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会创始于梁武帝萧衍,起源于《佛说盂兰盆经》中的一个传说:佛弟子目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如处倒悬,求佛救度。佛告诉他在七月十五日僧众安居自恣之日,准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可使其母解脱。
清丰城的每一条街道,每一道巷弄,都早早地披上了节日的霓裳。商户们不约而同地挂起了缤纷绚烂的五彩灯笼,而那些售卖祭祀用品的摊位,就像是春日里细雨滋润后的竹笋,一夜之间,在城中的各个角落悄然涌现……
“此番盂兰盆会上,永明延寿大师也会在场?”郭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致勃勃的光芒,好奇地探问道。
这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一下子激起层层涟漪,王朴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追问道:“可是指的那位,在南方吴越之地,以拈阄明志、声名远播的永明延寿禅师?”
“正是此人!延寿大师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常于盂兰盆会这般盛**事现身,为众生开示佛法。”旁边的李穆,对于此事还是比较了解,立即出言解释起来。
这时,一直站在一旁静静聆听的符银盏,面露疑惑之色,忍不住开口问道:“你们口中的延寿大师很有名气吗?为何一听他要来,大家都这般激动,脸色都变了?”
王朴见状不由得解释道:“延寿大师,又名“永明延寿”,在他幼年时,有一次,因父母口角,为了劝和双亲,竟从高榻奋跃而下,跪泣于地,父母因而感动,从此不再争执。他本人更是天资过人,年十六时,曾着《齐天赋》献于吴越王钱俶,大众推为才子;不过弱冠之年,归心佛乘,决心食素,日唯一食。又持诵《法华经》,一目七行,每展卷时,感动群羊跪听。
之后,延寿大师在忏堂绕佛时,见普贤菩萨现像在前,莲花在手,永明想起夙愿,内心进退未决,遂作二纸阄,一纸为“一心禅定”,另一则为“万善生净土”。拈起七次,打开都是“万善生净土”。从此,延寿大师专注于劝人念佛回向净土,直到现在南方诸地都流程着延寿大师故事呢!”
符银盏听得入神,眼中满是钦佩,不禁喃喃道:“如此奇人,当真令人敬仰。能在盂兰盆会得见延寿大师,聆听其**,实乃幸事。”
郭荣浅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目光就瞧向杨骏问道:“杨老弟,今日你倒是出奇的安静啊,怎么,做啥亏心事了?”
杨骏的目光扫视了一眼符银盏,然后就立即地收回目光,忙得回道:“侯爷,下官只是在思虑盂兰盆会的诸般事宜,这才没有回声。”
“哦,那你都准备得怎么样了?接下来的事情,可全靠你了!”
杨骏深吸一口气,神色恭谨又带着几分自信,挺直腰杆回道:“侯爷放心!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
“好,说得好,有你这番话,我悬着的心算是放下来了!”
……
日光倾洒而下,为清丰城披上一层神圣的金纱,盂兰盆会的热烈氛围在这光辉下愈发浓郁。城中心,一座气势恢宏的主祭台宛如从尘世拔地而起的佛国圣坛,庄重而肃穆。祭台由古朴厚重的赭红岩石层层垒砌,其间巧妙嵌入散发柔和光芒的金黄琉璃,在骄阳照耀下,二者交相辉映,折射出的光芒带着不容亵渎的威严,令人心生敬畏。
祭台四周,巨大的幡旗在风中烈烈招展。幡旗以纯净素白的绸缎为底,其上用浓墨重彩细致勾勒出《佛说盂兰盆经》中目连救母的传奇画卷。目连菩萨面容慈悲,眼神中满是对母亲苦难的悲悯,在刀山火海、油锅地狱等种种可怖场景中无畏穿梭,神色坚毅,一心救母。每一处细节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引得过往百姓纷纷停下脚步,仰头凝视,口中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完全沉浸在这震撼人心的佛门故事里,感受着佛法的慈悲……
广场上,涌动的人群似滔滔不绝的江河,热闹非凡却又秩序井然。信徒们身着庄重肃穆的服饰,男子多着深褐色、藏青色长袍,头戴黑色方巾,身姿挺拔,步伐沉稳,每一步都踏出对佛的虔诚与敬畏;女子则身着五彩绫罗襦裙,裙摆绣着象征吉祥的莲花、宝相花等佛门图案,发髻高挽,簪着简约却不失典雅的素银佛簪,她们莲步轻移,轻声细语,每一句交谈都似在默念佛号。
孩童们如同灵动的小沙弥,在人群中嬉笑奔跑,手中紧攥着五彩斑斓的纸灯笼,灯笼造型各异,有憨态可掬的小和尚、盛开的莲花,还有腾云驾雾的护法神,日光透过薄纸,将灯笼内的骨架影子投射在地上,随着孩子们的跑动,影子也欢快地摇曳生姿。
杨骏一行人身穿便装,在着热闹的街市中走走转转,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烟火气息与供品散发的清香。街边摊位密密麻麻,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佛门供品。糕点师傅们精心制作的莲花酥、佛手糕,造型逼真,仿若从佛国净土采摘而来,点缀着嫣红的枸杞、翠绿的葡萄干,色彩明艳却不失庄重;一篮篮新鲜的时令水果整齐排列,一个个看上去色泽饱满,鲜嫩多汁,它们被精心摆放成莲花状、宝塔形,宛如在向佛献上最诚挚的敬意,展示着丰收的喜悦。
杨骏紧紧跟在符银盏身后,见她脚步缓而悠然,心中涌起一丝关怀,轻声问道:“符姑娘,瞧这街市如此繁华,满街琳琅,各类小吃、物什令人目不暇接。不知其中可有哪一样,能勾动姑娘的食欲,或是入了姑娘的眼?若有,我这便去寻来,让姑娘品尝下这里的美食。”
符银盏看着已经走在前面的姐姐符金盏,对着杨骏不由的白了一眼道:“怎么,在你眼中,我竟成了只晓得贪图口腹之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