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 第96章 光谷的硅基涅盘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第96章 光谷的硅基涅盘

作者:皇明浪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5 07:52:13 来源:小说旗

1991年9月13日凌晨,武汉东湖别墅地下室。

谢一扬一拳砸在朝鲜半岛地图上,红酒杯震落在地,碎裂的玻璃渣像鲜血般溅在定制皮鞋上。

“三百公斤!整整三百公斤光刻胶沉在元山港!“他扯松领带,眼中凶光让在场所有人屏住呼吸。监控屏幕定格在cIA特工持枪站在货船甲板的画面,那批从日本走私的光刻胶本应是长飞光纤的救命稻草。

张铁柱的机械手捏碎了通讯器:“朝鲜线人刚断气,死前说美国人在每个港口都安插了眼线。“

会议桌对面,林教授的白大褂沾满机油,这位中国光纤之父此刻像个落魄修理工:“没有光刻胶,新投产的十二英寸单晶硅生产线只能撑七十二小时。“

谢一扬突然冷笑,转身拉开保险柜,取出一支标着西里尔文的钢瓶。“列别德夫,“他用俄语朝阴影处喊道,“你那个疯狂计划,现在可以试试了。“

乌克兰专家佝偻着背从仪器堆里钻出来,酒糟鼻上还挂着电焊护目镜。“谢先生,Rd-214燃料的提纯实验才进行到——“

“理论纯度多少?“

“68%,但副产品甲基肼是剧毒——“

“够用了。“谢一扬将钢瓶抛过去,“明天日出前我要看到量产方案。“

林教授猛地站起来:“那是苏联导弹燃料!会要了整个东湖的命!“

“那就别让东湖知道。“谢一扬按下遥控器,投影幕布展开最新财报,“长飞光纤占集团营收37%,停产意味着光谷计划流产,意味着三万名工人上街讨薪。“他目光扫过每个人,“或者你们更想向美国人举手投降?“

地下室陷入死寂,只有列别德夫摆弄钢瓶的金属碰撞声。谢一扬走到林教授身后,双手按在他颤抖的肩膀上:“想想那些被卡脖子的日子,现在轮到我们卡别人脖子了。“

窗外雷声轰鸣,暴雨砸在东湖水面,像千万个冤魂在叩门。

三天后,东湖西岸秘密工厂。

沈墨蹲在芦苇丛中,医用口罩挡不住刺鼻的酸腐味。他悄悄举起相机,对焦那座突然冒出的银色厂房——排水管正往湖里倾泻乳白色液体,所到之处泛起诡异泡沫。

“第七卷胶片了。“同伴王颖递来新胶卷,她手腕上的辐射检测仪突然发出嘀嘀警报,“老天,超出安全值二十倍!“

沈墨的镜头捕捉到更骇人的画面:几条死鱼漂在排水口,鱼鳃处长满黑色瘤状物。作为武大环境系研究生,他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得立即报告环保局——“

“没用的。“王颖压低声音,“我表姐在协和医院呼吸科,上周收了八个肺癌患者,全住在湖对岸小区。“

相机快门声惊动了岗亭保安。沈墨拉着王颖扑进灌木丛,两束强光手电扫过他们刚才的位置。借着灯光,沈墨看清保安制服上的徽标——扬帆集团安保部。

“走!“他拽着王颖往堤坝爬,背后传来狼犬的吠叫。翻过围墙时,王颖的背包钩住了铁丝网,一卷采样管掉进草丛。

“别管了!“沈墨咬牙扯断背带。他们骑上藏在树林里的自行车,没发现围墙上的红外摄像头已悄然转向。

扬帆大厦顶层,谢一扬正在审阅污染报告。

“东湖氨氮含量超标140倍,重金属镉超标89倍。“张铁柱的电子眼投射出三维地图,红色污染带已覆盖半个湖区,“列别德夫那个蠢货把废料直接排进湖里。“

谢一扬合上文件:“死了多少鱼?“

“渔业局统计约八百吨,但实际可能......“

“渔民呢?“

“目前确诊二十七例癌症患者,都是六十岁以上老人。“张铁柱调出医院监控画面,“有个叫沈墨的学生在收集证据。“

投影仪切换到自行车棚的偷拍照片,谢一扬眯起眼——画面里的年轻人正把水样交给戴眼镜的女教授。

“李芳?“他认出武大环境系副主任,“她不是收了我们两百万科研经费?“

张铁柱的机械手弹出刀片:“要处理掉吗?“

“不急。“谢一扬拨通电话,“周书记,东湖需要划为军事科研禁区......对,就和罗布泊一样。“

挂断电话,他走向落地窗。暴雨中的东湖泛着幽绿荧光,像一块腐烂的翡翠。二十公里外,长飞光纤的生产线正昼夜不息地吐出光缆,这些用导弹燃料催生的产品,即将通过“一带一路“走向全球。

