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41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9

诸子百家散文(2)

2、《论语》

简介:

《论语》是孔子门徒及其再传弟子集成的。书中辑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是一部儒家学派的重要着作。

自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并为《论语》、《孟子》作了集注,它就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同时,后世的人们也重视它,把它看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直接材料。

《论语》包括《学而》、《为政》等二十篇。一篇包括若干章,一章记一件事或几句话。文字简约,含义丰富。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学以及品德修养等各个方面。

《论语》通行的注本有魏何晏《论语集解》,宋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

孔子小传: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ou邹音)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的祖先本是宋国贵族,到了他父亲叔梁纥(he河音)做了鲁国大夫,才为鲁国人。

孔子青年时,当过管理仓库和畜牧的小官。后来在鲁国做过三个月的司寇(掌管刑法的官)。

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经》、《尚书》等古代文化典籍,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着作。

相传他有学生三千人,其中着名的七十二人。

孔子是春秋末期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政治上他维护正在崩溃的奴隶制度。为此,他提出了一套唯心主义的理论和仁义道德的说教,被后来封建统治者所改造和利用,成为维护封建制度和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阶级一直把他奉为偶像,尊为封建社会的“圣人”。

由于孔子长期进行教学实践,在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中,也有不少合理的因素。

例如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且主张“再思”。

他还注重复习,他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孔子在教学中坚持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也就是“因材施教”。

对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我们应当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进行具体分析,批判地继承。

孔子着作(言论、说教):

1)“论正名”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

释义:

孔子生活在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春秋时期。他对当时政治上的种种变乱,看不下去了,认为要想纠正这些现象的继续发展,非正名分不可。

他要用周礼作为尺度去正名分,所以当子路问他:“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必也正名乎!”

他的意思,想从正名分中做到:国君象个国君,臣子象个臣子,父亲就是父亲,儿子就是儿子。大家遵守本分,就是说名分不要乱。

假使名分乱了,它的后果,会严重产生“民无所措手足”的混乱现象,那天下怎得安宁呢?这是孔子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表现。

译文(参考):

孔子论正名

子路问(孔子):“卫国的国君要留您为政(管理国家政治),您将先办那一件事呢?(去不去为政?)”

孔子回答道:“必须先正名分(所处的政治地位和等级身份)。”

子路说:“您所说的话与事实有距离(不相符),怎么先要正名呢?”

孔子说:“你多粗鄙啊!君子(指卫国国君)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那个职位)还不如空缺了吧(指不到卫国去为政)。

如果名与实不相当,则言就不顺(说的话就是空话,没有用);假使言不顺(不符合实际),那事情就办不成了;事情既无条理又不和美,那礼乐就兴不起来;礼乐不兴(不行),那么在施政上就不会合于道,刑罚也就会轻重不恰当;刑罚不中(不恰当,滥施刑罚),人民就会恐惧不安(不知道怎么做事才算对)。

因此,名与实必须相应,两者必须一致。君子对于他所说的话如果丧失了德义,也就随便苟且了(没人相信了)。”

注释:

1、子路:名仲由,子路是他的字,孔子的弟子。

2、卫君:卫国君出公。待:留用。子:对人的敬称。为政:管理国家政治。

3、奚:疑问词,什么。奚先:哪一件先办。

4、“正”字使动词用法。正名:正名分。孔子所说的“正名”,就是指用周礼作为尺度去正名分。名分是指人们所处的政治地位和等级身份。

5、迂:就是远的意思,说孔子的话与事实有距离。孔子所谓“正名”,子路以为不是当前急需办的政事。

“子之迂也”,是主语,“有是哉”,是谓语。

6、其:句中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这句说:怎么先要正名呢?

7、野:粗鄙。这句说:仲由,(你多)粗鄙啊!

8、盖:连词,连接上句,表示原因。阙:空。如:作为词尾用。

这句说:还不如空缺了吧。

9、这句说:名与实不相当。

10、这两句意思说:假使言不顺,就无法考实,那事情就办不成了。

11、这两句意思说:事既无条理又不和美,那礼乐就兴不起来。依照孔子的说法,事情搞得有条理次序叫做礼,使事物和美叫做乐。

12、不中(zhong仲音):指不得当。

这两句意思说:礼乐既不行,那么,在施政上就不会合于道,刑罚也就轻重不恰当了。

13、措:放。这两句意思说:刑罚既滥,人民恐惧不安,连手足都不知道放在哪里,就是说人民不知道怎么办才算对了呢!

14、这两句意思是:名与实必须相应,两者一致。

15、于其言:对于他的说话。

16、苟:指说话丧失了德义,而随便苟且的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