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 第39章 朱赤:彭师长,任务已毕,朱赤这便回营复命。

罗店的晨雾裹着焦糊味,在断壁残垣间游移。朱赤将菱角壳塞进弹药袋,金属狗牌与驳壳枪碰撞出轻响。

彭善倚着半截炮管,烟斗里的火星明明灭灭:“朱老弟,昨夜这仗打得硬。”他指了指远处正在填埋尸体的百姓,枯叶覆着的草席下,露出半截染血的绑腿,“等会让炊事班送两车糙米来,就说是11师借的。”

朱赤正要开口,副官抱着文件疾步而来,军靴碾碎满地弹壳:“团座,87师师部急电——即刻归建,途经顾家宅渡口接收新防区。”电报纸上还渗着江水渍,墨迹晕染成暗褐色。

渡口浮桥在江浪中摇晃,木板缝隙渗着暗红。朱赤的队伍刚踏上桥,对岸突然传来哭嚎。几个百姓抬着竹床狂奔,床板上的伤兵咳着血沫,胸前“11师”的布条已被染红。彭善的传令兵追上来喘气:“日军反扑了!顾家宅西南角失守!”江水卷着碎木拍打着桥墩,隐约飘来腐腥味。

朱赤转身望向彭善,对方眼中血丝密布,军装上的补丁还沾着昨夜芦苇荡的淤泥:“你们先走,我带两营断后。”

“彭师长,”朱赤解下腰间水壶抛过去,壶身凹痕里嵌着弹片,“渡口留一个连给您。”他朝身后挥臂,12连的弟兄们立刻散开,刺刀扎进潮湿的泥地构筑工事。

朱赤留下的12连据守芦苇丛,捷克式机枪喷出的火舌将晨雾染成橙红。新兵小陈被弹片削掉半只耳朵,鲜血顺着脖颈淌进衣领,仍抱着机枪嘶吼。对岸日军的掷弹筒炸碎了浮桥木墩,江水翻涌着碎木与尸体,浮尸的钢盔卡在芦苇间,随着浪头叩击出闷响。

“撤到第二防线!”连长踹开冒烟的弹药箱,突然僵在原地——三艘日军汽艇破浪而来,船头架着歪把子机枪。

千钧一发之际,芦苇荡深处窜出数条渔船。阿菱父亲赤膊站在船头,白发被江风吹得倒竖,船舷绑满灌满煤油的陶罐。“小鬼子!尝尝罗店的水!”老汉嘶吼着点燃火把,渔船如箭般撞向汽艇。

爆炸声震碎江面,油污与火焰蔓延开来。朱赤在高处望见这一幕,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火光照亮老汉最后的面容——他张开双臂大笑,身影被烈焰吞噬的瞬间,竟像极了昨夜阿菱跃入芦苇荡时的决绝。

当朱赤转身准备继续赶路时,却见几个百姓抬着竹筏追来。筏子用麻绳捆着门板,筏头插着褪色的红布条:“长官!送你们过江!东洋兵的船都沉了,水路安全!”筏工的手掌布满老茧,指缝里还沾着修补船板的桐油。

归建路上,稻田里满是弹坑。

队伍行至张家村,村口老槐树上挂着半截青天白日旗。村长颤巍巍捧出瓦罐:“**兄弟,糙米混着麦麸,管饱。”朱赤望着村民们凹陷的面颊,有个妇人偷偷把半块红薯塞进他手心。他想起昨夜阿菱父亲说“船板泡透桐油”时发亮的眼睛,又想起少女临终前染血的菱角,喉结滚动着咽下酸涩。

入夜宿营,朱赤在篝火旁展开日军作战图。背面的“支那军民,不可测也”在火光中忽明忽暗。孙浩勇递来绷带,他才发现自己手臂不知何时划了道口子,血珠正顺着指缝滴在地图上,晕开“顾家宅”三个字。

“团座,那姑娘的竹哨...”孙浩勇欲言又止。朱赤从怀里掏出哨子,红绸已被血渍浸透。远处传来更夫梆子声,混着江水呜咽,恍惚间竟像阿菱哼的评弹小调。他起身走向警戒哨,见哨兵正用刺刀削着菱角——是百姓硬塞进行囊的。

战壕里的士兵蓬头垢面,却齐刷刷立正。朱赤注意到掩体用芦苇编织加固,墙根摆着几坛新腌的咸菜——正是罗店百姓的手艺。坛口的荷叶上凝着露珠,映出几个士兵偷偷抹泪的身影。

“报告!”传令兵策马而来,军帽歪在脑后,缰绳还缠着弹片,“师部命令,即刻修筑工事,日军第三师团正朝...”话音未落,东南方传来闷雷般的炮响。

朱赤握紧竹哨,望着天边翻涌的乌云。罗店的菱角藤蔓或许正在疯长,阿菱坟头的红绸该被雨水洗得更艳了。他转头望向列队的士兵,嘶吼声震落晨露:“架枪!让小鬼子尝尝,罗店的火,烧到这儿了!”

硝烟再起时,竹哨声混着枪声刺破长空。朱赤摸出菱角壳,在掌心摩挲——这是罗店的火种,是千万百姓用命点燃的星火。而他要做的,不过是握紧它,让这簇微芒,照亮更多人回家的路。远处传来百姓送粮的牛车声,车斗里的麦秸下,又藏着新削的竹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