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店之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胜利的喜悦却并未让薛岳、俞济时等将领有丝毫松懈。
被分割包围的日军虽已陷入绝境,但困兽犹斗,随时可能做最后的挣扎,带来不必要的伤亡。薛岳深知,在发起最后的总攻之前,给予日军一次投降的机会,既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也能减少我方的损失,更是对侵略者的一次精神震慑。
在临时搭建的指挥部里,薛岳召集俞济时等一众军官,开始商议下达最后通牒的具体事宜。“日军如今已成瓮中之鳖,但他们的战斗力依旧不可小觑。我们给他们下达最后通牒,不是示弱,而是要让他们明白,顽抗只有死路一条,投降才是唯一的出路。”薛岳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语气沉稳而有力。
俞济时思索片刻后说道:“长官,我们可以通过广播向日军喊话,告知他们当前的局势,同时派遣使者进入包围圈,将书面通牒送到日军指挥官手中。这样双管齐下,既能让日军士兵都听到我们的劝降,也能让他们的指挥官明确我们的态度。”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开始分工协作。通讯兵迅速调试好广播设备,确保声音能够清晰地传达到日军所在区域。而挑选使者的任务,则交给了俞济时。俞济时深知,此次任务危险重重,使者不仅要具备出色的胆识和沟通能力,还要有应对突发状况的智慧。
经过慎重考虑,俞济时选中了上尉陈宇。陈宇曾在军校学习过日语,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并且在以往的战斗中表现出了过人的冷静和勇敢。俞济时将陈宇叫到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陈宇,此次任务艰巨,但我相信你能完成。记住,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我们中**队,既要展现出我们的威严,也要传达出我们的诚意。”
陈宇立正敬礼,眼神中充满坚定:“师长放心,我一定不负使命!”
次日清晨,广播声准时在战场上响起。“日军士兵们,你们已经被完全包围,继续抵抗只会带来无谓的死亡。放下武器,向中**队投降,我们将保障你们的生命安全。这是你们最后的机会……”广播声在寂静的战场上回荡,清晰地传入每一个日军士兵的耳中。
与此同时,陈宇带着两名士兵,举着白旗,缓缓走向日军包围圈。随着他们一步步靠近,日军的枪口纷纷对准了他们,但陈宇毫不畏惧,依然稳步前行。终于,他们来到了日军的前沿阵地。一名日军军官走了出来,警惕地看着他们。
陈宇用日语大声说道:“我们是中**队的使者,带来了你们指挥官的最后通牒。请带我们去见你们的最高指挥官。”日军军官犹豫了一下,最终示意士兵将他们带往指挥部。
在日军指挥部里,陈宇面对日军指挥官,不卑不亢地递上了最后通牒。通牒上详细阐述了日军当前的绝境,以及投降后所能得到的待遇。“贵军如今弹尽粮绝,继续抵抗毫无意义。投降,是你们唯一的选择。我们中**队向来宽待俘虏,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我们保证不会伤害你们的性命。”陈宇目光直视日军指挥官,一字一句地说道。
日军指挥官接过通牒,脸色阴沉,沉默良久后说道:“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军人,绝不向你们投降!”陈宇摇了摇头:“你们应该清楚,继续顽抗下去,等待你们的只有全军覆没。你们的家人还在等着你们回去,难道你们要让他们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吗?”
然而,日军指挥官依旧不为所动,大手一挥,示意士兵将陈宇等人带走。陈宇在离开前,再次大声说道:“希望你们能慎重考虑,时间不多了!”
回到我方阵地后,陈宇向薛岳和俞济时汇报了情况。薛岳微微皱眉:“意料之中,但我们该做的已经做了。接下来,密切关注日军的动向,一旦他们有突围的迹象,立刻发起进攻。”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日军内部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一些士兵已经意识到了绝望的处境,开始动摇,他们不想白白送死,渴望能够活着回家。但也有一部分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依旧坚持顽抗,甚至对那些有投降想法的士兵进行威胁和打压。
而在我方阵地,战士们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严阵以待。他们知道,最后的决战随时可能爆发。同时,广播依旧每天定时响起,不断向日军重复着最后通牒的内容,在日军士兵的心中掀起阵阵波澜。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的困境愈发严重。伤病员得不到有效的救治,粮食和饮用水也即将耗尽。那些原本坚持顽抗的军官,面对士兵们日益低落的士气和绝望的眼神,也开始感到无力。
终于,一名日军小队长偷偷联系上了我方,表达了想要投降的意愿。薛岳得知后,立刻指示俞济时妥善处理此事,并通过这名小队长向更多的日军士兵传递投降的信息。一场无声的心理战,在两军之间悄然展开,而日军的心理防线,也在这持续的攻势下,逐渐濒临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