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红楼之贾环科举路 > 第131章 朝鲜攻略

红楼之贾环科举路 第131章 朝鲜攻略

作者:深仨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5 18:31:30 来源:小说旗

一、战争机器的轰鸣

腊月初八的北京城飘着细雪,户部银库前的石板路上,数十辆满载银箱的马车碾过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贾环站在廊下,看着户部主事们手捧账册来回奔走,呵出的白气在寒风中迅速凝结。

\"大人,这是第三批军饷了。\"户部侍郎捧着账册快步走来,官靴在雪地上留下深深的脚印,\"自开战以来,已拨付白银二百八十万两,粮草四十万石。\"

贾环接过账册,指尖在墨迹未干的数字上轻轻摩挲。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庞大战争机器的精准运转——蓟州军械局日夜不停的锻造声,通州粮仓川流不息的运粮队,天津港络绎不绝的军船。每一文钱、每一粒米,都在为这场战争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再加派二十万两。\"贾环合上账册,目光投向东北方向,\"戚将军来信,朝鲜北道雪深及膝,将士们需要加厚冬衣。\"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驿卒翻身下马,从怀中取出一个漆筒:\"八百里加急!义州大捷!\"

二、钢铁洪流

鸭绿江的冰面上,三十门\"雷神炮\"排成一线,黑洞洞的炮口对准对岸的义州城。戚继光站在观测台上,手中的单筒望远镜将城墙上的守军表情尽收眼底——那些朝鲜士兵惊恐地指着江面,有人已经开始解下绑腿准备逃跑。

\"装填霰弹。\"戚继光的声音平静得可怕,\"第一轮齐射,目标城墙守军。\"

传令兵手中的红旗重重挥下。刹那间,三十门火炮同时怒吼,炮口喷出的火焰将江面的积雪瞬间汽化。数百枚铅弹如同死神的镰刀,将城墙上的守军成片扫倒。鲜血顺着城墙的缝隙流淌,在白雪上绘出诡异的图案。

\"第二轮,实心弹,目标城门。\"

更大的轰鸣声中,重达二十斤的铁球呼啸而出。义州那扇雕刻着祥云的朱漆城门,在一声巨响后化作漫天木屑。城内传来此起彼伏的尖叫,炊烟袅袅的民居间开始有人拖家带口地奔逃。

戚继光放下望远镜,转向身旁的参军:\"给朝廷报捷,就说'腊月初八辰时,我军克义州,歼敌三千'。\"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再加一句'朝鲜军械陈旧,士气低落,预计三个月内可抵汉阳'。\"

三、王都的黄昏

汉阳城的春天来得格外早,景福宫内的樱花已经绽放。朝鲜王李昖却无心赏花,他跪坐在仁政殿内,面前摊开的地图上,代表明军的红色小旗已经插到了开城。

\"王上,明军距汉阳已不足百里!\"兵曹判书的声音带着哭腔,\"戚继光亲率五万精锐,配有新式火器,我军...我军...\"

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满身是血的将领跌跌撞撞地冲进来:\"报!水原失守!明军使用了会爆炸的炮弹,城墙...城墙整个塌了!\"

李昖的手剧烈颤抖,茶盏被打翻,碧绿的茶水在地图上洇开,将汉阳周边染成一片模糊的绿色。他想起三个月前佛郎机商人信誓旦旦的保证——那些昂贵的火绳枪足以抵挡明军。可现在...

\"传...传旨,\"李昖的声音嘶哑得不成样子,\"准备...准备出降仪注...\"

四、征服者的盛宴

五月初五,汉阳城南大门。戚继光端坐在檀木交椅上,身后是整齐列阵的明军将士。阳光下,崭新的铠甲反射出令人胆寒的冷光,新式燧发枪上的钢制部件闪闪发亮。

当朝鲜王李昖身着素服,手捧国玺缓步走来时,明军阵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整齐的呼喝:\"大明!万胜!\"声浪震得路旁的樱花纷纷坠落,落在投降队伍中那些朝鲜贵族的乌纱帽上,如同斑斑血泪。

\"罪臣李昖,率文武百官,献土归降。\"李昖跪在特意铺设的白布上,额头紧贴地面。他身后的世子忍不住抬头,正对上戚继光冷峻的目光,吓得赶紧又伏下身去。

戚继光缓缓起身,腰间的佩剑与铠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接过国玺的刹那,明军阵中鼓号齐鸣,一面崭新的日月旗在景福宫门楼上冉冉升起。

