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重生七零:霸飒千金带爸逆袭 > 第71章 山乡新篇

重生七零:霸飒千金带爸逆袭 第71章 山乡新篇

作者:风半染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5 21:34:00 来源:小说旗

支农队的东风牌卡车碾过新修的水泥路时,车头的红绸还在晨雾中飘扬。

李明辉掀开帆布帘,眼前的茂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早已不是资料里的穷乡僻壤:青瓦白墙的药膳民宿错落有致,晒谷场上码着印有“茂村本草“的防潮木箱,远处的药材田被竹篱笆隔成整齐的方块,其间点缀着正在采收的村民,蓝布衫在秋风中像流动的河流。

“李医生快看!”同行的护士小周指着村口的宣传栏,上面贴着广交会照片和药材烘干技术流程图,最显眼处是颜珍珍与外商握手的合影,背景是“茂村药材,香飘世界”的横幅。

卡车在祠堂前停下,迎接他们的不是想象中的土坯房,而是挂着“茂村中医药研发中心“牌子的青砖建筑,玻璃橱窗里陈列着用琥珀封存的药材标本。

颜珍珍从人群中钻出来,头发用野菊花头绳束起,蓝布衫外罩着白大褂:“周医生,您当年住的知青点,现在改成标本馆了!”

颜珍珍带着支农队穿过药材田,鞋底碾过新铺的碎木屑,空气中浮动着陈皮与艾草的混合香气。李明辉注意到田垄间插着的木牌,竟详细标注出种植日志和药效分析。

“这是智能滴灌系统,”颜珍珍指着田边的塑料管道,“雨季自动排水,旱季定量浇灌,蒋姐的印刷厂还帮忙设计了节水宣传画。”她忽然蹲下,拨开一丛薄荷,露出底下埋设的温度传感器,“晚上数据会传到祠堂的计算机,我们就能知道什么时候该施肥了。”

中午在药膳食堂用餐时,小周捧着菊花枸杞炖鸡汤惊叹:“比城里的药膳馆还讲究!”

李明辉望着碗里舒展的野菊花,想起十二年前在卫生室喝的那碗热茶——同样的清苦,却多了几分工业化生产的精致。墙上的黑板报写着“本月研发重点:菊花系列护肤品“,旁边贴着蒋红梅寄来的化妆品包装设计稿。

下午的义诊在晒谷场举行。

村民们带着自家晒的药材来咨询,王婶捧来的铁皮盒里,除了常用药,还有颜珍珍送的菊花含片。

李明辉替一位老人诊脉时,注意到他手腕上戴着茂村编织的艾草手环,细密的纹路里还缠着几根野菊花茎。

“李医生,”老人突然开口,“俺们村现在不怕生病了,珍珍丫头说,以后还要建药材博物馆呢!”老人身后的宣传栏上,贴着支农队与茂村合作的“中医药振兴计划“,其中“产学研结合“那栏画着大大的红圈。

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指颤巍巍指向宣传栏,浑浊的眼睛里映着红圈里的字迹:“自打珍珍丫头把实验室搬来祠堂,俺们才知道晒干的金银花还能测啥‘绿原酸’含量。”他往掌心呵了口热气,粗糙的纹路里还沾着上午分拣药材时的碎屑,“老颜头更了不得,昨儿还教俺们用智能手机拍药材长势,说是要传给城里的专家看。”

颜家父女俩的带头作用像滚雪球般扩散。颜良丰把自家老宅改成“种植技术夜校”,每周三晚摇着铜铃召集村民,用算盘和草棍演示密植间距;颜珍珍则带着姑娘们把晒药材的竹匾变成画板,用天然染料在上面绘制《本草图谱》,这些作品后来被蒋红梅的印刷厂制成文创产品,远销海外。

说起颜良丰,正在晒谷场指导村民晾晒药材的人恰好直起腰。他肩头搭着的毛巾洗得发白,却整齐地别着颜珍珍从广交会带回来的微型电子测温仪。

“王大爷,这茬枸杞得晒够三个日头,”他举起手里的便携式检测仪,液晶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映着老人眯起的眼睛,“您瞧,含水率超过 12%就得挪进烘房,别像去年似的捂出霉点。”

“要得!”老人一个劲儿点头,“放心,我好好看着!”

老人看着姑娘笔下逐渐成型的博物馆,忽然从兜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粒保存完好的野菊花种子:“珍珍丫头,等博物馆盖好了,把这粒种子放进去吧。它跟着俺们熬过饥荒,现在又要跟着你们去见世面,可是咱茂村的‘老功臣’呢!”

远处,李明辉和支农队的医生们正背着药箱走向药材田,白大褂在夕阳下泛着暖光。颜珍珍接过种子,转头看见父亲正和周医生比划着知青点旧址的改造方案,他挽起的裤腿上还沾着新翻的泥土。

暮色中的晒谷场渐渐热闹起来。颜良丰被几个年轻人围着,教他们如何用无人机测绘药材田;颜珍珍则蹲在老人身边,用铅笔在宣传栏背面画着药材博物馆的草图:“这里放老药锄,这里做电子沙盘,还得留一面墙,挂满乡亲们和药材的故事。”

暮色降临时,颜珍珍带李明辉爬上后山。曾经的乱石岗已变成梯田式药园,每个畦垄都种着不同品种的菊花。她指着山脚下的厂房:“那是新盖的提炼车间,蒋姐说香港的化妆品公司想拿我们的菊花精油做原料。”

山风掀起她的头绳,野菊花散落在肩头,与李明辉白大褂上的菊形发卡遥相呼应。“看!“她忽然指向星空,银河清晰可见,“茂村的夜空,和以前一样的干净。”

李明辉望着她被月光照亮的侧脸,想起白天在标本馆看到的旧物:生锈的药锄、缺角的搪瓷缸,还有压在玻璃下的泛黄信纸——那是蒋红梅当年未寄出的知青日记,字里行间写满对这片土地的眷恋。

下山路上,远处的烘房透出暖黄的灯光,新收的野菊正在传送带上翻转。李明辉踩过满地月光,听见自己的皮鞋与颜珍珍的布鞋在石板路上敲出和谐的节奏。

某个瞬间,他忽然分不清这是十几年前的梦境,还是触手可及的现实——但有一点确凿无疑:当传统医药遇上新时代的火种,茂村的每一粒土壤里,都在孕育着比野菊更蓬勃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