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 第81章 孙元良苦寻二六二旅及三团情报未果

暴雨冲刷着战壕的第七个黎明,孙元良的望远镜镜片蒙着层血与泥的混合物。他望着远处日军阵地腾起的炊烟,突然转身问副官:“二六二旅的电台多久没联络了?”

副官翻开浸透雨水的记录本,指节在纸页上压出深色褶皱:“自昨夜三点十七分,他们报告遭遇毒气弹袭击后,再无音讯。三团的联络员也没按约定时间返回...”

指挥所里的煤油灯突然爆了个灯花,孙元良盯着墙上被弹片削出缺口的淞沪地图。二六二旅的防区标记还停留在刘家行以东,那是三天前的部署。他的目光扫过浏河渡口——那里的红叉旁,不知何时多了几处用铅笔草草标注的问号。

“备马。”孙元良扯下军帽,雨水顺着发梢滴进领口,“通知张灵甫,153旅原地坚守,我去二六二旅防区。”

副官急步挡在门口:“师座!日军侦察机今早频繁盘旋,您亲自...”

“再找不到他们,87师的右翼就塌了。”孙元良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伸手摸向腰间的中正剑,剑柄上的缠绳已被血浸透。

泥泞的道路上,孙元良带着二十名卫兵策马疾驰。路边倒伏的电话线杆横七竖八,断裂的线缆在风中甩动,像极了战场上未愈合的伤口。行至一处断桥,侦察兵突然举手示意——桥下的芦苇丛里,漂浮着半截黄绿色军装的袖管,臂章上“262”的字样被弹片撕开。

“下马搜。”孙元良翻身落地,军靴陷进齐踝的泥浆。他弯腰捡起块带弹孔的钢盔,内侧用铅笔写着“三团二营”。对岸的土坡上,几具士兵尸体呈诡异的蜷曲状,面部青紫肿胀——是芥子气的痕迹。

“师座!”一名卫兵在芦苇深处惊呼。孙元良拨开腐臭的水草,眼前的景象让他瞳孔骤缩:三团团长的望远镜卡在树杈间,镜片碎裂,镜筒上凝固的血迹已变成暗红色。不远处,电台残骸冒着青烟,发报机键盘上还留着半截未写完的摩尔斯电码:S...o...S...

“他们最后在求救。”孙元良的手指抚过焦黑的按键,指甲缝里渗进黑色炭灰。他突然注意到电台旁散落的地图残片,展开后竟是日军在浏河的布防图——图上用红笔圈出的区域,正是二六二旅失踪前的防区。

卫兵们开始在周围搜索,陆续挖出几枚未爆的毒气弹。弹体上的樱花标记刺得孙元良眼眶生疼,他想起军校战术课上的推演:“日军若在浏河增兵三个联队,87师将腹背受敌...”

“师座,发现这个。”侦察兵递来枚变形的怀表,表盖内侧的全家福照片被毒气腐蚀得模糊不清,但照片下方的字迹仍可辨认:“赠给二六二旅全体弟兄——薛岳”。

孙元良攥紧怀表,金属表链硌得掌心生疼。薛岳的嘱托犹在耳畔:“87师是淞沪的铁闸,闸口不能松。”而此刻,铁闸的右半部正在无声崩塌。他望向阴沉的天空,突然意识到日军侦察机的反常盘旋——不是巡逻,而是在监视二六二旅的覆灭。

“回指挥所。”孙元良将怀表揣进内袋,靴底碾过日军毒气弹的弹体,“给薛长官发电,就说...”他顿了顿,喉结上下滚动,“就说二六二旅可能已遭遇不测,但87师防线绝无动摇。”

回程途中,孙元良反复摩挲着怀表。当马蹄踏过最后一道战壕时,他突然勒住缰绳——表盖内侧的夹层被他无意间打开,露出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三团团长的字迹,潦草得几乎难以辨认:“日军‘反包围’实为调虎离山,真正目标...”

话未写完,纸张边缘已被毒气熏成褐色。孙元良望着远处日军阵地腾起的浓烟,突然调转马头:“传令张灵甫,153旅即刻向浏河方向秘密集结!二六二旅的牺牲,不能白付!”

暮色四合时,孙元良站在指挥所的沙盘前。他将二六二旅的标记从地图上缓缓抹去,又在浏河渡口重重插上三面红旗。副官捧着破译的密电匆匆赶来:“师座,日军舰队正朝浏河河口移动!”

孙元良的目光扫过沙盘上代表87师的蓝色箭头,突然抓起红铅笔,在浏河与阵地之间划出个巨大的弧形。铅笔芯“啪”地折断,他望着窗外渐浓的夜色,低声道:“告诉张灵甫,天亮前必须完成埋伏。这次,换我们包饺子。”

指挥所的油灯在风中摇晃,将孙元良的影子投在地图上,宛如一尊凝固的雕像。他想起三团团长怀表里的全家福,想起二六二旅最后未写完的电码,手指轻轻叩击桌面——那节奏,竟与中正剑穗上的血滴坠落声,渐渐重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