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31章 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时代18

春秋时代有两位千古传颂的大政治家,不可不提。

第一位是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春秋时期齐国颖上(今安徽省颖上县)人,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大政治家。

管仲在少年时读过诗书,也学过驾车和射箭。他立志要做一个文武全才的人,希望能为国家做一番事业。

后来他当了齐国的“相”(即“宰相),辅佐齐桓公创立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业。

管仲是怎样当上齐相的呢?

齐国的国君齐僖公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是公子诸儿,另外两个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早年管仲由于家境贫困,曾和一个叫鲍叔牙的一起做生意,两人成了知心朋友。

后来管仲做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

齐僖公死后,诸儿做了国君,称为齐襄公。襄公是一个荒淫残暴的昏君,对老百姓压迫剥削特别厉害,连他的两个兄弟也受到迫害,逃到了国外。

公元前686年,管仲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不久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死。

齐国派人到鲁国迎接公子纠,请他回去做国君。鲁国的国君鲁庄公还亲自带着兵马护送公子纠和管仲他们回国。

在半路上,管仲对鲁庄公说:“莒国离齐国比较近,万一公子小白先回去抢了君位,那就不好办了,还是让我先去挡住那一头吧。”

于是,管仲带着一部分兵车人马,昼夜赶路,总算把公子小白撵上了。管仲远远望见公子小白坐在车上,就跑过去问:“公子往哪儿去呀?”

小白说:“回国办丧事去。”

管仲说:“公子纠是你哥,丧事理应他去办,你不必费心啦。”

鲍叔牙在旁边听到这话,知道管仲的来意是阻止公子小白回国抢君位,虽然他是管仲的好朋友,可是为了自己的主人,就瞪着眼睛对管仲说:

“夷吾,咱们各为其主,你还是少管闲事吧!”

旁边的士兵也气势汹汹地吆喝着,好像就要动手似的。管仲见势不妙,退了下来。

突然,他翻转身来,弯弓搭箭,瞄准了公子小白,嗖地一箭射过去。只见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里。

鲍叔牙赶紧去救,随从人员也都不禁大叫:“不好了!”

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经死了,就带着人马跑了回去,跟公子纠不慌不忙地奔向齐国。

谁知道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管仲这一箭,碰巧射在他腰带的铜钩上,当时小白吓了一跳,怕管仲再来一箭,急中生智,就故意大叫一声,咬破舌头,口吐鲜血,倒在车里。

等管仲走远了,他才睁开眼睛,松了一口气。鲍叔牙看见公子小白没有死,立刻带着他抄小路赶到齐国接了君位,成为齐国的国君。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公子小白做了齐国的国君以后,逼迫鲁庄公杀死了公子纠,要回了他的仇人管仲。

当时,齐桓公要任用鲍叔牙为相。但是,鲍叔牙却深知管仲的才能比自己强,于是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记着那一箭之仇,表示不同意。鲍叔牙解释说:“那时是各为其主嘛。你如果真要富国强兵,建立霸业,没有管仲的辅佐是不行的。论才能他比我强多啦。”

齐桓公听鲍叔牙说得有理,只好答应下来。就这样管仲当上了齐国的宰相。

管仲拜相后,齐桓公问他:“富国强兵,建立霸业,你有什么办法?”

管仲侃侃而谈,陈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说:“富国强兵首先是要发展生产,这就需要兴修水利,引水灌田,开垦荒地,增种五谷;家家畜养牛羊猪狗,户户种植桑麻果木。

同时还要注意减轻赋税徭役。生产发展了,人民负担减轻了,人民的生活自然得到改善,对国家也就会更加热爱。”

齐桓公又问:“要做这些事,财用怎么筹措呢?”

管仲说:“齐国土地广大,有山有海,我们可以用国家的力量开山铸钱,煮海为盐,这是一项取之不尽的财富。”

齐桓公听了认为很对,不过他觉得没有强大的军队也是成不了霸业的。

他就问:“怎么才能组织一支强大无敌的军队呢?”

