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堪破三千世相 > 第3章 情绪价值的艺术

堪破三千世相 第3章 情绪价值的艺术

作者:湿水的石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6 23:17:05 来源:小说旗

——比黄金更贵的马屁

(解析和珅侍奉乾隆的\"三捧七谏\"话术体系)

紫禁城的琉璃瓦上积着薄雪,养心殿的地龙烧得正旺。和珅捧着云南进贡的普洱茶饼跪在乾隆跟前,袖中还藏着弹劾陕甘总督的密折。这位大清第一宠臣深谙一个道理:在皇帝面前,拍马屁和办实事从来不是单选题。\"万岁爷您瞧,这茶饼形似满月,汤色如琥珀,正应了'圆融通达'的吉兆。\"他边说边用银刀轻撬茶饼,碎末落进龙泉青瓷碗时,恰好发出珠落玉盘的脆响。

乾隆眯起眼睛,想起昨日早朝时纪晓岚的直谏。那位大学士捧着《四库全书》的校勘记录,当众指出他诗作中的用典错误。此刻看着和珅行云流水般的烹茶手法,忽然觉得金銮殿上的玉阶也没这般熨帖。\"说说陕甘的旱情吧。\"皇帝端起茶盏,氤氲水汽模糊了表情。

捧人如烹鲜的学问

乾隆四十五年南巡途中,龙舟行至扬州段运河。河道总督急报漕船拥堵,建议皇帝改走陆路。和珅却命人取来十二匹白绢,连夜赶制巨幅画布铺在甲板上,又调集三百纤夫沿岸拉纤。次日晨曦初露时,乾隆推窗便见两岸杨柳化作天然画框,千里江山仿佛在脚下流动。

\"此乃天赐的《南巡图》粉本!\"和珅适时递上狼毫笔,\"请皇上即兴题跋,臣等正好摹绘盛景。\"原本的交通危机,转眼变成风雅佳话。河道总督直到三个月后才明白,那日纤夫们喊着号子拉的不是龙舟,而是皇帝的自恋心。

这种\"化问题为功绩\"的手法,在嘉庆初年整治漕运时被刘墉学去七分。面对淤塞的河道,他不上奏折谈清淤预算,反而建议\"请皇上赐名新开河段\"。当\"永济渠\"三个御笔金字刻上闸口,户部拨银子痛快得就像开了闸的洪水。

谏言裹蜜的诀窍

和珅书房里有本秘不示人的《谏事录》,其中记载着某年山西巡抚请增盐税的故事。那日朝堂上,他先夸乾隆的《御制耕织图》\"深恤民力\",转而提到\"晋商车马络绎,竟有盐引超发之虞\"。等皇帝皱眉时,才慢悠悠献计:\"不如让盐商们竞买特许,既显皇恩浩荡,又解地方困乏。\"

十年后这招被两淮盐政使活学活用。当乾隆质问盐税亏空,那官员不慌不忙道:\"万岁爷南巡时赐给盐商的'忠勤'匾额,让他们光顾着彰显皇恩,倒把生意做成了善事。\"皇帝被这马屁拍得通体舒泰,转头就把追查改成了嘉奖。

真正的话术大师都懂得\"三明治法则\"——就像御膳房的芙蓉鸡片,得用两片火腿夹着嫩鸡肉。嘉庆年间有次早朝,王杰反对修建承德别宫,开口却是:\"皇上当年在《避暑山庄记》中写道'土木之工,宜慎',如今圣虑越发深远了。\"气得乾隆有火发不出,倒像自己打了自己嘴巴。

分寸感的生死线

京郊香山有座不起眼的道观,和珅每月初七必去上香。观里老道是他从山东寻来的马屁精,最擅用《周易》解签文。有次乾隆为白莲教起义烦心,抽到\"亢龙有悔\"的卦象。老道却说:\"飞龙在天,偶遇雷云方显真容。皇上忧心国事,正是天道感应。\"

这话传到军机处,阿桂等人嗤之以鼻。可当和珅把\"雷云\"解释成\"民间魑魅\",顺势提出\"保甲连坐法\"时,满朝文武才惊觉马屁里藏着刀锋。后来此法推行,竟真让白莲教活动收敛不少。

但甜言蜜语过了火候,比砒霜还毒。某年元宵节,某侍郎夸乾隆\"诗追李杜\",当场被发配宁古塔。和珅私下点拨接任者:\"说皇上书法胜过赵孟頫尚可,说文采盖过诗仙?你这是骂圣祖没读过唐诗呢!\"

现代官场启示录

养心殿的西洋钟敲过三下,乾隆手里的茶已凉了第三遍。和珅袖中的密折终究没拿出来,倒是陕甘总督在半月后\"主动\"请辞。后世总说和珅贪墨无度,却鲜少有人注意——他经手的河工、盐务、军需从未出过大乱子。

就像那套三捧七谏的话术,表面是鞍前马后的奉承,内里却是环环相扣的布局。现代职场里真正的聪明人,不会在周报里写\"圆满完成领导交办任务\",而是说\"在您战略指引下探索出新模式\"。电梯遇见领导皱眉,递话茬不说\"您要注意身体\",改问\"是否需要我联系相关部门协助推进\"?

琉璃厂的老掌柜有句生意经:\"夸客人眼光好,不如帮他显摆学问。\"某次拍卖会上,有位处长盯着明代青花瓷盘犹豫,旁边秘书轻声说:\"这缠枝莲纹和您办公室的苏绣屏风倒是绝配。\"后来那瓷盘的成交价,比预估高了整整三成。

余音绕梁的警示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和珅在狱中接过白绫。监刑官发现他贴身藏着一本《御制诗注释》,书页间密密麻麻的批注,竟比翰林院的版本还精妙三分。这位权倾朝野的大贪官至死不明白,为什么乾隆朝无往不利的招数,到新皇这里就成了催命符。

养心殿里的对话仍在继续。乾隆忽然放下茶盏:\"纪晓岚昨日说朕的诗……\"和珅立刻接话:\"纪大人学究天人,却不知皇上以诗为史、寓治世之道于风月。\"皇帝大笑,案头的密折被炭盆吞没,陕甘早灾的奏报化作一缕青烟。

窗外雪下得更紧了。两百多年后,某个跨国公司总监在团建时说:\"老板的缺点就像皇帝的新衣,你可以不戳破,但得悄悄把备用龙袍准备着。\"这话传到cEo耳中,第二天的升职名单上果然多了个名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