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堪破三千世相 > 第9章 古董贩子的做旧术——"包浆"里的七十二道鬼斧工

一、鬼市里的灯光戏

天还没擦亮,潘家园的鬼市就支起了摊。老油子们拎着马灯,光柱子斜斜打在物件上。戴瓜皮帽的贩子拎着个\"宣德炉\",嘴皮子翻得比说书还快:\"您瞧这包浆,没三百年盘不出这层枣皮红!\"买主掏出放大镜细看,铜绿里还粘着新鲜泥星子——昨儿个刚从通州坟圈子刨出来的玩意,抹了层鞋油就敢充古董。

这做旧的把戏,比孙猴子七十二变还花哨。就像现在直播间卖\"海外回流\"的,拿着上周义乌产的货,非说是圆明园流失的宝贝。剃头匠老李说得俏:\"这包浆要真是年头久,耗子啃了都得掉两颗牙!\"

二、做旧的三昧火

第一把火:土沁血沁演大戏

《骨董琐记》里写着:\"真古玉入土,受地气浸染,沁色如云似雾。\"可到了贩子手里,这地气成了腌菜缸。光绪年间琉璃厂出过档子事:贩子把新玉塞进死狗肚里埋三年,挖出来当\"血沁古玉\"卖。后来买主发现玉上沾着狗毛,闹到顺天府才揭了底。

现在更绝,拿化学药水泡玉。盐酸兑朱砂,煮出\"鸡骨白\";硝酸加靛蓝,染出\"水银沁\"。就像某些网红食品,添加剂调出\"古法酿造\"的味儿。

第二把火:铭款刻字造身份

《景德镇陶录》记着:\"宣德炉真者百不得一。\"可满大街都是\"大明宣德年制\"的款。有年京郊老农挖出个尿壶,贩子愣给刻上\"正德御用\",说是武宗皇帝出巡时的夜壶。后来被行家戳穿:\"正德爷要用这么大的壶,怕是得了消渴症!\"

这路数现在升级成\"激光刻款\",连汝窑瓷都能给你刻上乾隆御题诗。古玩店马掌柜说得好:\"如今这铭文比电线杆上的小广告还多,就差刻二维码了!\"

第三把火:故事会上扯大旗

真古董贩子都是编剧高手。某年山西出土个破陶罐,贩子给编出全套戏码:\"这是杨贵妃沐浴用的香炉,马嵬坡事变时宫人带出来的。\"还特意在罐底粘点胭脂渣。后来被戳穿是民国夜壶,买主气得直骂:\"杨玉环要用这玩意,唐明皇早被熏跑了!\"

现在某些拍卖行更离谱,给假画编\"海外遗珍\"的故事。张大千画个猴,硬说是孙悟空原型;齐白石涂个虾,非讲成慈禧御膳房写生。茶馆钱掌柜调侃:\"按他们这说法,潘金莲的裹脚布都能当清明上河图!\"

三、破假术的三招火眼

第一式:盐水煮乾坤

老辈玩家传下土法子:新瓷泡盐水,三天冒气泡;老瓷浸百年,纹丝不动弹。同治年间有人买\"元青花\",按这法子一试,水里咕嘟冒泡像煮饺子。贩子狡辩\"海底沉船货\",买主冷笑:\"海底泡六百年还能吐气?这怕是东海龙王的夜壶吧!\"

现在用这招验木头更灵:拿热水烫紫檀,真货吐紫雾,假货冒黑烟。就像菜场挑黄瓜,掐一把见真章。

第二式:烛火照妖镜

《清稗类钞》里记着妙招:铜器在烛火上烘,真古铜锈遇热不变色,假锈一烤就掉渣。某年有人买\"商周青铜鼎\",拿蜡烛一烤,绿漆簌簌往下掉,露出里头洋铁皮。贩子还要嘴硬:\"这是周武王改革冶炼技术...\"话没说完就被揍成熊猫眼。

现在升级成紫外线灯,照得假货原形毕露。玉器铺张老板说得好:\"真金不怕火炼,真玉不怕灯照!\"

第三式:狗鼻子识香

真正的老物件带着时光味。苏州老藏家练就绝活:闻檀木辨新旧,老料带沉香味,新货只有油漆味。某次见贩子卖\"明代黄花梨交椅\",他凑近一嗅:\"这松香味还没我昨天买的樟脑丸浓!\"后来果然在椅子腿发现\"201厂1987年制\"的钢印。

现在某些专家也用这招,闻墨香鉴字画。新墨刺鼻,老墨淡雅。就像老酒客抿一口便知年份,做不得假。

四、古玩堆里的活法

《水浒传》里杨志卖刀,牛二非要验\"杀人不见血\"。现在藏家也得学这较真劲:他说是战汉玉,你就问\"哪个战哪个汉\";他吹是官窑瓷,你就查\"督窑官姓甚名谁\"。

《红楼梦》里贾母赏玩\"慧纹璎珞\",那是真见识;薛蟠显摆\"唐伯虎画的春宫\",纯属冤大头。可见玩古董最忌附庸风雅,就像现在某些土豪,把赝品当祖宗供着,不如买串糖葫芦实在。

潘家园的老玩家有句口诀:\"一摸二看三问祖,四查五验六不赌。\"任你说得天花乱坠,钱袋子捂紧最要紧。就像胡同口王大爷说的:\"这年头连媳妇都能网购,何况块破石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