘明和张铁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但没人敢多问一个字。

上午8点整,扬帆大厦37层会议室。

二十名高管正襟危坐,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投影幕布上显示着实时舆情分析图,代表负面情绪的红色曲线几乎垂直上升。

“各位,“谢一扬站在幕布前,西装笔挺,领带一丝不苟,“我们正面临扬帆集团成立以来最严峻的公关危机。“

他点击遥控器,画面切换到央视报道的截图,那个满脸皱纹的老农正对着镜头哭诉:“...说好给咱村建小学的钱,就修了个门楼...“

“但危机,往往也是机遇。“谢一扬突然提高音量,“刘总监,播放方案A。“

会议室灯光暗下,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视频: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笑脸,崭新的希望小学落成典礼,谢一扬亲自为老人发放慰问金的温馨画面...背景音乐是《爱的奉献》,音量恰到好处地催人泪下。

“这是我们的反击素材库,已经准备了三年。“谢一扬的声音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清晰,“今天中午12点,武汉广场,我要召开新闻发布会。“

法务总监王磊忍不住插话:“谢总,现在开发布会风险太大,记者肯定会追问资金流向...“

“王总监,“谢一扬轻笑一声,“你去年在澳门输掉的那三百万,是从哪个项目挪用的?“

会议室瞬间死寂。

谢一扬的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个人:“在座的各位,谁手上没有几件见不得光的事?扬帆倒了,你们以为能独善其身?“

他按下遥控器,灯光重新亮起,刺得众人眯起眼。

“现在,执行我的命令。“

上午10点30分,武汉广场。

尽管离发布会还有一小时,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上千人。有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有举着“还我血汗钱“横幅的维权者,更多的是看热闹的市民。

广场中央搭起了一个简易舞台,背景板上“扬帆慈善基金澄清会“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奇怪的是,舞台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金属桶,旁边站着四名穿黑西装的保安。

“那桶是干什么的?“《南方周末》的记者小声问同行。

“谁知道呢,谢一扬向来不按常理出牌。“

11点45分,一支由十辆黑色奔驰组成的车队缓缓驶入广场。人群骚动起来,相机闪光灯连成一片。谢一扬从中间那辆防弹版奔驰S600下车,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肃黑的西装,胸前别着一枚小小的国旗徽章。

他没有立即上台,而是走到那群维权者面前,深深鞠了一躬。

“各位父老乡亲,“他的声音通过随身麦克风传遍整个广场,“扬帆集团对不住你们。“

这出人意料的举动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维权者们面面相觑,准备好的咒骂卡在了喉咙里。

谢一扬直起身,眼中闪烁着真诚的泪光:“但请相信,这一切都是误会,是有心人在污蔑民族企业!“

他转身大步走上舞台,聚光灯立刻追了过去。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关心扬帆的社会各界人士,“谢一扬站在话筒前,声音沉稳有力,“过去24小时,关于扬帆慈善基金的谣言甚嚣尘上,今天我就要在这里,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揭开真相!“

他做了个手势,四名保安推着一个小车上台,车上堆满了捆扎整齐的百元大钞。

“这是一亿元人民币。“谢一扬拿起一捆钱向观众展示,“全部是新钞,连号,可以随时查验真伪。“

人群发出惊叹声,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

“有人说扬帆慈善基金的钱去了开曼群岛?“谢一扬突然提高音量,“那今天,我就把这些'去向不明'的钱,当着大家的面——“

他停顿一秒,目光扫过全场:

“烧掉!“

话音刚落,四名保安同时动手,将那一捆捆钞票扔进金属桶中。谢一扬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镀金打火机,“啪“地一声点燃,在千万双眼睛的注视下,将火苗丢入桶中。

“轰!“

特制的助燃剂让火焰瞬间蹿起三米高,百元大钞在火舌中卷曲、焦黑、化为灰烬。热浪扑面而来,前排观众不自觉地后退几步。

“这一亿,是我谢一扬个人捐给国家的!“他的声音在火焰的噼啪声中显得格外震撼,“既然有人质疑,那我宁可烧掉,也不让那些卖国贼得逞!“

“卖国贼“三个字像一记重锤,砸在现场每个人心上。

谢一扬从助理手中接过一份文件:“这是扬帆慈善基金过去三年的完整账目,每一分钱去向都清清楚楚!“他将文件举过头顶,“那些造谣的媒体,你们敢不敢公布自己的后台?敢不敢承认是被境外势力收买?“

