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堪破三千世相 > 第3章 衙门师爷的笔墨官司——"等因奉此"里挖出的真金白银

一、青天老爷背后的影子

光绪年间,保定府出了桩奇案。粮商赵掌柜状告佃户老刘偷麦,公堂上县太爷刚摸惊堂木,旁边刑名师爷轻咳一声,递上早已写好的判词:\"查刘氏佃户,借粮不还反生歹意,依《大清律》盗贼篇...\" 惊堂木还没拍响,老刘的冤屈就被白纸黑字钉死了。

您道这师爷有多大能耐?他笔尖抖一抖,黑的能描成灰的;朱砂圈一圈,活的能判成死的。就像现在某些合同里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明面上句句在理,细琢磨处处是坑。

二、文书里的三寸刀锋

第一刀:春秋笔法改乾坤

《左传》里说\"微而显,志而晦\",这招被师爷们玩得出神入化。同样是受贿,写成\"敬纳\"就是礼尚往来,写成\"私受\"就是贪赃枉法。同治年间有个真事:知府收盐商二千两银子,师爷在账本上记作\"代购文房四宝银\",后来东窗事发,硬是凭这七个字保住顶戴。

好比现在某些发票,把茅台写成\"办公用品\",把旅游写成\"考察学习\"。衙门里的老书办说过:\"一字能救命,半句可杀人。\"就像拆迁告示上写\"优化居住环境\",实则是要扒人祖屋。

第二刀:虚词埋伏藏杀机

\"等因奉此\"这四个字最要命。光绪二十三年,天津卫两家布庄争码头,师爷在判词里写:\"着令双方各退一步,等因奉此。\"结果原告退了三丈,被告只挪了三尺——那\"等\"字里头学问大着呢!

现在看某些免责声明:\"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条款\",听着像兜底保障,实则是无底深坑。老讼师有句话:\"'原则上'后头跟着的都是例外,'大体上'下头藏着的全是猫腻。\"

第三刀:留白处里做文章

真正的杀招往往在没写的地方。乾隆年间户部清账,某省交的税银数目写成\"叁万伍仟两(另附杂项)\",那括号里的\"杂项\"足足吞了八千两雪花银。就像现在某些购房合同,户型图上标着\"赠送面积\",收房时才知是违章建筑。

《官场现形记》里有个经典桥段:巡抚批文\"酌情办理\",知府读作\"往死里榨油\",知县解作\"差不多得了\"。同一句话,全看师爷怎么点标点。

三、破纸堆的防身术

拆招第一式:咬文嚼字

道光年间的举人王秀才吃过亏,后来再遇文书,非要师爷当面念。某次见\"着即妥善安置\",他揪着不放:\"'妥善'是给宅子还是给窝棚?'安置'是送田亩还是发口粮?\"逼得师爷当场添上\"拨官田二十亩,建瓦房三间\"。

这招现在也好使,遇到\"提供优质服务\",您就问:\"是24小时上门还是半年等回信?优质是五星酒店水准还是大车店标准?\"

拆招第二式:以子之矛

京城有个泼皮李三,专帮人看契约。某次地主写\"租约期内不得反悔\",他提笔改成\"双方在租约期内均不得反悔\"。后来地主想涨租金,反被这添的五个字将了军。就像现在对付\"最终解释权\",您就补句\"解释须经双方书面确认\"。

拆招第三式:借光照妖

嘉兴老仵作传授过秘诀:拿到文书先找三处——抬头落款是否齐全,数字是否大写,空白处是否画押。某年查河工账本,就是靠发现\"叁仟两\"写成\"参仟两\",揪出贪墨五千两的惊天大案。

现在看合同要学这招:金额有没有加\"整\"字,日期是\"日前\"还是\"日后\",附件清单有没有骑缝章。菜场张婶都懂:\"白纸黑字按手印,少个红印不作数。\"

四、笔墨阵里的活法

茶馆说书人常讲:\"官字两张口,全凭师爷手。\"但老百姓也有绝活。光绪末年,天津码头苦力们发明\"切口文书\":用\"扁担\"代表工钱,\"箩筐\"指代工时。师爷看不懂这些暗语,想坑人都没处下嘴。

《水浒传》里智取生辰纲那段最解气:白日鼠白胜卖酒,官府文书上写的是\"私贩蒙汗药\",梁山好汉偏说是\"义士济贫\"。可见再厉害的笔墨官司,也怕遇上不按套路出牌的主。

如今街坊对付套路合同,都学药铺抓药的规矩——\"三查七对\":查抬头、查印章、查日期;对条款、对金额、对违约责任、对附加条件。任他文书织成天罗地网,咱有老辈传下的火眼金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