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重生后,他要上位做驸马 > 第145章 岁岁欢喜,平安康健

他说议和书已毁,即便他死,援军将领回京后也难逃责罚。且议和书毁,竹荣军队在城门外虎视眈眈,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攻过来,不应战只有成为别人的刀下亡魂。

当时援军将领一怒之下就要当场砍了郁沉云立军威。虽同为将,但郁沉云只是边关升上来的小将,还未回京受封,而援军将领却是皇帝亲派至边城暂时掌军之人,故而援军将领要斩他,也合法,但却不合情。

郁沉云是从一小兵真刀真枪拼到这个位置的,边城征战,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情谊更是牢固。更何况,大敌在外,于城内斩将,确也不是明智之举。援军将领要斩郁沉云,军中小乱了一阵。

郁沉云麾下的人要救他,双方正要打起来,城门处再次传报告急,竹荣整兵攻城,大军已快至城下。

郁沉云于众将士前立了军令状,领兵迎敌,此战不胜,他以命祭亡魂。

形势迫人,援军将领不得不先整兵应战,同时八百里加急向京中传信,说明议和书被毁一事,请求圣上裁决。

战鼓震,号角鸣。郁沉云身披铠甲,跨马执剑领兵应战,援军将领率人于城内守门,同时暗派一队人手,由方袭荣带队,轻装简行,趁两军交战时,从边城后山出,绕行至敌军主营侧,佯攻主营,毁其兵粮,乱其阵脚,为金安争得一夕喘息之机。

郁沉云要做的,就是在方袭荣得手前,将敌军拦在城外,斩其将,振军心。

当日,城门十里处,血染黄沙时,马蹄兵戈覆长空,天光斜阳追霞色。从白日到黑夜,金安士兵寸步不退,倒下的尸身连成一道清晰的防线,城楼之上,原本士气不足的援军亦有些许震撼动容,他们的弓箭瞄准敌军之时,逐渐裹了恨和怒,杀敌,守城,此刻是所有金安将士的唯一信念。

城门外,敌军略显疲态时,郁沉云单枪匹马杀入敌阵,敌将手中的长戟刺入郁沉云肩头,城楼之上的火把亦随之颤了颤。郁沉云却扬唇笑了,他单手握住长戟,忍痛借力,将长戟另一端的敌将扫下马,战马嘶鸣扬蹄,将军破穹剑起,一剑穿喉,金安将士见到了久违的——胜利。

敌将亡,金安士气起。郁沉云举剑猛攻,夜幕笼罩下,远处天边似有一片红光若隐若现,他听见敌军副将急急吩咐撤兵,终于,战停。

郁沉云在马背上回头,漫天繁星下,尸骨累累,他眼前覆了一片血幕,透过去,是故土,是边城,是相府,是那个雪夜,是娘亲和妹妹的笑颜,皆是一片赤红,但依旧安宁。

“将军!”某个士兵的惊呼骤起突散,郁沉云眼前一黑,摔下了马。

一战胜,援军将领即刻写了捷报传回京城,议和书一事和捷报先后抵京,皇帝的怒气逐渐平息,他道:“有一战胜,议和的可能就大些,着人,重拟议和书送至边城。”

皇帝不愿再战,但还未等他的议和书送至边城,竹荣就已增派新将援军,继续攻打金安。在皇帝的议和书送达边城前,竹荣与金安又交手了几战,新将兵法策略不同,双方这几战,皆有败有胜。

郁沉云通过几战交手,摸清了新将的行事风格,而后,金安屡战屡胜,士气大涨,皇帝的议和书抵达边城时,源源不断的捷报也陆续送至京城。

反败为胜,且胜算较大,皇帝即刻拟旨,派亲信快马加鞭送往边关,烧毁议和书,提任郁沉云为主帅,增派士兵,与竹荣继续对战。

“当初,若不是将军连续胜仗,朕如今许是在竹荣王宫,生死难料。”施寒岄看着郁沉云,时过境迁,再谈起此事,她十分平静。

可想起当年,听到和亲二字时,她却是慌乱又无可奈何。三个公主,皇帝明确指了她去往竹荣和亲,她记得,她当时浑身都在发颤,那种未知的恐惧,被当做礼物献出的屈辱,她至今难忘。

“所以,朕救下将军,也算是报恩,将军不必想着投桃报李。朕知将军在朝十年,对朝堂风气很是不满;将军呕心沥血,却终得杀令一事又令将军对皇室很是失望,故而将军不愿再为皇室效力,朕亦能理解。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将军是极为正直清廉之人,如将军这样的人,在朝堂这种上清下浊的水域中,难免要比旁人耗费更多心神。将军如今想要避世安稳,不必再在这些琐事上过多费心。

将军夜叩宫门,在朕意料之外,顺势而为利用将军,朕保证,仅此一次。私心上,朕只愿将军岁岁欢喜,平安康健。并不图将军旁的。”施寒岄温声道。

郁沉云耳根泛红,她那最后一句,显然就是在说他之前担忧的让他入宫侍奉一事。

“草民守城,那也是草民的职责所在,哪能担得起皇上一句报恩之说。”郁沉云垂眸道:“草民也不全然是为了投桃报李。前些日子,草民和边城来的老伯去了一趟城外村子,如今村中的景象与之前大不相同。

草民前些年入村时,见到的大多农民都悲苦,他们家中,常年无米无粮,有时饿了就啃啃草根树皮,能掘到路旁生的野菜杂草煮个汤水就已是珍馐美馔。草民在村子里了解到,这些人每年地里的收成缴了朝廷的赋税,不仅没剩,还会倒欠朝廷税收。

一开始,草民想着减税应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可是后来草民发现,这些人活得艰难,并不仅仅是赋税之故。赋税只是其一,田地有良田劣田之分,土质不一,种出来的粮食品质产量也不一,村子里的农户虽能分到田地,但到他们手中的田地大都是劣田,而良田只在官户、富户内部流转,官田占了大部分,不可流转。

收税收粮之时,朝廷若收一成,他们至少得缴三成,其中的门道就是官员层层克扣、中饱私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从来不是书上的几个字,而是实实在在的人间图景。

先皇在位时,草民曾上呈提过改制分田一事,当时先皇痛斥了草民一通,把草民的折子扔进了清正殿的炭火中。太子也斥草民太过迂腐,不懂朝廷为官之道,说要改制也得徐徐图之,怎能在圣上面前直接提出来。

可草民看来,改制必定牵一发而动全身,温和的改良方式难以触其根本,流血、杀戮,狠厉的改革才能彻底将多年旧制翻过来。

陛下登基后,虽未以贪墨、中饱私囊之名处置太多朝臣,但却杀伐果断,用旁的由头迅速处置了一些联通上下的关键人物,力排众议推行了新的分田减税制。陛下的科举新策,除新增女子为官外,还增了农、工、商户科举特注,陛下是想吸纳、提任了解平民生活的人为官。

草民前些日子在村子里,见农户家中几乎每户都有些许存粮,草民心中真是百感交集。或许仍旧不能餐餐饱腹,但如今他们的日子比之前要好过很多。

陛下很爱民,也很有本事,是个很好的国君,所以草民愿护陛下平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