台下的记者们愣住了。这剧情反转得太快,刚才还是慈善丑闻,转眼就上升到了爱国与卖国的高度。

“我谢一扬行得正坐得直!“他拍着胸脯,声音哽咽,“扬帆集团每年纳税十几个亿,解决了几万人的就业,现在却被污蔑成黑心企业?“

火焰渐渐变小,桶底只剩下一层灰白的灰烬。谢一扬走到桶边,伸手抓起一把还带着余温的纸灰,任由它们从指缝间飘落。

“这就是我的态度。“他的声音突然平静下来,“质疑扬帆的人,先问问自己的良心!“

说完,他转身下台,在保镖的簇拥下快步走向车队。直到奔驰车驶离广场,现场才爆发出震天的议论声。

“卧槽,真烧了一亿?“一个大学生模样的青年瞪大眼睛。

旁边的大爷摇摇头:“有钱人的世界咱不懂,但这么烧钱,肯定心里有鬼。“

“你懂什么!“一个穿军绿色外套的中年男子突然插话,“谢总这是表明态度!那些质疑的人说不定真是汉奸!“

舆论正在悄然分裂。

下午1点整,扬帆大厦危机公关中心。

二十名工作人员紧盯着电脑屏幕,实时监控着网络舆情的走向。

“微博热搜第一已经变成'谢一扬烧一亿证清白'。“刘明汇报道,“我们提前准备的五万水军账号已经全部启动,正在各大平台引导舆论。“

谢一扬站在数据大屏前,看着代表正面情绪的绿色曲线开始缓慢爬升。他的手机震动起来,是周明远的来电。

“老谢,你玩得太大了。“周明远的声音透着疲惫,“省委刚开完紧急会议,书记要求彻查。“

“老周,“谢一扬走到角落,压低声音,“你还记得1990年汉正街那场大火吗?那个纵火犯的死刑判决书,好像还在我保险柜里。“

电话那头沉默了三秒:“...账本已经处理好了,但中纪委的人不好糊弄。“

“让他们查。“谢一扬冷笑,“查得越狠,我的形象就越正面。“

挂断电话,谢一扬转向张铁柱:“那个举报的记者,查清楚了吗?“

张铁柱的独眼中闪过一丝凶光:“《焦点访谈》的李晓梅,她老公是民政部的科员,掌握了部分内部文件。“

“让她闭嘴。“谢一扬淡淡道,“用最彻底的方式。“

下午3点,北京西城区某小区。

李晓梅刚走出单元门,一辆摩托车突然从拐角冲出。骑车人戴着头盔,看不清面容,在经过她身边时猛地将一个瓶子里的液体泼向她。

“啊!“李晓梅尖叫一声,下意识捂住脸。但预期的灼烧感并没有出现,她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臭味——是粪便。

摩托车早已扬长而去,留下浑身恶臭的李晓梅站在路边发抖。她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

“李记者,“一个阴冷的男声传来,“这次是粪便,下次就是硫酸。你老公在民政部的那些'兼职',我们可是有详细记录。“

电话挂断了。李晓梅双腿一软,跌坐在路边,泪水混着脸上的秽物流下。她知道,自己惹了不该惹的人。

晚上7点,央视《新闻联播》破天荒地报道了谢一扬烧钱事件。虽然措辞谨慎,但画面中那冲天的火焰和谢一扬慷慨激昂的演讲,已经通过最权威的媒体传遍全国。

与此同时,各大网络论坛突然涌现出大量“知情人士“,爆料《焦点访谈》的报道有“境外势力操控“,李晓梅被描绘成“收受外国基金会贿赂的汉奸记者“。

晚上9点,扬帆大厦顶层办公室。

谢一扬独自站在窗前,手中端着一杯威士忌。城市灯火通明,远处龟山电视塔的LEd大屏重新亮起,正循环播放着扬帆集团的最新广告:“民族企业,为国为民“。

手机震动,是张铁柱发来的短信:“李晓梅已递交辞职信,她丈夫申请调往新疆。中纪委调查组明日撤离。“

谢一扬抿了一口酒,嘴角微微上扬。他翻开黑色笔记本,钢笔在纸面沙沙游走:

【1991.8.23舆论战大捷】

一亿现金焚烧表演(实际为高仿道具钞)

舆情成功转向“爱国vs卖国“对立

举报记者被迫离职(丈夫调职边疆)

中纪委调查终止(周明远善后)

笔尖顿了顿,又补上一行小字:【民族主义是最锋利的武器,也是最坚固的盾牌】

窗外,长江上的货轮鸣着汽笛,悠长的声音在夜色中传得很远。谢一扬举起酒杯,对着玻璃中自己的倒影轻轻一碰。

“敬民族企业家。“他一饮而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