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重生傻柱:签到成首富 > 第81章 何子林诉苦

重生傻柱:签到成首富 第81章 何子林诉苦

作者:老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6 20:47:08 来源:小说旗

何子林踏入红星小学的院门时,暮春的风正掠过红砖墙根,将蒲公英的绒毛卷向鎏金的夕照。那些细碎的白絮仿若被揉碎的月光,乘着风势在青空下旋出如梦如幻的轨迹,恍惚间竟让人错觉是哪位仙人打翻了装着碎金箔的玉盏。走廊尽头的教师办公室亮着灯,蒙着水汽的玻璃后,冉秋叶的剪影正随着笔尖起落轻轻晃动,垂落的辫梢划出的弧线,恰似她在黑板上书写时那笔锋婉转的撇捺,每一道都带着教书育人的温柔力道。

“子林哥,今儿的晚霞像是从蜂蜜罐里浸过似的。”冉秋叶听见胶底鞋碾过砖地的声响,便摘下圆框眼镜抬头笑,镜片滑到鼻尖,露出那双在暮色中亮晶晶的眼睛,像浸了星光的琉璃。她起身从铁皮柜里取出蓝白瓷杯,袖口的补丁在灯光下泛着细白的毛边——那是上个月何子林攒了三张布票,央告供销社的王大姐裁下的边角料,针脚细密得能看见他在煤油灯下眯着眼穿针引线的模样,每一针都缝着未说出口的关切。

搪瓷茶缸里的茉莉花茶腾起袅袅白雾,何子林接过杯子时,指尖触到她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握粉笔、生煤炉磨出的印记,粗糙却温暖。他忽然想起今早帮托儿所蒸红薯粥时,暴雨突至,冉秋叶冒雨送来《工农识字课本》,封皮上的水痕此刻还隐约可见,像幅被雨水洇染的水墨小品,晕开的不仅是字迹,还有那些共历风雨的时光。“三大爷在院子里骂了三天了。”他往吱呀作响的木椅上一靠,帆布包带在肩颈勒出两道红印,声音里浸着化不开的疲惫,“说我把于莉支去外地工作是‘借公家名义排挤压制老街坊’,今早还把我晾在绳上的白大褂扯下来,说要‘检查有没有私藏东西’。”

冉秋叶放下红笔,教案上的“优”字尾端沾着几星麦麸——那是上午何子林试做新窝头时,从白大褂袖口蹭到她衣襟上的,仿佛是他在忙碌生活里留下的温柔印记。她指尖摩挲着教案边缘,目光落在他眼底的青黑上,那里藏着连日来的操劳:“于莉走那天,我看见她在火车站朝你挥了半小时手,蓝布包袱在风里晃成一片温柔的云。”她忽然瞥见他口袋里露出半截外地寄来的回信,信封上的邮戳盖着遥远的地名,红墨水印在牛皮纸上,像朵倔强的花开在荒芜处,“阎叔心里空落落地难受,嘴上才愈发厉害,就像老槐树被砍了枝桠,总得在伤口处冒点新芽般的火气。”

“难受?”何子林笑了一声,笑得有些苦涩,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裤兜深处,那里藏着只有他知晓的秘密——悄悄储备的红薯粉与玉米种,“他前天把我给食堂新打的菜窖图纸撕了,说‘有这闲心不如给于莉寄粮票’。可他不知道,”他压低声音,仿佛在守护一个温暖的谎言,“于莉在那边顿顿能喝上我偷偷塞进行李的红薯粉糊糊,那粉是托老乡捎的,熬出来的粥稠得能挂住勺子,比咱这儿的麦麸窝头强百倍。”

办公桌上的马蹄表滴答滴答走着,铜制的表盖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枚被岁月磨亮的老硬币。冉秋叶忽然从抽屉深处翻出个红绸布包,里面整齐码着两本簇新的《选集》,扉页上用钢笔工工整整写着“何子林冉秋叶共勉”,字迹端正得像是小学生的习字作业,却在笔画转折处藏着不易察觉的颤笔——那是她昨晚在煤油灯下写了三遍才定下的字迹:“王主任说街道办还有些余票,我想着……”话没说完就被何子林截住,他望着她耳尖的薄红,忽然觉得喉间发紧,仿佛有团棉花堵住了那些未说出口的情话。

