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穿越从东北崛起 > 第91章 稳定发展

穿越从东北崛起 第91章 稳定发展

作者:无心道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5 10:27:04 来源:小说旗

随着这几年护**在其控制地区的持续发展建设,以及王小天有意地挖掘和培养人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行政管理方面终于有了显着的进步。

以前的时候,人才匮乏的局面一度让各项事务的推进困难重重,可如今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虽然目前手里的地方管理人才数量依旧难以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但相较于最初无人可用的窘迫状况,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在王小天精心规划的行政区划体系下,他所管理的地区设立了省、市、县、镇、乡、村各级行政单位,构建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行政架构。

在省级层面,王小天做出了重要的人事任命。他任命孔明龙为黑龙江省长,深知孔明龙心思缜密且极具领导才能,相信他能够带领黑龙江的百姓走向繁荣。郭奉被任命为吉林省长,郭奉为人豪爽又不失睿智,在治理地方事务方面颇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马达则被委以奉天省长的重任,马达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定能让奉天省的发展蒸蒸日上。贾文出任外东北省长,贾文熟悉外东北的风土人情,对当地的治理有着独特的见解。许远担任外蒙古省长,许远有着坚定的意志和长远的眼光,能妥善应对外蒙古地区的各种事务。

对于市、县一级的行政官员,王小天给予了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行安排合适的人选。毕竟市、县的情况更为具体和复杂,熟悉当地情况的官员们更能选拔出适合本地发展的人才。

而在镇、乡、村这一层级,王小天决定采用百姓选举的方式来产生官员。他深知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真正得到百姓认可的人,才有能力也有动力为当地的发展尽心尽力。

在黑龙江省的某个小镇上,一场热闹非凡的镇长选举正在进行着。广场上聚集了众多的百姓,大家都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候选人的演讲。

一位名叫李文的候选人站在台上,他目光坚定地看着台下的百姓,大声说道:“各位乡亲们,我李文在这镇上生活了几十年,对咱们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无比熟悉。如果我有幸当选镇长,我会积极引进新的农业技术,让咱们的庄稼收成更好;我会努力改善镇上的基础设施,让孩子们能有更好的学校读书,老人们能有舒适的休闲场所。”

台下的百姓们纷纷点头,有的还大声呼喊着支持李虎。

另一位候选人王强也不甘示弱,他接着说道:“乡亲们,我也想当这个镇长。我打算大力发展咱们镇的工业,把咱们这里的产品卖到其他地方去,让大家都能赚到更多的钱。而且我会加强治安管理,让大家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生活。”

选举在热烈而有序的氛围中进行着,百姓们认真地聆听着每个候选人的发言,仔细思考着谁更能带领他们走向更好的生活。

在外蒙古的一个村庄里,选举同样进行得如火如荼。一位名叫巴特尔的牧民站出来说道:“大家好,我是巴特尔。我想当咱们村的村长,我会带领大家保护好我们的草原,让牛羊长得更壮。我还想组织大家学习新的畜牧知识,提高我们的收入。”

村民们听着巴特尔诚恳的话语,脸上露出了信任的笑容。

随着这些选举的进行,各个地方的官员逐渐确定下来。这些通过不同方式选拔出来的官员们,带着各自的使命和抱负,开始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

孔明龙在黑龙江省积极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他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修建道路、桥梁,促进贸易往来。郭奉在吉林省大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建立了许多学校,邀请各地的优秀教师前来任教,为吉林省培养了不少人才。马达在奉天省则侧重于工业的发展,他吸引了不少企业入驻,带动了奉天省的经济增长。贾文在外东北积极协调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许远在外蒙古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他组织牧民合理放牧,保护草原资源。

而王小天则让李德全在更高的层面上统筹规划着整个地区的布局和发展。他时常召集各地的官员开会,了解各地的发展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

在那相对平静的日子里,王小天终于得闲,他坐在营帐之中,铺开信纸,准备给清政府写一封信。

营帐外,阳光洒在训练有素的士兵身上,他们整齐地排列着,进行着日常的操练。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仿佛在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

王小天提起笔,蘸了蘸墨,目光中透露出坚定与自豪。他缓缓写道:

“敬皇帝,皇太后:

吾乃征东将军王小天。今特修书一封,向朝廷禀报近日之重大战果。

沙俄野心勃勃,妄图侵占我大清领土,其军队如汹涌恶浪般向我外蒙古和外东北地区袭来。然我护**将士不畏强敌,奋勇抵抗。经无数次激烈交锋,我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卓越的战术和无畏的勇气,成功击退沙俄入侵。