五、京城的狂欢

七月的北京城热浪滚滚,却挡不住百姓的热情。自正阳门至大明门的长街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商铺早早挂起了红灯笼,小贩们叫卖着新印制的\"朝鲜大捷图\"。

\"来了来了!\"人群突然骚动起来。只见一队长长的车队缓缓驶来,打头的是三十六名锦衣卫,其后是装载着朝鲜王室珍宝的马车。当那顶镶嵌着三百颗珍珠的朝鲜王冠经过时,围观的人群发出阵阵惊叹。

贾环站在户部衙门的台阶上,看着车队最后那几辆蒙着油布的大车——那里装着朝鲜国库的账册、王室秘藏的典籍,以及最珍贵的朝鲜全境详图。几个书办正在逐车登记,他们的算盘珠响成一片。

\"大人,初步清点完毕。\"户部主事捧着账册气喘吁吁地跑来,\"光是黄金就有十五万两,白银一百二十万两,另有高丽参、貂皮、珍珠等尚未计价。\"

贾环微微颔首,目光却落在远处几个朝鲜使臣身上。那些曾经的贵族如今穿着大明服饰,正惶恐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们不会知道,这仅仅是变革的开始。

六、重塑山河

汉阳城的新任布政使衙门内,工部郎中正与一群朝鲜通译激烈争论。

\"所有官署必须改建!\"郎中拍着图纸喝道,\"要按照大明规制,前堂后宅,左文右武!\"

通译为难地说:\"可是大人,景福宫是朝鲜历代王宫,若拆毁重建...\"

\"什么朝鲜王宫!\"郎中冷笑一声,\"现在这里是大明朝鲜行省的布政使衙门!\"他指着图纸上被朱笔圈出的区域,\"这里建承宣布政使司,这里设提刑按察使司,这里...要建一座孔庙!\"

与此同时,在城东新设立的官学里,上百名朝鲜孩童正跟着先生一字一句地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窗外,他们的父母忧心忡忡地观望,却不敢出声反对——因为官府已经明令,适龄孩童不入学者,其家赋税加征三成。

七、移民浪潮

天津港的码头上,数百户移民正在登船。他们大多来自山东受灾的州县,扶老携幼,带着简陋的家当。官府发放的十两安家银被小心地缝在贴身的衣袋里,有些妇人还不时摸一摸确认它的存在。

\"到了朝鲜,每家能分五十亩地!\"一个小吏站在高处喊道,\"头三年免赋税,子弟可入官学!\"

人群中,老农张石头攥着官府发的\"安家帖\",上面盖着鲜红的布政使司大印。他的大儿子好奇地问:\"爹,朝鲜人会不会欺负咱们?\"

\"怕啥?\"张石头指着港口停泊的战舰,\"没看见那些大炮吗?再说了...\"他压低声音,\"官府说了,每十个移民户配发一杆火铳,用来防野兽。\"

不远处的茶楼上,几名朝鲜商人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其中年长者叹道:\"再过十年,这里恐怕再无人会说朝鲜话了。\"

八、新的蓝图

文华殿内,隆庆帝正与阁臣们审阅新绘制的《大明朝鲜行省全图》。原本的朝鲜八道已被重新划分为辽东、平安、全罗三个行省,每个重要城池都标注了新设的官署、军营、驿站。

\"陛下请看,\"贾环指着地图上蜿蜒的红线,\"这是新规划的官道,自辽东直达釜山,沿途设驿站三十六处。快马五日可达最南端。\"

张居正补充道:\"臣已选派三百名举人、监生赴朝鲜任职,同时命国子监增设'朝鲜官话科',培养通译人才。\"

戚继光的关注点则在军事部署:\"应在元山、釜山设立水师基地,新造战船五十艘。如此既可震慑倭国,又能防备南方海盗。\"

隆庆帝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从鸭绿江一直滑到朝鲜半岛最南端的济州岛。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地图上,那些新标注的城池名称闪闪发光——它们不再是陌生的朝鲜地名,而是大明版图上新鲜的印记。

\"传旨,\"皇帝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改汉阳为汉城,设朝鲜总督府。命工部即刻铸造'大明朝鲜行省之印'。\"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下一站,该是倭国了。\"

殿角的自鸣钟恰好敲响,钟声悠扬。窗外,一群信鸽振翅飞向北方,它们的脚环上绑着最新的政令,将把这个庞大帝国的意志传达到新征服的土地每一个角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