管仲答道:“这就需要把人民好好组织起来,全国可以划分为二十一个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农)十五乡。

工商业者免服兵役,专心本业。士乡的农民平时耕田,战时当兵;五乡编为一军,全国共有三军。

这些人平时一同劳动,彼此熟悉;打起仗来可以互相帮助,紧密配合。这样的军队是没有不打胜仗的。”

齐桓公听了非常高兴地说:“那我们就可以称霸诸侯了!”

可是管仲认为还不行,他接着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现在中原诸侯各国成天混战,没有一刻安宁,引起许多落后部族侵扰中原。

所以我们要提倡’尊王攘夷’的政策,就是尊奉周天子,用他的名义来号召诸侯停止混战,共同对付入侵中原的外族,

并且大力发展中原的经济和文化。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扶助弱小和有困难的国家。这样就可以提高齐国在诸侯各国中的声望和地位,才能做诸侯各国的霸主。”

齐桓公听了这番话,非常赞许,就命令管仲按照这些内政和外交方针去贯彻执行。

管仲的内政外交方针实行以后,收到了显着的效果,齐国的国势一天天强盛起来。为了制止诸侯之间的混战,齐国与诸侯们举行了多次会盟。

公元前681年,齐国与宋、陈、蔡、邾在北杏会盟,帮助宋国解决了内乱问题。这年冬天又与鲁国在柯会盟,搞好了齐鲁两国的关系。

公元前679年,与宋、陈、卫、郑在鄄(juan绢音)会盟,齐桓公开始成为中原霸主。

公元前667年,再和鲁、宋、陈、郑在幽会盟,商讨各国互相合作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会盟活动,齐国在各诸侯中的威望更加提高了。

这年冬天,周惠王派使者前往齐国,正式任命齐桓公做“侯伯”,从此,齐国的霸主地位就得到了众诸侯的公认。

公元前664年,北方的燕国遭受山戎族的侵扰,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亲自率领大队人马去支援燕国。山戎族联合了孤竹国同齐国大军作战,结果被齐**队打败。

孤竹国的大将黄花假意投降齐国,并且表示愿意带领齐**队去打孤竹国。结果把齐、燕大军引诱到一个名叫“迷谷”的大沙漠里,他自己却偷偷溜走了。

齐、燕大军在大沙漠里迷失了方向。在万分焦急的时刻,管仲从容地从马群里挑选了几匹当地产的老马,让它们走在队伍的前面带路。

果然这些老马把大队人马领出了“迷谷”。大家所熟悉的成语“老马识途”的典故就出在这里。齐燕大军出了“迷谷”以后,很快就打败了孤竹国。

过了两年,西北一带的狄族侵扰邢国,当时齐桓公有点不大想管,管仲就对他说:“做霸主的国家,遇到别的国家受到侵略,是不应该袖手旁观的。”

齐桓公这才决定出兵帮助邢国。狄族人听说齐国大军出动,就收兵回去了。

公元前661年,狄族人又进攻邢国,齐桓公发兵救了邢国。第二年狄族人攻灭了卫国,齐国得到这个消息,连忙派出大军,并且联合曹、宋等国,共同把狄族人打退。接着又帮助邢国和卫国建立了新的国都。

为了制止南方的楚国向中原侵略,齐国在公元前658年联合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发动南征,

楚成王一看齐国的军队来势很大,便派大夫屈完去同齐国讲和。于是齐楚两国就在召陵(今河南郾城县)举行会盟,决定两国“世通盟好”。

管仲做了四十一年的齐相,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活动,帮助齐桓公把齐国由弱变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的政治主张,虽然在客观上是为了齐国的贵族统治者,但在客观上却推动了当时社会历史的发展。

他的发展生产、轻徭役薄赋税的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他的“尊王攘夷”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诸侯之间的混战,抵御了北方和南方落后部族的侵扰,这对于促进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