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8日,杭城的蝉鸣裹挟着西湖的水汽,沈宅别墅的落地窗外,星辰肉夹馍的巨型广告牌在阳光下折射出金色光芒。15岁的沈宁穿着剪裁合身的小西装,端坐在书房的真皮座椅上,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实时跳动着股票数据——星辰肉夹馍的港股市值已攀升至45.6亿,税务报表上的数字足以让整座城市的财政官员为之振奋。
“二姐!沈舒又把3d打印机玩坏了!”楼下传来保姆的惊呼。沈宁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起身时瞥见墙上的照片:三年前的自己还扎着马尾辫,在厨房里笨拙地学习记账。如今,她不仅执掌着上市企业,更将星辰大海工作室升级为星辰文化传媒,其股票市值也突破24.9亿。
与此同时,沈知意站在清华园的星火实验室里,通过视频会议指导妹妹:“宁儿,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单独列项,我们要把部分税收投入到杭城的教育基建。”屏幕里,沈宁认真点头,身后的白板上写满待办事项,其中“助力堂叔政策落地”几个字被红笔圈了又圈。
杭城市政府会议室内,堂叔沈正辉作为新任副市长,正在主持“数字经济转型推进会”。投影仪上,星辰肉夹馍的供应链优化案例被反复提及——通过星火开发的智能管理系统,这家传统食品企业带动了周边500多家中小型供应商,让原本分散的小作坊产值均突破亿元大关。
“沈副市长,城东的丝绸厂想申请星火的技术支持!”某企业代表举着《跨界思维》书籍,封面上沈知意的照片与沈宁如出一辙,“我们想像肉夹馍公司那样,用数字化盘活老字号!”沈正辉笑着点头,翻开案头的文件:“下周,星火团队会派专家来杭城办专场培训。”
夜幕降临时,沈知意的bb机震动,是沈宁发来的税务缴纳凭证。她放大图片,看着“亿元”级别的数字,想起创业初期沈宁攥着皱巴巴的收据核对账目的模样。此时,陈默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来:“沈姐!杭城的企业通过咱们的系统,平均生产效率提升了67%!”
沈知意调出城市经济模型,杭城的区域地图上,代表中小企业的蓝色光点如繁星般亮起。她突然意识到,星火不仅是一家科技公司,更是点燃商业变革的火种——从京城到杭城,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知识与技术的力量正在重塑整个城市的经济肌理。
“沈姐,虚拟现实的概念最近很火。”林婉清递来一叠外文资料,“虽然现在只有笔记本和台式电脑,但我们或许可以提前布局……”沈知意摩挲着二叔留下的笔记本电脑,在白板上写下“星辰元宇宙计划”。窗外,中关村的霓虹与杭城的灯火遥相呼应,仿佛预示着新的商业革命即将到来。
深夜,沈知意收到沈舒的邮件,附件是一个用basic语言编写的小游戏——戴着肉夹馍头盔的虚拟角色正在闯关。邮件里写着:“姐,等我发明出真正的虚拟现实,要让全世界都玩星辰游戏!”她笑着回复:“小舒,未来的星火,就靠你了。”
合上电脑,沈知意望向星空。19岁的她,见证了家族商业版图的崛起,也看到了技术如何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而那些在代码与账本间流淌的岁月,终将成为时代浪潮中最闪耀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