协和医院特殊病房,沈墨呆立在病床前。

“李教授?“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昨天还精神矍铄的导师,此刻插满管子躺在IcU,诊断书上写着“急性放射性肺炎“。

护士压低声音:“凌晨送来的,肺部纤维化速度异常......“

沈墨颤抖着掏出采样管:“这是东湖水样,必须立刻......“

“给我。“白大褂医生突然出现,胸牌写着“扬帆集团医疗中心“。两名保安架住沈墨,医生熟练地取走证据:“患者家属请放心,我院会组织专家会诊。“

转身时沈墨瞥见医生袖口的污渍——那根本不是医药痕迹,而是机油!他拼命挣扎,却看见走廊尽头闪过张铁柱的机械臂反光。

深夜的东湖别墅实验室,列别德夫正在销毁证据。

“纯度不达标......副产物太多......“乌克兰人嘟囔着往反应釜倒中和剂,酒精让他的动作越来越粗鲁。当警报器响起时,他竟抄起伏特加酒瓶砸向红灯。

“砰!“

玻璃碎裂声与化学爆炸几乎同时发生。列别德夫被气浪掀飞,撞破窗户摔进东湖。别墅安保系统启动,自动闸门将泄漏区封闭,但淡黄色烟雾仍从缝隙中渗出,随风飘向最近的水厂取水口。

三公里外,谢一扬正在签署文件。爆炸震感传来时,钢笔尖划破了“东湖生态治理专项基金“的标题。

“老板!“张铁柱破门而入,“列别德夫实验室炸了!“

谢一扬按下桌底警报器,整栋大厦瞬间进入红色警戒。全息投影显示污染扩散模拟图——甲基肼云团将在两小时内覆盖沿岸十五个社区。

“启动'方舟'预案。“他撕掉文件,新命令冰冷如铁,“第一,立刻切断东湖自来水厂供应;第二,所有患者转往扬帆私立医院;第三......“他停顿半秒,“准备五十份保密协议。“

投影地图上,代表毒气的红雾已吞没半个东湖,像头饥肠辘辘的野兽。

一周后,国务院调查组秘密进驻当天,谢一扬与周明远在游艇会面。

“死亡十七人,重症四百三,出现症状的超过十万。“周明远递来加密平板,“这是真实数据。“

谢一扬扫了眼屏幕,随手将平板抛进长江:“现在它是国家机密了。“

游艇驶过江心,远处东湖方向拉着警戒线。周明远眯起眼睛:“你给调查组看了什么?“

“这个。“谢一扬打开保险箱,取出一支标着“绝密“的试管,“长飞光纤自主研发的光刻胶,纯度99.9999%。“

周明远愣住:“可这明明是......“

“重要吗?“谢一扬微笑,“它能打破美国封锁,能让中国光纤占领全球市场。“他指向岸边新竖起的广告牌——“光谷科技园规划图“正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游艇靠岸时,一队武警正将“东湖污染区“的牌子换成“国家级科研基地“。谢一扬整理好西装,对周明远伸出右手:“代我向首长问好,就说爱国企业愿意承担所有'必要代价'。“

他刻意重读了最后四个字。两人握手时,江风卷起一张传单拍在周明远背上——那是沈墨印制的“东湖污染真相“,墨迹早已被雨水泡得模糊不清。

接下来的故事可能会围绕以下线索展开:

辐射变异:东湖污染区改建的“光谷科技园“中,谢一扬秘密收集突变生物样本,为后续生物科技战埋下伏笔。

技术反噬:列别德夫在爆炸中幸存,带着导弹燃料提纯技术投靠美国,成为卷四“全球博弈“的重要对手。

沉默反抗:沈墨在导师“被病逝“后加入环保组织,二十年后以环保斗士身份重返东湖,触发卷五“智造未来“中的舆论危机。

希望这个充满科技惊悚与人性挣扎的章节能满足您的要求。如果需要调整节奏或增加更多商战细节,我可以随时修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