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 第104章 报告师长 ,前方喜报已经枪战浏河渡口,并且拖住了日军

深秋的月光碎成银箔,铺在罗店焦土上。孙元良的作战靴碾过弹壳,发出细碎的脆响。二十辆卡车引擎轰鸣,司机们脖颈挂着临时分发的手榴弹,方向盘缠着浸血的布条——那是从前线撤下的绷带。

“都给老子听好!”孙元良跃上卡车车顶,军大衣下摆扫过车载电台的雪花屏,“白崇禧的桂军在右翼策应,但援军两小时后才到。这两个钟头,咱们的车轮就是刺刀!”他扯下胸前的青天白日勋章,别在司机老张的工装口袋,“这玩意比命金贵,活着回来,老子请你们喝茅台!”

老张摸出怀中女儿的照片,咬开高粱酒的泥封。酒液顺着喉结滚入胃袋,混着硝烟在舌尖泛起铁锈味。他猛踩油门,卡车如离弦之箭扎进芦苇荡,车轮碾过日军防毒面具,发出“咯吱”的闷响。

车队行至蕴藻浜支流,探照灯突然刺破夜幕。日军机枪塔吐出火舌,子弹擦着挡风玻璃划出火星。老张感觉左肩一热,血珠溅在仪表盘上,映出他瞪大的瞳孔。

“往右!冲进水沟!”孙元良的喊声被爆炸声吞没。卡车前轮陷入泥沼,车身剧烈倾斜。司机们跳出驾驶室,扛着拆解的捷克式机枪往芦苇深处钻。黑暗中传来桂军侦察兵的暗号——三声蛙鸣。

阿青浑身湿透地从河道爬出,绑腿浸透的血顺着草鞋滴进烂泥。他举起竹筒,竹筒外壁刻着狼头图腾:“孙长官,白副总长说——狼兵的獠牙,专啃鬼子后槽牙。”说着掏出油纸包,里面是广西的血糯饭团,还带着余温。

孙元良捏碎饭团塞进嘴里,米粒混着泥沙嚼得腮帮发疼。他望着对岸日军营地的篝火,突然扯开军装领口:“传令下去,每辆卡车装五箱手榴弹,油箱钻眼——待会老子要他们见识什么叫‘钢铁火牛’!”

松本大佐的军刀“当啷”一声劈在地图上,刀尖直指浏河渡口。情报官呈上焦黑的布条,上面残存的狼头刺青若隐若现:“报告,中**残部用渔船改装了火攻艇,渔民的舢板下都绑着水雷。”

“更棘手的是……”松本的镜片闪过冷光,扯下墙上的《孙子兵法》译本。泛黄的书页间飘落一张苏州评弹戏票,票根日期正是三天前——那是中国特工传递情报的暗语。

副官突然推门而入:“支那军征用了三艘挂英国旗的商船,正往苏州河运送‘医疗物资’。”

松本的手指在“孙元良部”标记上反复摩挲,突然抓起电话:“给我调九二式步兵炮,重点轰击卡车车队!”窗外传来探照灯转动的嗡鸣,将芦苇荡照得惨白如昼。

白崇禧的副官摊开手绘地图,红铅笔在日军补给线画满叉号。帐篷外传来桂军士兵磨刀的“霍霍”声,混着广西山歌的哼唱:“妹在山窝织壮锦,哥在城头砍倭兵……”

“孙元良要咱们正面硬刚?”副官冷笑,往火塘里丢了块松脂木,火苗腾起时映出墙上的狼头图腾,“回电告诉他,桂军只使巧劲。”

子夜时分,三百桂军换上渔民装束潜入敌营。阿山的堂弟阿虎腰间缠着浸煤油的渔网,怀里揣着桂林三花酒。他摸进日军粮仓时,酒坛与弹药箱轻碰,发出瓷质的脆响。“阿兄,你教的‘狼入羊圈’战术,俺们今儿就使!”他撬开酒坛,浓烈的米香混着煤油泼向粮垛,火舌瞬间吞没了“武运长久”的膏药旗。

与此同时,孙元良部在正面发起佯攻。士兵们将空罐头绑在树枝上摇晃,铁桶敲击铁轨制造装甲车轰鸣。日军指挥官举着望远镜暴跳:“八嘎!支那军哪来这么多机械化部队?”

南京黄埔路官邸,水晶吊灯在沙盘上投下蛛网般的阴影。陈诚攥着加密电报,指节泛白:“委员长,八路军在平汉线炸毁七座桥梁,但……”他顿了顿,“他们要求苏州河防线让出两个渡口,作为交换。”

蒋介石将狼毫浸入朱砂,墨迹在“孙元良部”防区晕开:“告诉顾祝同,援军提前两小时出发。至于八路军……”他在地图边缘画了个模糊的圈,“让戴笠的人盯着。”

宋美龄悄然推门而入,手中木盒装着东北野山参:“汉卿托人送来的,说给东北籍伤兵留些。”她掀开盒盖,参须间压着张学良的信笺,字迹潦草:“恳请给袍泽多留绷带。”

窗外传来防空警报的呜咽,蒋介石将电报折成方块,塞进抽屉——那里还躺着未回复的八路军密电,纸角已被反复摩挲得起了毛边。

孙元良的手电筒扫过桂军阵地,光柱里浮动着细密的血尘。白崇禧的参谋递来竹筒饭:“孙长官,尝尝广西的血糯,越嚼越带劲。”

突然,日军照明弹升空,照亮孙元良染血的脸。松本的声音从扩音器传来:“支那军,你们已被包围!”

“包围?”孙元良扯掉领章,将“中正剑”插进泥地,剑穗上的“不成功,便成仁”字样沾满泥浆,“鬼子替咱们省得喊冲锋号了!”他转向桂军:“待会看我砍倒那面膏药旗,你们就把刺刀插进他们的肋骨缝!”

阿青突然举起染血的诗集残页——那是陈阿水托人送来的。泛黄的纸页上,“壮志饥餐”四字被弹片削去半边,仅余“饥餐”二字浸着暗红:“长官,朱赤团长留了句话:‘字在人在’。”

孙元良的喉结剧烈滚动。他夺过诗集,用刺刀在封皮刻下“反攻”二字,血珠顺着刀锋滴在“孙元良印”的火漆上。远处传来卡车引擎的轰鸣,他跃上一辆装满炸药的卡车,扯开嘶哑的嗓子:“司机们听着——挂上最高挡,给老子碾碎小鬼子!”

桂军的号角与卡车引擎声同时炸响,朝阳染红了苏州河上漂浮的水雷。日军机枪塔的子弹打穿孙元良的衣袖,他却笑着扯开衬衫——胸口的狼头刺青与桂军的图腾遥相呼应,在硝烟中化作血色的旗帜。

(镜头拉远:燃烧的卡车如火龙冲入敌阵,芦苇荡里跃出无数绑着红布条的身影。焦土上,孙元良刻着“反攻”的诗集残页被气浪卷起,掠过朱赤遗留的钢盔,最终落在苏州河畔——那里,陈阿水正用刺刀将“壮志饥餐”四个字,深深刻进青石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