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特种兵重生回到校园 > 第56章 音绘华章 艺术传承的坚守之道

公益表彰大会的掌声还在耳边回响,叶凌回到乐队的排练室,轻轻将奖杯放在角落的置物架上。他的目光在奖杯上短暂停留,随即望向窗外,陷入了沉思。过往的音乐旅程,从青涩的初创到国际舞台的闪耀、跨界的突破、公益的担当,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可此刻,叶凌心中却涌起一股别样的使命感,如同深海的暗流,缓缓却坚定地推动着他前行。他意识到,在追求音乐多元发展的浪潮中,乐队扎根的本土传统音乐艺术,正面临着被遗忘、被边缘化的危机。那些古老而美妙的民间曲调、独特精湛的演奏技法,犹如蒙尘的珍宝,亟待他们去擦拭、去传承,这是一份源于血脉、关乎文化根脉的重任,可这条守护之路,注定艰辛漫长,困难重重。

“我们一路拼搏,在各个领域开疆拓土,收获了无数的鲜花与掌声,音乐让我们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音乐之根深深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传统音乐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是我们文化的灵魂所在。如今,流行文化盛行,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许多珍贵的技艺濒临失传,年轻一代对其知之甚少。我们必须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影响力,让传统音乐重新焕发生机,融入现代生活,可这又谈何容易?从挖掘整理古老乐谱,到创新改编使其贴合当代审美,再到培养新一代的传承者,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我们真的能做到吗?” 叶凌眉头紧锁,眼神中既有忧虑,又透着一丝坚毅。

几天后,叶凌再次召集乐队成员齐聚排练室。众人陆续进门,阿强一眼就看出叶凌神色凝重,他捅了捅身旁的小辉,小声嘀咕:“看这架势,叶凌又要带咱们折腾大事了,我这心里咋有点慌呢。” 小辉微微点头,目光投向坐在椅子上沉思的叶凌。

叶凌站起身,清了清嗓子,环顾众人,缓缓开口:“兄弟们,咱们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刻不容缓的话题 —— 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 说着,他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令人揪心的画面:古老的戏院里,台下观众寥寥无几,台上老艺人独自表演,眼神落寞;民间乐器制作工坊,手艺精湛的老师傅对着空荡荡的门口叹气,后继无人;偏远山区,年轻人们追逐着流行音乐,对身边的传统歌谣不屑一顾。“看到这些,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们作为音乐人,享受着音乐带来的荣耀,不能眼睁睁看着传统音乐走向衰落。我想着,咱们可以深入民间,挖掘那些被遗忘的曲调,整理成册;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风格融合,创新改编,让它走进年轻人的生活;还可以举办传统音乐培训班,免费招收学员,培养新一代的传承者。这是一条艰难的路,但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家有什么想法,不妨畅所欲言。”

阿强挠挠头,面露难色:“叶凌,我知道你说得在理,可这太难了吧!就说挖掘整理古老乐谱,那些民间曲调散落在各地,好多都没记录,咱们得跑多少地方啊?再说创新改编,万一改得不好,老祖宗的东西被咱们毁了,那可担不起这责任。还有办培训班,场地、师资、教材,哪一样不要钱、不要精力?咱们忙得过来吗?”

小辉也附和道:“是啊,就算我们费了好大劲把这些都做了,年轻人愿不愿意学还是个大问题呢。现在流行音乐多火啊,他们对传统音乐根本不感兴趣,咱们不是白忙活吗?”

叶凌静静地听完大家的顾虑,目光坚定地扫视一圈,语气沉稳有力:“我理解大家的担忧,这些问题确实很现实。但咱们想想,从最初组乐队时的籍籍无名,到后来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走到今天,哪一次不是在困境中突围?传统音乐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能丢。跑地方辛苦,我们就分工合作,一个村一个镇地找;改编怕出错,我们就多请教老艺人,反复斟酌;培训班有困难,我们拉赞助、找志愿者,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用心去做,让年轻人看到传统音乐的魅力,他们怎么会不感兴趣?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我坚信,没有跨不过的坎儿。”

成员们面面相觑,排练室里一时陷入沉默。片刻后,阿强咬咬牙,站起身来:“行,叶凌,就信你这一回,咱们跟着你干!”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点头,表示愿意追随。

有了决心,行动迅速展开。首要任务便是深入民间挖掘古老乐谱。叶凌带着阿强、小辉等人,背着行囊,踏上了漫长的寻音之旅。他们穿梭于偏远的山村、古老的小镇,四处打听民间艺人的下落。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他们听闻有位老人会哼唱一种几近失传的曲调,便马不停蹄地赶去。

见到老人时,老人正坐在自家门口晒太阳,眼神有些浑浊。叶凌上前,恭敬地说:“大爷,我们听说您会一种特别的曲子,能给我们唱唱吗?我们想把它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老人有些惊讶,犹豫了一下,还是轻轻哼唱起来。曲调悠扬婉转,却带着几分沧桑,众人听得如痴如醉。阿强赶紧拿出录音设备,小心翼翼地录制。唱完后,老人感慨地说:“多少年了,没人听我唱这曲子,我还以为它要跟着我进棺材了,你们有心了。”