“秋叶,你说人怎么就不能念点好呢?”他摸了摸裤兜,那里躺着于莉寄来的第一封信,信纸边缘还沾着星星点点的玉米粉,“我跑了五趟相关部门才要来那个名额,鞋跟都磨掉了半寸,赵强他们在背后说我‘拿老街坊的闺女换表现’,可于莉在信里说,当地的灶间能烤玉米饼子,火塘里的炭火烧得噼啪响,比咱四合院的煤炉火旺多了。”

暮色像浸了蜜的绸缎,从窗棂漫进来,给冉秋叶的蓝布衫镀上一层暖金,让她看起来像是从光里走出来的人。她想起于莉出发那天,阎埠贵躲在屋角抹眼泪,老花镜滑到鼻尖,却在何子林递上粮票时恶声恶气地说“谁要你假惺惺”,可转身就把粮票夹进了于莉的笔记本。此刻何子林袖口还沾着新采的苜蓿芽,眼神却像被霜打过的向日葵,蔫蔫的却仍固执地朝着光的方向,让人心生疼惜。

“他们终会知道的。”冉秋叶摘下眼镜,用袖口轻轻擦拭,忽然从抽屉里翻出串黄铜钥匙,钥匙环上还系着截红毛线——那是教室后墙储藏室的钥匙,里面藏着她偷偷攒了半年的半罐白糖,是学生家长送的,她舍不得吃,都给何子林留着,“就像小琴说的,你的红薯粥让她想起去世的奶奶,说‘比画报上的苹果还甜’。”她把钥匙塞进他掌心,触到他掌纹里那道因滚烫蒸屉留下的烫疤,那是他为了多抢救半笼屉窝头而留下的印记,“阎叔只是害怕于莉在外面吃苦,就像你害怕食堂的窝头不够软和,害怕孩子们咽不下去那些麦麸,害怕这世道的苦,淹了人心。”

何子林笑了,笑得有些发酸,惊飞了窗台上啄食麦麸的麻雀。远处街角的广播准时响起《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旋律混着槐花的甜香涌进窗户,在这逼仄的办公室里织成一张温柔的网。他望着冉秋叶辫梢沾着的粉笔灰,忽然觉得这动荡的世道里,所有的误解与苛责都成了蒸箱里的水汽,看似朦胧滚烫,终会在时光里凝结成霜,露出藏在深处的甜——就像冉秋叶总是把最暖的笑容留给他,把最真的关心藏在琐碎的细节里。

离开时,路灯已次第亮起,昏黄的光晕里,何子林的影子被拉得老长,帆布包在胯骨上晃出细碎的响。他摸着口袋里于莉的信,信末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窝头,旁边用拼音写着“当地的王大姐说,等秋天收了玉米,要跟你学做红薯饼”,字迹幼稚却充满希望。路过操场时,他忽然想起悄悄培育的红薯苗,叶片在暖光中舒展,叶脉里流淌着生命力,等到秋收,就能让于莉在远方的灶间,也能蒸出带着家乡味的甜窝头,让那些思念,在面粉与火焰的交织中,变成触手可及的温暖。

夜风渐凉,何子林裹了裹白大褂,袖口的麦麸簌簌掉落,像撒了把星星在砖地上。远处传来有轨电车的哐当声,混着谁家厨房飘来的饭菜香,那是生活最本真的味道。他忽然觉得,这世间最漫长的坚守,或许就是在流言与误解中守住本心,在柴米油盐里种出希望,就像冉秋叶教案本里夹着的干槐花,初时苦涩,久了却能酿成最清甜的蜜——而他与冉秋叶,还有远方的于莉,终将在各自的灶间与课堂,把日子熬成暖融融的甜,让那些艰难时光,都在彼此相望的目光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