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62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30

诸子百家散文(22)

9、《荀子》

荀子的主要着作:

2)《天论》—2

译文(参考):

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是有常规(客观规律)的。不会因为有了贤明的尧才存在,也不会因为出了暴虐的桀就消亡。用符合客观规律的措施对待自然界,就吉利,用违反客观规律的措施对待自然界,就危险。

加强农业生产并节约费用,则不会贫穷;衣食(等生活资料)充足而且活动适时,则自然界就不会损害人类(健康);遵循客观规律(办事)而且没有差错,则自然界就不会使人类遭受祸害。

这样,水灾和旱灾都不能使人饥饿,寒冷和暑热都不能使人得病,都不能使人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危险)。

农业荒废而且奢侈浪费,则自然界就不能使人富裕;衣食不充足而且行动消极、懒散(不积极从事生产劳动),则自然界就不能使人丰足;违反客观规律而胡作非为,则自然界就不能使人吉利。

这样,水旱灾未到就会饥饿,寒暑未侵袭就会得病,自然灾害未至就会遭受危险。无论在太平时代遇到良好天时,或遇到殃祸,都不可以抱怨自然界(天),即使在乱世也同样应这样(不怨天)。

因此,把自然界与人类区分开来,才是最高明的人。

百物都由天生,不用人为而自然成长,不待人求而自然得到,这是自然界的职能。象这一类的事情,虽深远,其人(明于天人之分的高人)不会加以思虑;虽广大,不会致力去做;虽精微,不会去体察:这就是人不与自然界争职能。

自然界有四时的自然顺序和变化,地有其财(地面上生长的动植物和地下蕴藏的矿物等);如果人能采取恰当的修治措施,顺应自然规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天、地的自然条件。

如果放弃利用自然的恰当措施,而空想天地的恩赐,那就糊涂了。

众星相随旋转,日月交替明照,四时轮回运行,阴阳变化无穷,风雨普施大地,万物各得阴阳的调和而生息,各得风雨的滋养而成长,无需人为地施加有意识的活动,就会见其功效,这是因为自然界原本具有的神妙作用。

(人们)都知道自然界万物生长的结果,却不知道自然界无形的神妙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天(大自然)的神奇所在。唯有圣人但修人事以制驭自然,而不冥想自然的究竟。

自然界的职能已经建立,功效已经形成,人具有身体和精神,内藏好恶、喜怒、哀乐,人的性情是受大自然影响的;

耳、目、鼻、口、身体,各有其职能而不能互相代替,这些都是人类生理上自然具有的感觉器官;

心在胸腔之内,管理(统帅)着五官,称其为天君(指思维器官“心”);人利用、,改造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矿物等,以奉养人类,这称之为天养(即自然界的供养);

人的需求若能与自然界相顺适,就能造福人类,若相违逆就会造成祸害,这称之为天政。

如果把心搅得昏暗,把五官的功能搞乱,不能改造利用自然界的各种资源,不知道养生之道,违反保全人类生存的原则,违反人的自然感情,好恶喜怒哀乐无所节制,由于上述种种错误,丧失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一切功能,就会遭受巨大的灾祸。

圣人能使思维保持清醒,能使五官正确发挥功能,能完备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能顺应自然规律,能保养好自身的健康,能保全自然界对人类的功能。

这样,人若能做到以上能做到的所有事情,而不去做所做不到的(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就能使天地尽其职能,使万物都为人类所利用。

人的行为会变得周全、有条理,身体会得到很好的保养、生活得很舒适,生命不会受到伤害,这就是所谓的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并顺应和利用自然。

因此,最灵巧的人不会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最聪明的人不会脱离自然条件去空想。

人们对于天有所认识,就能根据观察到的天象,来预测以后发生的变化;对于地有所认识,就能根据不同的土质,去种植适宜于生长的植物;对于四时有所认识,就能根据四季节气变化的次序和规律,去处理农事;对于阴阳有所认识,就能根据阴阳之协和,去调理万物。

掌管天文、历象等方面的官员,研究、掌握自然现象和规律,从而指导人们遵循这些规律去做好应做的事情。

把国家治理得纷乱了,是因为天象不好吗?有书说:有关日月星辰的天文岁时自然现象,这是自禹、桀以来都相同的;禹凭借这样的天象条件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桀在同样的天象条件下,却把国家治理得很纷乱,把国家治乱了,不是因为天象条件不好的原因。