然而,挖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些民间艺人出于对技艺的珍视,不愿意轻易外传,认为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在一次拜访中,一位民间乐器演奏高手直接拒绝了他们:“这手艺是我家祖传的,传男不传女,更不能外传,你们别白费心思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叶凌耐心劝说:“大爷,您这手艺这么精湛,要是失传了多可惜啊。我们不是想抢您的饭碗,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把它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都能欣赏到这么美的音乐,您就当为传统文化做点贡献吧。” 经过多次沟通,艺人终于被打动,同意传授部分技艺。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奔波,他们收集到了大量珍贵的古老乐谱,满载而归。回到工作室,创新改编工作随即启动。但一开始,就遭遇了成员间的意见分歧。

在讨论一首传统民歌的改编时,一位成员提出加入电子音乐元素,打造动感节奏,让歌曲 “嗨” 起来。另一位成员则反对:“这民歌本来的韵味就是质朴、舒缓,加了电子乐,完全变味了,还是原汁原味的好。”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有些紧张。叶凌赶忙调解:“大家都冷静点,咱们的目的是让传统音乐走进年轻人,既要保留韵味,又要吸引他们,不如这样,在歌曲前奏和间奏部分适当加入电子音效,增强现代感,主体部分还是突出民歌本味,找到平衡,才能双音。”

在叶凌的协调下,大家逐渐达成共识,投入改编工作。经过反复尝试、打磨,几首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风格的作品诞生了。当在一些小型音乐会上表演这些改编曲目时,台下年轻人的反应让他们备受鼓舞。

“哇,原来传统音乐还能这么玩,太酷了!”

“这歌既有熟悉的感觉,又很潮,爱了爱了。”

看到年轻人感兴趣,乐队成员们信心大增。紧接着,举办传统音乐培训班的计划也提上日程。他们四处寻找合适的场地,联系有经验的老艺人担任兼职教师,还精心编写了教材。然而,招生宣传却遇到了难题。

他们在学校、商场等地发放传单,可应者寥寥。阿强有些气馁:“咱们这么努力,怎么没人报名呢?是不是我们宣传方式不对?” 叶凌分析道:“可能大家对传统音乐的了解还不够,咱们得换个思路,搞一些体验活动,先让他们感受一下,再引导报名。”

于是,乐队在广场、社区举办了多场传统音乐体验活动,邀请路人现场学习简单的民间乐器演奏、学唱民歌。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许多年轻人在尝试后,对传统音乐的态度有了转变。

“原来吹笛子这么有意思,我想学!”

“民歌的歌词好有意境,我想深入了解。”

趁热打铁,培训班顺利开班,招收了一批热爱传统音乐的学员。在教学过程中,乐队成员们也倾尽全力,手把手教学员识谱、演奏、演唱。看着学员们一天天进步,他们心中满是欣慰。

然而,随着传承工作的深入,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一方面,长期专注于传统音乐传承,乐队的商业演出机会进一步减少,经济压力愈发沉重;另一方面,外界对他们改编传统音乐的做法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 “亵渎经典”,也有人质疑他们是在 “作秀”,博取名声。

在一次排练间隙,阿强唉声叹气地说:“叶凌,咱们最近这传统音乐的事儿干得不少,可钱也挣得少了,我这信用卡都快刷爆了,再这样下去,生活都成问题了。” 小辉也愁眉苦脸地说:“是啊,外面还有人骂咱们,咱们明明是好心,怎么就被人误解呢?”

叶凌看着大家愁眉不展的样子,心中满是无奈与心疼。他安慰道:“兄弟们,我知道大家辛苦了,经济上的困难咱们一起想办法克服,多接点合适的商业演出平衡一下。至于那些质疑声,咱们不用理会,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坚持把传承做好,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在平衡传承与商业、应对外界压力的同时,叶凌也在努力协调乐队成员的个人生活。由于长时间投身传统音乐传承事业,大家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家庭矛盾日益凸显。叶凌自己也深陷其中,苏瑶多次向他哭诉。

一天晚上,叶凌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苏瑶坐在沙发上,泪流满面地说:“叶凌,你最近老是忙传统音乐的事儿,家里的事儿全扔给我,我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我好累啊。你心里到底还有没有这个家?” 叶凌满心愧疚,坐到苏瑶身边,握住她的手说:“苏瑶,对不起,我知道这段时间忽略了你和家里。但传统音乐传承太重要了,我不能半途而废,你再给我点时间,等这事儿走上正轨,我一定多抽时间陪你,好不好?” 苏瑶听了,虽然心里还有气,但看着叶凌疲惫的面容,也有些心疼,微微点头说:“那你说话算数。”

经过一系列艰苦的努力,乐队的传统音乐传承之路越走越稳。他们挖掘整理的古老乐谱被出版成册,供后人研究学习;改编的作品在各大音乐平台广泛传播,收获了大量年轻听众的喜爱;培训班培养出的学员也在各类传统音乐比赛中崭露头角。

在一次文化传承表彰大会上,叶凌代表乐队走上领奖台,手中捧着 “传统音乐传承杰出贡献奖” 的奖杯,眼中闪烁着激动与自豪的泪光。他拿起话筒,声音坚定而有力:“感谢大家对我们乐队的认可,一路走来,我们遇到了无数困难,但我们从未放弃。因为我们知道,传统音乐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文化的瑰宝,我们有责任让它在新时代绽放光芒。我们会继续在这条坚守之路上前行,用音乐守护我们的文化家园,让传统音乐代代相传!”

台下掌声雷动,乐队成员们在台下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坚定的笑容。他们深知,这条艺术传承的坚守之道虽然崎岖坎坷,但只要怀揣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行的脚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