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2章 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第2章 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

作者:陆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7 02:42:04 来源:小说旗

氏族社会是母系社会,这一时期以妇女为中心,她们掌握着家庭和社会的权力。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们逐渐摆脱了同族之间的混乱婚姻模式,开始采用不同氏族之间、男女对偶婚姻的形式,也就是所谓的\"嫁娶\"。

氏族社会的\"嫁娶\"不是\"男婚女嫁\",而是完全相反的\"女婚男嫁\"。也就是说,出嫁的是男子,而不是女子。这一转变标志着人类社会在婚姻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也反映出当时女性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对家族和社会的影响力。

这时,史穿仁及其同伴,学会了制造石刀、石镰、石铲、石斧、石锛、石凿等石器;并学会了制作骨鱼镖、骨箭头和骨鱼钩等骨器;还学会了制作木制的耒、耜和蚌镰等农具。

初始的农业只知道刀耕火种,史穿仁和同伴们在砍倒烧光的林地上,播种谷物,主要是粟。靠天降雨,等待收获,不知道施肥、灌溉、锄草、除虫等田间管理。

据考古学界的史料记载,约7000年前,我国居住在北方黄河流域的先民,就学会了耕种粟,去皮后就是小米;我国居住在南方长江下游的先民,就学会了种植稻谷,去皮后就是大米。之后传遍了南方各地。

稻谷和粟的种植,之后向南传到了东南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向东传到了日本及朝鲜,向西传到了中东、西亚的伊拉克、伊朗等国,还传到了非洲各国,以及欧洲各国,最后传到了美洲各国。

水稻和粟的种植及食用,是我国人民早期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那时的农业,被后世称为“锄耕农业”。从事农业耕种的人,同时要从事牲畜的饲养,两者结合在一起,没有分开。

之后,饲养牲畜的活动发展成为畜牧业。人类社会进入到了“新石器时代”。

农业与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这两业要分开来进行,需要不同的人分别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于是,社会产生了第一次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农业得到大力发展,史穿仁带领同伴们修渠造田,修筑大小渠道,把河水引到水渠里,灌溉农田,彻底改变了原始的刀耕火种的“锄耕农业”。

他们还学会了田间管理:给庄稼施用发酵后的、人和牲畜的粪和尿、及烧过的草芨,用草药消除虫害,经常除掉野草,给农田灌水······,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还导致出现了简单、原始的交换(萌芽),即农产品与畜产品之间的以物易物交换,为之后货币的出现,准备了温床。

时间来到了距今四、五千年前,史穿仁及同伴们不但会熟练地制造各种石制、木制和骨制器具,还学会了烧制陶器。

这时制作的陶器,是表面红色,带有彩色花纹的“彩陶”。还会制造加工谷物用的石磨盘、磨棒等。

这时,农业已经成为了主业,畜牧和渔猎虽然仍很重要,但是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副业。

制石、制骨、制陶、制木已很普遍,加之纺织、缝纫,发展成为了独立于农业、畜牧、渔猎之外的手工业。

史穿仁及同伴们,这时已经过着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人聚多了,开始出现了村落。

之后,距今三、四千年时,“新石器时代”晚期,制作的陶器是表面漆黑而光亮、陶壁薄而坚硬的“黑陶”。

饲养的家畜,除猪、羊、狗、鸡、兔之外,还饲养马、牛、驴、骡、骆驼等大牲畜。手工业发展得更加重要了,其制品更加精致美观。

男人在生产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原来的母系氏族公社,发展成为父系氏族公社。

在氏族中,贫富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这为阶级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原始社会逐渐过渡到了奴隶社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