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127章 我国封建社会~秦汉时期39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第127章 我国封建社会~秦汉时期39

作者:陆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7 02:42:04 来源:小说旗

班固的主要着作:

1、《苏武传》—3

译文(参考)—2):

早先,苏武与李陵同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即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探访苏武。

日久,单于指使李陵到北海,为苏武办酒宴,陈设歌舞。李陵对苏武说:“单于知晓我与你素来厚交,因此让我来和你说话。你平心静气等待,却始终不能归汉,空自困在这苦寒之地,你对祖国所守的信义又有谁看得见呢?

“前几年你长兄苏嘉为奉车都尉,随侍武帝至雍棫阳宫,当侍从们扶着皇帝的车辇走下殿阶的时候,车撞在柱子上把车辕撞折了;认为苏嘉犯了大不敬的罪,受到弹劾,用剑自杀,赐钱二百万安葬。

“你弟苏贤从武帝到河东郡祭后土,一个骑马的宦官与黄门驸马争船,宦官竟把驸马推到河里淹死了,宦官也死了。皇帝下诏指使你弟抓捕,未成,你弟在惶恐中喝药而死。

“我来时太夫人(苏武母亲)已因过度悲痛而身亡,陵柩已送葬至阳陵。你弟媳还年轻,听闻已经改嫁了。苏家只剩下你的两个妹妹,和你的两个女儿及一个儿子,

“现今已过去十多年,不知是死是活。人生如朝露(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如此自苦!我投降之初,迷惘恍惚好似失去了知觉,加上我母亲被囚禁在保宫(居室)里,我痛恨自己辜负了汉朝。

“自己不愿意投降的心情本来很重,但终于无所顾虑而投降了;现在你苏武不愿投降的心情无论如何不会超过我的,又何必不投降呢?

“而且陛下年事已高,神智不清,法令经常随意改变,大臣因罪而处死和诛灭者已数十家,个人的安危都不可知,你又为了谁而不投降呢?你若愿意听我的话,就不要再说了!”

苏武说:“我父子的功德,都是汉武帝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的,位列将(父亲曾被封为将军),爵通侯(父曾被封为平陵侯),我们兄弟三人都是朝廷的近臣。我愿肝脑涂地(我一直希望有机会能为国家牺牲自己的性命)。

“现今得以杀身自效(效法,维护国家的尊严而不投降),即使受到极残酷的刑罚,我也甘心乐意。臣为君做事,就好像儿子为父亲做事;儿子为父亲而死,是对父亲的报答。愿你不要再说了!”

过了几天,李陵又说:“望你一定听我的话。”

苏武回答:“我自认为已经死去好久了!如果单于一定要让我投降,那就请求同你今天尽欢而散,然后我就在你面前死去。!”

李陵看他至诚不变,叹气道:“哎呀,义士!我与卫律的罪(行之严重),有天那样高!”哭得把衣襟都沾湿了,与苏武别去。李陵羞于自己出面送给苏武礼物,指使妻子送给苏武数十头牛羊。

之后李陵又来到北海,对苏武说:“匈奴边境部落中的居民捉到了云中郡的汉人,说太守以下的官吏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是`皇帝死了!’”苏武听到了,面朝着南方,大哭得吐了血,每天早晚必悲恸哭泣,以示哀悼,一直维持了好几个月之久。

昭帝即位后数年,匈奴与汉朝和亲。汉要苏武等人(回汉),匈奴谎说苏武已死。之后汉使来到匈奴,常惠也被匈奴派人看守,行动不得自由。得知汉使到来,就请求看守他的人和他一起去见汉使,表示自己并不私逃。

夜里见到汉使,全都告诉了他。让使者对单于说:“听说`天子在上林苑骑射,射到一只大雁,脚上系着一封帛书,上面写到苏武等人在某泽中(即北海)生活。’”

使者大喜,照着常惠说的,去责问单于。单于看看左右人觉得惊异,谢汉使后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

于是李陵设酒祝贺苏武:“今日你还归(汉朝),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古竹帛(史籍)所载,彩色壁画,都比不过你(的事迹重要)!

“我虽懦弱胆怯,假使汉廷姑且宽赦我的罪行,保全我的老母,让我能把在奇耻之下所积蓄已久的志愿施展出来,或者我也能象曹沫在柯邑劫齐桓公的事件那样,对汉朝有所贡献,这是我早晚都没有忘记的(事情)!

“汉朝竟把我全家收捕处死,成为社会上一件最大的耻辱,我还有什么可留念的呢?事已致此,只有你知晓我的心!我已成为异国之人了,这一次分别就要永久隔绝了!”

李陵起舞,唱道:“我走了一万里路,穿过了大沙漠,为皇帝带着兵在匈奴奋战。被困在峡谷中,兵器都摧折毁坏了,部下的士兵都死光了,自己的名誉也已丧失了;老母已死,我还是想报恩安归(汉朝)!”

李陵泪流满面,与苏武永别。单于召集文武官宦,宣布除去先前投降的和已经死去的,这次共九人随苏武一起归国。

苏武于始元六年春,回到京师(咸阳)。皇帝命令苏武带着一太牢(一牛、一猪、一羊),为祭品去谒见武帝的陵园、祠庙。任苏武为典属国(掌管来归附的各外族属国的政务的官名),粮食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住宅一所。

常惠、徐圣、赵终根都任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的回家,赐钱每人十万,免除终身的徭役义务。

常惠后来升任右将军,封为列侯,可以传后。苏武留匈奴十九年,度过了壮年,回归时已须发全白了。

苏武归来的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与上官安同谋,因此被牵连处死。初时,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错误行为,一条条地记录下来交给燕王,让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

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来后官为典属国,大将军(霍光)和长史(杨敞)没有功劳,官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自己放肆胡为。”

待燕王等人谋反,被诛灭,根究上官桀同党合谋的人。苏武素来与桀、弘羊有旧情,苏武功多赏薄的情形,曾屡次由燕王向皇帝申诉,儿子又在谋反集团里,当时的司法官吏,因此奏明皇帝,请求逮捕苏武。霍光念旧把廷尉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几年后,昭帝死。苏武以所有的二千石参与朝臣立宣帝的计谋。成功后,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又过了几年,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说先帝(昭帝)在位时曾多次提及苏武,理解、熟悉过去的典章制度,奉命出使(匈奴)不辱使命(这两个)优点。

(宣帝听了张安世的推荐之言,)立即命令苏武到宦者署去等侯宣召,并进见。在苏武原典属国官职之上另加“右曹”衔。因苏武是人所皆知的有节操的老臣,令他每逢初一、十五上朝,号称祭酒(对年长有德的人的敬称),优礼而尊宠。

苏武把所得的赏赐之物,全都施舍给亲戚朋友,自家不留多余的财产。皇后的父亲平恩侯、皇帝的舅舅平昌侯、乐昌侯、丰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老了,儿子之前因谋反之事被牵连而处死,宣帝怜悯他,问左右:“苏武在匈奴这么久,没有儿子吗?”

苏武通过平恩侯许广汉向皇帝陈述:“之前在匈奴时,曾有一女子为我产下一子叫通国,曾有音信(消息)。希望通过使臣把金帛送去,将孩子赎回”

皇上应允,之后通国随使臣回来,皇上赐他为郎。又任苏贤的儿子为右曹。苏武活到八十多岁,于公元前60年(即汉宣帝第十四年)病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