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应天府,皇宫中人声鼎沸。这里原本是大明在南京的陪都。这里的六部官员原本是养老的。随着崇祯皇帝上吊而死,北京朝廷全军覆没。福王朱由崧在凤阳总督马士英的拥戴下,在南京重新建立南明朝廷登基称帝。
在前不久的那段日子里,吴三桂高举着为崇祯皇帝复仇的旗号,引领着浩浩荡荡的清军长驱直入山海关,与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最终,吴三桂所部配合清军,一举击溃了李自成的军队,取得了这场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正当人们为此欢呼雀跃、满心欢喜之际,局势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剧变。
多尔衮亲自统率着精锐之师迅速挺进北京城,其行军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紧接着,代善统领的数十万雄兵也接踵而至,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席卷而来。原本,清军与李自成之间的激战让各方势力都处于一种相对平静的观望状态,大家都抱着隔岸观火、坐收渔利的心思。
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清军在击败李自成之后,竟然毫无征兆地挥师南下,矛头直指南明军队。这一突如其来的军事行动令南明方面猝不及防,山东地区瞬间沦陷敌手。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南明将领张煌言和史可法临危不惧,毅然决然地奔赴黄河沿岸,紧急组织起当地民众以及残余兵力奋起抵抗清军的凶猛攻势。
就在所有人都心弦紧绷、严阵以待,准备与清军拼死一战之时,战局再次出现戏剧性的转折——清军竟然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主动撤退!这一离奇的变故使得众人惊诧不已,纷纷猜测其中缘由。
经过多方探查,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团背后的真相:原来竟是有个名叫董天宝之人在辽东地区暗中策划并煽动了大批难民发动暴乱。这场突如其来的内乱使得清军不得不分兵应对,从而无暇顾及对南明的进一步攻击,只得匆匆撤军回援。
现在朝堂上正式讨论如何应对此事。以马士英为代表的则表示不需要理会,任由天宝军,清军和大顺军混战。南明朝廷只需要守好黄河沿线。占据南方富足地区就可以了。因为他们代表的是南方地主阶级。
还有一部分人以史可法为代表的则表示应该对董天宝进行封赏,招安天宝军。他们认为天宝军既然能在清廷大后方闹出如此大的动静。必定有其过人之处。不如拉拢对方加入朝廷。也为日后北伐收复失地做好准备。
双方人马在朝廷上吵得不可开交。然而我们的永历皇帝朱由崧什么都听不下去,只想早点下朝到后宫去玩。再说了,虽然他是皇帝,可他并没有什么实权。应天府的所有兵马都只听马士英一个人的。他这个皇帝就是个傀儡。
很快,马士英一个不耐的眼神看过来。朱由崧立刻以董天宝是逃兵为由驳回史可法的建议。然后快速宣布退朝向后宫而去。史可法等人只能无奈的下朝。
史可法回家之后换下朝服去往城外一处道观。来到道观看到一个年轻的道士正在教一群小道士打拳,只见他们出拳非常缓慢。史可法也不懂得这是什么拳法。待他们打完一套拳法之后,史可法上前跟道长打招呼。
“不知张道长可认识董天宝?”问话之人目光殷切地看着眼前的道长,似乎急切地想要从对方口中得到答案。
“史大人认识我师兄。”张君宝微微颔首,神色平静地回答道。
原来,这位道长正是声名远扬的张君宝。想当初,他在离开闯王李自成之后,便与李岩夫妇一同踏上了南逃之路。一路上历经风雨、艰难险阻,但他们始终相互扶持,不曾放弃。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他们结识了史可法。经过一番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李岩夫妇被史可法的为人所折服,毅然决然地决定跟随他一起抵御清军南下的步伐。然而,张君宝却对官场仕途毫无兴趣,于是他自掏腰包,在应天府城外的一座山上修建起了一座道观,并自此开始潜心于道观之中修行悟道。
自从与史可法分别以来,时光匆匆几个月过去,其间再未得见其面。未曾想到,今日竟能在此重逢,更令人惊喜的是,还得知了阔别已久的师兄董天宝的消息。
“史大人,不知我那师兄如今究竟身处在何方呢?贫僧与他分别至今已然过去了整整两年有余呀,每每念及此,心中都实在是挂念万分呐!”只见张君宝紧紧地盯着面前的史可法,迫不及待地开口询问道。
史可法听闻此言,略微沉吟片刻后回答说:“嗯……关于你师兄的下落,我倒是知晓一些。不知道长近日可曾听闻一件奇事——清军竟然毫无征兆地突然撤军啦!”
张君宝一听轻轻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据我所知,最近确实是从一些前来上香祈福的香客们口中陆陆续续听到了这个消息。他们都说好像是清廷的腹地那边出现了一支规模不小的起义军,致使清军不得不匆忙回防应对。只是……这又与我师兄身在何处能扯上何种关系呢?”
这时,史可法微微一笑,缓声道:“哈哈哈,张真人有所不知啊,这支让清军焦头烂额的起义军,其首领正是你那久未谋面的师兄董天宝哟!”
“什么?怎会如此?这才短短两年时间而已,他居然就能成为起义军的首领了?”张君宝满脸惊愕,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一切。要知道两年前与师兄分别时,对方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罢了。
史可法肯定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不错,千真万确!而且据可靠消息称,他率领的这支起义军如今已发展壮大到拥有十几万之众,并且战斗力颇为强悍,给清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困扰呢!”
\"不知大人来告诉我师兄的消息有何目的?。\"
\"本大人是为了天下苍生来求道长。既然道长是董天宝的师弟,本官希望你能前去辽东。劝诫董天宝。让他投靠朝廷。为朝廷效力。为了天下百姓免遭流贼和满清鞑子的荼毒,答应朝廷的招安,与朝廷一起南北夹击,消灭这些反贼。待朝廷北伐,收复失地之后,朝廷定然不会忘了他的功劳。\"
\"大人我这师弟之前就是为了功名利禄不择手段。残害江湖义士。之前我将其打败,他也在我面前答应痛改前非。我没想到他又去追求这些名利。唉,为了天下苍生,我就去一趟吧。想必朝廷答应他这么多好处,他也该知足了。\"
\"咳咳,张道长朝廷暂时还没有答应去诏安。不过我一定会为你师兄在朝堂争取的。等他先帮助朝廷收复失地,到时候朝廷难道还能忘了他的封赏吗?再说这也是为了天下苍生。还请张道长帮我。\"
\"史大人一心为了朝廷,为了天下百姓,贫道只是尽点微薄之力,自当竭尽全力。只是我师兄一直对名利看的很重。贫道也没有信心能劝说他。\"
\"张道长放心前去,尽力就好。就算他不愿意归顺朝廷,也请看在天下百姓苍生的份上,跟朝廷合作一起抵御鞑子。\"
\"这是自然,我等习武之人。理应心怀天下苍生疾苦。不知史大人还有什么吩咐?\"
史可法犹犹豫豫,最终还是开口道。\"如果可以,还请他们撤出山海关。让清军回到辽东。如果清军迟迟回不到辽东,恐担心他们放弃盛京,反而以京城为根据地,席卷中原。到时候又是无数百姓生灵涂炭,惨遭战火摧残。\"
当金宝听后默默点头,认为史可法说的十分有理。之前就听说清军攻占山东,屠戮百姓。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如果将十几万清军逼急了,最终受伤的还是黎民百姓。
\"史大人放心,贫道即刻启程。一定会劝说师兄帮助百姓免遭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