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34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2

战国时代的历史散文十分丰富、兴盛,主要有孔子编撰的《春秋》,记述了各国的大事,并对事件作了一些评断。就是所谓“微言大义”,属于编年史。

还有《国语》和《战国策》,是依照国别来记述各国的一些史实。《国语》所记包括周朝和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战国策》所记包括战国时代东、西周和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国。

另有记述齐相晏婴言行的《晏子春秋》,专记晏子一个人的言行。共八篇,215章,每一章记载他生活中的一件事。

这部书极力写晏子的“节俭力行”。勇于谏诤,聪敏机智,刻画出了晏子这个人物的形象。文章写得明白畅达,容易读懂。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所纂(zuan音)集的一部书,共33篇,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截至六国灭亡时为止。

《战国策》中的一些作品在艺术上有相当高的造诣。

《战国策》不是“一家之言”的撰述,故在思想上有一些混杂,在混杂之中贯穿了纵横家的思想,它所记述的也以纵横家的事迹为多。

《战国策》中有的部分写了一些义侠之士,如《赵策》中的鲁仲连,《魏策》中的唐且,《燕策》中的荆轲等。书中所记人物有的有民本思想。书中还有一些歌颂正义、机智、勇敢的地方。全书内容比较复杂。

《战国策》在文笔上长于铺陈,有声有色,具有当时文章的辩丽恣肆的特点,很注意炼字炼句。有许多词采绚烂、感情充沛、酣畅淋漓的篇章。对后代的散文家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以下向读者介绍几篇《战国策》的原文和释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

释义:

这篇文章写了邹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进谏齐王,齐王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励精图治,使齐国大强。

通过这个事实,揭示了“治国必须广泛听取臣民意见”的道理。这是含有民主性的有益经验。

文章描写细腻,委婉生动。邹忌从妻、妾、宾客的赞美自己,体察到直言之不易;

从而以小喻大,劝齐王去蔽纳谏,亲切诚恳,说理浅易而发人深思,说服力很强。

后半篇写齐王下令后,情况三变,直到四国来朝,历历如绘。

“战胜于朝廷”的结论,就显得非常自然有力。

但末尾所说:“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属于夸张,不符合事实。

译文(参考):

标题:邹忌(齐相)劝谏齐王倾听采纳臣民的批评意见

正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古代的尺比现代的尺短),形貌很俊美(容光焕发,风采不凡,非常漂亮),一天早晨,把衣帽都穿戴得整整齐齐的,照着镜子问妻子:

“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俊美?”

妻说:“你更美,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呀!”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忌不相信,又问妾:

“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美?”

妾说:“当然是你比他美,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啊!”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地来,忌与他交谈,问客人:“我与徐公相比,谁更俊美?”

客人回答:“徐公比不上你俊美。”

第三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认为不如他美。再照镜子细看自己,远不如徐公漂亮。

夜里,睡下来思考这件事:

“我妻说我比徐公更美,是因为她偏爱我;我妾说我比徐公更美,是因为她畏惧我;客人说我比徐公更美,是因为他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进见齐威王时说:“臣(我)诚然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由于妻子偏爱我,妾畏惧我,客人有求于我,因此都说我比徐公美。

今齐国纵横各千里,一百二十座城(镇)。齐王的宫女都偏爱于您,朝臣们都畏惧于您,各地的宾客都有求于您。由此看来,王受臣下的蒙蔽已经很严重了!”

齐王说:“你说得对。”于是下令:

“群臣和民众,能当面指责我的过失的人,给予上赏(最高奖励);上书谏劝我的人,给予中赏(中等奖励);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缺点错误),上达于我耳的(被我听到的),给予下赏(三等奖励)。”

此令初下时,群臣进谏,国王的门庭像集市一样热闹(进谏的人非常多);数月之后,隔一些时候,间或(偶然)有人进谏。一年之后,虽然仍有一些意见,但是没有人进谏了。

燕、赵、魏国听到(这件事)后,都向齐国来朝(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身居朝廷而战胜敌国(只要政治修明,不必用军事行动就能制服敌国。)

注释:

1、讽:用委婉的语言或比喻、隐语劝谏。讽谏:讽喻。忠臣对国君进谏常用这种方式。

纳谏:倾听、采纳臣民的批评意见。

2、邹忌:齐国人,善鼓琴,曾以鼓琴作比喻来说明治国的道理。为齐威王所赏识。任齐相,一年后,又封为成侯。

修:长,这里指身高。古代的尺比现代的尺短,所以身长能有八尺多。

3、昳(yi逸音)丽:指容光焕发,风采不凡的意思,也可以说非常漂亮。

4、朝(zhao招音):早晨。

服:作“穿”解。

这句说:一天早晨,把衣帽都穿戴得整整齐齐的。

5、窥(kui亏音):从小孔或隙缝里看。窥镜是照照镜子的意思。

6、孰:谁。在文言里也可以写成“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这句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起来谁美?

7、旦日:明天。

8、孰:“熟”的本字。孰视:仔细地看。

9、这句说:夜里,睡下来思考(妻?妾和客人都不肯直说自己不如徐公漂亮)这件事。

10、私:偏爱。

11、威王:齐威王,名因齐。

12、以:以为。“以”字下省了宾语“我”。

这句说: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13、地方千里:方千里,纵横各千里。读时“地”字应略停顿。

14、蔽:蒙蔽。这句说:王受臣下的蒙蔽更严重了。

15、面刺:方面指责。寡人:古代国君的谦称。这句说:能当面指责我的过失。

16、“闻”:相当于现代语的“听”,但“听”就不能这样用。

这两句说:有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缺点错误),上达于我的耳朵的(就是被我听到的)。

17、这句说:国王的门庭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进谏的人非常多。

18、间(jian见音):偶然。

这句说:隔一些时候,间或有人进谏。

19、期年:满一年。

20、朝:小国到大国来拜会,表示尊重的礼节。这句说:都向齐国来朝。

21、这句说:这就是人们所讲的身居朝廷而战胜敌国。这句意思是:政治修明,不必用军事行动就能制服敌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