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26日,京城凛冽的寒风中裹挟着兴奋的躁动。沈知意站在三环内一片空旷的工地上,脚下的黄土地尚未开发,远处零星的低矮建筑与灰蒙蒙的天空连成一片。但她的眼中却燃烧着炽热的光——就在昨夜,星宁金融公司的市值正式突破百亿澳元,换算成人民币,足以在这片土地上书写新的传奇。
“沈姐!测绘队的人到了!”苏睛裹着厚厚的围巾跑过来,手里攥着一叠文件,“按照您的要求,地基要能承受80层的超高层!”陈默紧随其后,抱着笔记本电脑调出3d模型:“我连夜优化了抗震算法,这栋楼不仅要成为地标,更要成为智能金融的中枢。”
此时,工地上陆续聚集了星火团队的成员。周雨薇挥舞着图纸:“我已经联系好设计院,外立面要用玻璃幕墙和金属网格结合,晚上亮灯的时候,就像一座发光的金融魔方!”林婉清推了推眼镜,展示着内部规划:“20层以下是开放式创业空间,中间是星宁金融的办公区,顶楼设空中花园和观景台……”
沈知意举起手机,给远在杭城的沈宁发起视频通话。画面里,15岁的妹妹正在星辰肉夹馍的新品发布会上,但还是抽空接了电话:“姐,地皮选得太妙了!我查了城市规划,这里未来会是新的商务中心!”沈知意笑着点头,目光扫过身边跃跃欲试的伙伴:“十年后,这片土地的价值会让所有人震惊。”
当天下午,星火实验室的庆功宴格外热闹。香槟喷洒的瞬间,沈知意公布了重磅消息:“每位团队成员将获得价值3.2亿的资产包,包括星宁金融的股权、新大厦的份额,还有未来的分红权。”欢呼声中,周雨薇抹着眼泪说:“我要给老家修十条公路!”陈默则握紧拳头:“我要在村里建最先进的计算机教室!”
深夜,沈知意独自留在实验室,打开二叔留下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新大厦的设计图与星宁金融的全球布局图交替闪烁。她调出世界地图,用红笔标注出葡语系国家的合作点——这些由澳城回归带来的商业机遇,正如同星星之火,逐渐连成璀璨的银河。
bb机突然震动,是小姑从阿深市发来的消息:“市政府愿意为星宁大厦提供税收优惠,条件是引入葡语人才培训项目。” 沈知意立刻回复:“成交。我们要让这座楼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此时,窗外的中关村依旧灯火通明,她想起创业初期挤在300平工作室的日子,那时的她们何曾想过,有一天能在京城的黄金地段竖起自己的商业地标?
第二天清晨,沈知意带着团队来到新工地。挖掘机的轰鸣声中,第一铲土缓缓扬起。她看着工人们挂起“星火国际金融中心b座”的红色横幅,转头对伙伴们说:“从今天起,这里不仅是一栋楼,更是我们给未来的承诺。”
消息很快传遍京城。财经报纸用整版篇幅报道:“神秘科技团队豪掷千金,三环内崛起百亿级金融新地标”。某老牌房企的负责人在采访中嗤笑:“这片荒地十年内都难成气候。”但沈知意只是将报道剪下来,贴在实验室的白板上,旁边写下一行小字:“时间会证明一切”。
接下来的日子里,星火团队开启了疯狂的工作模式。陈默带领技术组开发大厦的智能管理系统,从电梯调度到能源分配全部实现AI控制;苏睛飞往澳城,洽谈葡语系金融人才的引进;而周雨薇则带着设计团队,将“星火青年创业扶持计划”的方案细化到每个工位。
12月初,沈知意收到了第一批受助者的来信。周明远在信中兴奋地写道:“沈姐姐,我用您送的电脑开发了一款农业灌溉App,已经在我们县试用!” 看着信纸上工整的字迹,她突然意识到,那些用财富堆砌的高楼大厦,终究抵不过这些改变命运的瞬间。
深夜,沈知意站在实验室的落地窗前,望着远处正在打地基的工地。探照灯的光芒刺破夜色,仿佛照亮了未来的路。她翻开日记本,写道:“3.2亿的财富,80层的大厦,这些数字背后是责任与野心的交织。当我们在三环内竖起这座地标时,我们真正建造的,是一个让年轻人相信‘敢想就能实现’的时代。”
此时,楼下传来陈默调试系统的声音,周雨薇在和设计院激烈争论某个设计细节,而苏睛的诺基亚手机铃声不时响起——那是澳城的合作伙伴发来的新消息。沈知意笑了笑,合上本子,走向那片充满希望的喧嚣。十年后的繁华,此刻正从代码与蓝图中,一点点生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