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各国纷纷出面干预护**和俄国的战争之际,整个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欧洲各国的心态颇为微妙,他们固然希望通过削弱俄国来获取自身利益,但又绝不愿意看到俄国彻底崩溃。
此时的俄国,国内反战情绪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民众们饱受战争之苦,对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充满了厌倦和恐惧。沙俄政府也深知这一点,为了维护国内的稳定,他们虽然心中有着自己的盘算,但在面子上却也不肯轻易停战。
然而,冬季的来临,给这场战争带来了新的变数。寒冷的天气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扼住了俄国的咽喉。陆地运输补给变得异常困难,原本畅通的道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马车和士兵们在艰难的环境中艰难前行,物资的运输速度变得极为缓慢,数量也大幅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海路运输似乎成了俄国唯一的希望。可是,护**的飞机如同翱翔在天际的雄鹰,时刻威胁着海上的运输船。那些运输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行驶,如同一只只脆弱的羔羊,随时可能遭到护**飞机的攻击。即使有护航舰艇的保护,也难以完全避免被攻击的风险。
对于俄国来说,要想通过海路运输补给,只能采取添油战术,即少量多次地派遣运输船运送物资。然而,这种方式的效果却微乎其微。每次运输的物资数量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前线军队的需求。而且,护**的飞机随时可能发动袭击,使得每一次运输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这种困境下,俄国国内的主和派声音愈发强烈。他们认为,继续战争只会让俄国陷入更深的泥潭,消耗更多的国力和资源。而护**方面,虽然在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但也深知战争的残酷和代价。他们明白,要想彻底战胜俄国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于是,在各方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停止战争似乎成了一个相对较好的选择。沙俄政府开始考虑与护**进行和谈,寻求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在欧洲各国中,一些原本支持俄国对抗护**的国家也开始转变态度。他们意识到,继续支持俄国可能会让自己卷入一场无休止的战争,而且最终的结果也难以预料。因此,他们开始劝说沙俄政府放下武器,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
护**这边,王小天等人也在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他们知道,战争虽然能够带来一时的胜利,但和平才是长久之计。如果能够通过和谈实现和平,不仅可以避免更多的伤亡和损失,还可以为护**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然而,和谈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双方在领土划分、战争赔偿等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沙俄政府希望能够尽可能地保住自己的领土和利益,而护**则要求得到应有的补偿和保障。
在这场复杂的和谈中,各方势力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博弈。欧洲各国也在一旁虎视眈眈,试图从中谋取最大的利益。王小天和李虎等人深知,要想在这场博弈中取得胜利,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和策略。
于是,他们开始积极准备和谈事宜,收集情报,分析局势,制定谈判策略。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艰难的较量,但为了护**的未来,他们愿意付出一切努力。
冬季的寒风呼啸着吹过大地,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残酷和无奈。而护**和俄国之间的和谈,也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拉开了帷幕。
在那决定命运的谈判桌上,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闷。王小天目光如炬,沉稳地坐在那里,心中早已对这场谈判有了清晰的谋划。郭文杰站在一旁,神情庄重,准备全力以赴为护**争取最有利的条件。
谈判伊始,郭文杰代表护**坚定地提出,应以尼布楚条约划分边界。这一要求合情合理,尼布楚条约是在平等、公正的基础上签订的,对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沙俄方面却丝毫不让步,强硬地要求王小天归还外蒙古地区与外东北。他们还提及了清政府曾经签过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试图以此为依据,将这片土地重新纳入自己的版图。沙俄代表言辞激烈,态度傲慢,仿佛这些土地本就该属于他们。
不仅如此,沙俄还要求护**从贝加尔湖地区撤兵。这些要求对于护**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外蒙古和外东北是护**经过艰苦战斗才收复的失地,是护**的胜利果实,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而贝加尔湖地区对于护**来说,也是战略要地,撤兵意味着放弃重要的防御阵地。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议不断升级。谈判桌上的气氛愈发紧张,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在这僵持不下的局面下,王小天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又巧妙的方案。他提出外蒙古地区和外东北地区为争议地区,或者可以由沙俄交给王小天代管。名义上,这些地区仍然可以是沙俄的,但沙俄需要给王小天五亿白银作为补偿。此外,还有旅顺司令官之前给王小天打的二亿欠条,沙俄也必须一并归还。
这个方案一经提出,谈判桌上的气氛再次发生了变化。沙俄政府陷入了沉思和权衡之中。他们深知,如果继续坚持强硬的态度,可能会导致战争再次爆发,这对于已经疲惫不堪的沙俄军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且,沙俄也需要考虑自己的名誉和对百姓的交代,证明沙俄军队并没有失败。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权衡,沙俄政府最终表示愿意给王小天3亿白银,但条件是旅顺必须是沙俄军队控制,王小天不能再进行攻击。同时,沙俄还要求护**从贝加尔湖撤军。
王小天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他心中暗自思忖:“哼,不就是想安个钉子吗?呵呵,就怕以后钉子都不是你的了。”他知道,沙俄此举不过是想在护**的地盘上留下一个立足之地,作为他们日后东山再起的筹码。
但王小天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同意了沙俄的要求,因为他深知,在当前的情况下,保持和平对于护**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他相信,凭借护**的实力和发展势头,未来沙俄想要再染指这片土地,也没有那么容易。
郭文杰带着谈判的结果回到了护**营地。王小天召集了将领们,详细地阐述了谈判的过程和结果。将领们听后,纷纷议论纷纷。
“司令,我们真的只是代管外蒙古地区和外东北?以后还要还回去?”一位将领担忧地问道。
王小天微微一笑,说道:“这只是暂时的策略。在我们手里就是我们的。代管不过是给沙俄政府的理由,他们好安抚沙俄百姓用的。一个名头就有3亿白银,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可以用来加强我们的实力。”
“可是,沙俄在旅顺留下军队,始终是个隐患啊。”另一位将领说道。
王小天目光坚定地说道:“我们当然知道这是一个隐患。但你也可以把他看做一块肥肉。在我们嘴边,我们想吃的时候,他就是我们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护**按照谈判的结果,开始进行相关的安排。沙俄军队还是驻守旅顺,而王小天则开始着手处理3亿白银的事宜。
那些成为护**战俘的沙俄士兵们不愿回国。毕竟,先前那些得以返回故土的沙俄俘虏所遭受的悲惨结局早已众所周知。
而对于沙俄政府而言,这些曾经被俘获的战士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头痛不已的难题
要知道,在这些被俘虏过的士兵当中,可能潜伏着为数众多的奸细。一旦让他们回归,究竟该如何处置?若痛下杀手将其处决,势必会引发民众的不满和谴责;可若是继续留用,却又实在难以放心,谁能保证他们不是奸细呢?为民党收买人心的本领让沙俄政府头疼。
因此,面对这样棘手的状况,沙俄政府索性选择对此不闻不问,任由那些被俘的士兵滞留他乡。而那些沙俄俘虏们,或许也是心知肚明自己归国后的黯淡前景,故而纷纷打消了回国的念头。就这样,双方似乎达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不回去!
在谈判桌上,王小天没有提沙俄军队在东北屠杀百姓的事,沙俄也没提。沙俄政府是不愿提。王小天是故意没有提,也没有让郭文杰提。这事没完,我王小天要报复回来的。
而沙俄方面,虽然表面上得到了旅顺的控制权,但他们也清楚,这只是暂时的。他们时刻关注着护**的发展,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
在这看似平静的背后,一场新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护**和沙俄之间的矛盾并没有真正解决,只是在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再次爆发。而王小天,正默默地积蓄着力量,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