是因为时间吗?书说:在春夏两季,(各种生物)都生长茂盛,而蓄积收藏于秋冬两季,这在禹、桀是相同的;然而禹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桀却把国家治理得纷乱,所以国家治理得好或坏,不在于时间因素。

在于地理条件吗?书说:农作物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地,就会生长,失去适宜的土地,就会荒芜,禹和桀的地理条件也是相同的,而禹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桀却把国家治理得纷乱,所以国家治理得好与坏,不在于地理条件因素。

《诗经》上说:“生于岐山的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开辟土地、创业,文王发展、巩固”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天不会因为人的厌恶而停止运转,地也不会因为人厌恶辽远而不广阔,君子不会因为小人的吵闹喧哗而停止正义行动。

天有一定的规律,地有一定的次序和法则,君子有一定的行为准则。君子持之以恒地遵循通常的规律和准则去做事,而小人计较眼前一时的利害。

《诗经》上说:“只要自身礼义不产生差错,何需顾虑人之言呢。”就是这个道理。

楚王的侍从车有千辆,这不是明智的做法;君子吃粗粮喝水,不是他愚笨,而是偶然这样。至于志存美好、高尚,德行厚道,知虑明智,生于现今而志在古往,这些是经过自身努力可以做到的。

因此,君子严肃对待自身的德行,而不羡慕、指望天赐,每日都会进步;小人放弃自身的德行,而羡慕、指望天赐,每日都会退步。

君子之所以每日都进步,小人之所以每日都退步,都是同一个原因,即都是由对待人和自然的态度所决定的。君子与小人之所以相差悬殊的原因就在于这里。

陨星坠落、树木因干燥而爆裂作响,人们都会恐惧。是为什么?其实没有什么,是天地的变化,阴阳之转换造成的,这些现象稀少出现。觉得奇怪,是可以的;而畏惧,就不对了。

日月有蚀变,风雨不时发生,而怪星偶然出现,在世上不是经常发生的现象。

国家上层清明而政治平和,一般不会在同一个时代内全部出现,对社会没有伤害;上层阴暗而政治险恶,虽然一般不会同时出现,,但对社会没有好处。

因此,陨星坠落、树木爆裂,是天地变化、阴阳转换造成的罕见现象,觉得奇怪是正常的,而畏惧害怕就没有必要了。

在现实事物中,人对自然灾异感到畏惧。耕田粗恶不精会伤害庄稼,除草不尽会损失一年的收成,政治险恶会失去民众的拥护,田地荒芜庄稼失收,粮价昂贵百姓挨饿,路上可见死人,这是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

国家的政治不清明,各种措施不合时宜,不重视农业生产,也是人为造成的错误。

礼义错乱,男女没有分工区别,相互**,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外患和内乱同时并起,也是人为造成的祸乱。

自然灾害产生于人为的错误,三者(指农业失收、政治险恶、礼义错乱)交错发生,国家丧失安定。

这样解释甚为浅近,造成的灾害甚为凄惨。由于人类服劳役失时,使六畜往往生下异类,出现怪异现象,可感到奇怪,而不应畏惧。……

祭神求雨,为什么?没什么,是因为怀疑不祭神就不会下雨。抢救日食月食,天旱而祭神求雨,占卜之后决定大事,不是因为求而有所得,而是一种迷信(利用宗教迷信作为政事上的一种文饰,以欺骗人民)。

因此,君子占卜,百姓求神。认为占卜就能带来吉利,而不求神拜佛会带来凶险。

尊敬天而仰慕天,何如把天当作物质而控制它呢!顺从天而歌颂天,何如掌握自然的规律而利用它呢!

坐待四时节令给予人类恩赐,何如适应时令的变化而加以使用呢!听任物类的自然繁殖,何如发挥人的才能而促使它变化增多呢!

羡慕自然物而企图得到它,何如治理自然物而不使它丧失啊!希望自然物生出来,何如用人力促使自然物成长起来!

因此,放弃人对自然物的作用(主观努力去改造自然),而只是指望天的功能(大自然的施予、恩赐),是不符合万物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