此次战役,我护**收复外蒙古和外东北大片领土。那片曾经沦陷的土地,如今再次飘扬着我大清的旗帜。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将士们的热血,每一座山峦都见证了我们的胜利。

想当初,沙俄军队装备精良,来势汹汹,似乎不可战胜。但我护**毫不退缩,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与之周旋。在战场上,将士们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用生命扞卫着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

如今,外蒙古和外东北的百姓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们欢呼雀跃,感恩戴德。而我护**也将继续守护这片土地,确保不再让外敌染指。

吾深知,此次胜利来之不易,实乃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吾亦会继续努力,加强边防,训练士卒,以防沙俄再次来袭。

愿朝廷能够重视边防,给予护**更多的支持,共同守护我大清的江山社稷。

征东将军王小天敬上”

写完信后,王小天放下笔,长舒了一口气。他站起身来,走到营帐门口,望着远方,心中思绪万千。只是不知,远在京城,被八国联军打得逃出紫禁城的慈禧太后,看到此等消息会是何表情。或许她会为这失而复得的领土感到欣慰,又或许她会感慨万千,悔恨当初未能励精图治,保卫国家。

他知道,这封信或许会引起清政府的震动。毕竟,外蒙古和外东北的收复是一件大事,对于摇摇欲坠的清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然而,王小天也明白,自己虽然收复了失地,但护**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沙俄不会善罢甘休,其他列强也可能会趁机而动。

在清政府那摇摇欲坠的统治架构中,王小天的这封信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朝堂之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慈禧太后身处逃亡途中,身边的侍从们虽尽力维持着秩序,但难掩那仓皇落魄的氛围。当这封信被呈到她面前时,她起初的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仿佛眼前的一切只是一场荒诞的梦境。她颤抖着双手,反复看了几遍信上的内容,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一般敲击在她的心头。

那眼中闪过的复杂神色,包含了震惊、忧虑、无奈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震惊于王小天在东北竟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势力已然壮大到这般地步;忧虑着清政府如今脆弱的统治局面,在这内忧外患之际,又多了一个难以掌控的强大势力;无奈于朝廷如今的式微,面对王小天的护**,竟显得如此无力;而那一丝忌惮,则源于王小天那隐隐有脱离掌控之势的态势。

此时的清政府,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朝廷内部,各方势力争斗不休,官员们只顾着争权夺利,对于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疾苦早已置若罔闻。面对沙俄的侵略,他们无力抵抗,导致大片领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而王小天的护**在东北和外蒙古地区崛起,犹如一股清流,收复失地,保卫百姓,却也让清政府感到如鲠在喉。

王小天如今控制的土地已经极为广阔,他的势力范围涵盖了东北和外蒙古的大片区域。在那些地方,他推行自己的政策,发展经济,训练军队,建立起了完善的管理体系。朝廷的命令在他那里如同废纸一般,毫无作用。曾经朝廷在东北和外蒙古设置的官员,早已被王小天驱逐出去,那些官员们有的仓皇逃窜,有的则投靠了王小天。

如今,王小天虽然名义上还是清政府的官员,但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势力。他有着自己的军队、政府和百姓,对于清政府,他只是保持着一种表面的臣服,以维持自己在朝廷中的合法地位。

朝堂之上,大臣们也纷纷议论起来。

一位保守派的大臣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太后,这王小天如今势力渐大,已不受朝廷控制。长此以往,恐成大患啊。”

慈禧太后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朕也为此事担忧。只是如今朝廷自身难保,又能有何办法?”

一位主战派的大臣则站了出来,慷慨激昂地说道:“太后,臣以为不能任由王小天发展壮大。应立刻调集大军,前去征讨,以维护朝廷的威严。”

慈禧太后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如今朝廷兵力空虚,哪还有能力去征讨王小天?若是强行出兵,只怕会引发内乱,让沙俄有机可乘啊。”

另一位大臣则提出了招安的想法:“太后,或许可以招安王小天,将其纳入朝廷麾下,让他为朝廷效力。”

慈禧太后沉思片刻后说道:“招安也不是不可行,只是这王小天如今野心勃勃,谁知道他是否真心归顺朝廷?若是他心怀不轨,日后必成大患。”

大臣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主张招安,有的主张打压,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却始终没有一个定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