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22章 双轨荣光:少年商才的多维传奇

1992年12月10日,杭城飘起了今冬第一场细雪,星宁工作室总部的玻璃幕墙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气。沈知意坐在堆满财务报表的办公桌前,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细小的水珠,她的目光扫过账本上跳动的数字——星辰传统肉夹馍食品厂年营业额突破2000万,星宁工作室总营业额达856万,这组数据如同冬日里的暖阳,让整个办公室都弥漫着振奋的气息。

“阿姐!各分店店长的存款统计出来了!”沈宁抱着一摞文件撞开办公室门,马尾辫上还沾着雪粒,“哈尔滨的林晓存了58万,西安的王悦56万……他们说要在省城买房!”她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晶晶的,“还有宿华,湘西星火工作室营业额50万,他说要把钱捐一半给村里建图书馆!”

沈知意的笔尖在“宿华”的名字上停顿片刻。这个从湘西山村走出的少年,如今不仅实现了财富自由,更在山乡播撒知识的火种。她想起上个月收到的照片:宿华站在新建的培训教室前,身后的孩子们举着用电脑绘制的苗绣图案,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照亮他们脸上的憧憬。

与此同时,在湘西凤凰县,宿华正蹲在自家小院里,手把手教邻居家的孩子组装电脑。他身上的羽绒服沾着木屑,这是他带着村民们修建图书馆时留下的痕迹。“等图书馆盖好,咱们就能上网查资料了。”他指着远处正在施工的砖瓦房,眼中满是期待。一旁的老人们围着火塘,感慨着:“这娃比城里来的大学生还厉害,年纪轻轻就有这般出息!”

而在杭城的校园里,一场关于“天才少女”的讨论正在悄然发酵。当沈知意以全科第一的成绩登上光荣榜时,隔壁班的学生们挤在公告栏前议论纷纷。“她每天忙工作室的事,怎么还有时间学习?”“听说她赚的钱能买下整条街的铺子!”质疑声中,沈知意只是淡淡一笑,将课本和商业计划书塞进书包——对她而言,学习与创业早已融为一体。

这天放学后,沈知意带着沈舒来到新开的百货商场。玻璃橱窗里,陈列着星宁工作室设计的文创产品:印着苗绣纹样的围巾、嵌着西湖微缩景观的书签。沈舒蹦蹦跳跳地指着货架上的肉夹馍礼盒:“阿姐,这个包装上的画是我画的!”小姑娘的声音引来路人驻足,一位西装革履的商人凑过来:“沈小姐,听说你们的肉夹馍专利技术在申请国际认证?”

沈知意点头,从包里掏出专利文件。此时的她,举手投足间已有了几分商界精英的风范。“我们正在研发智能烤炉,”她指着文件上的设计图,“虽然现在没有智能机器人,但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模拟最佳烘烤曲线。”商人的眼睛亮了起来:“如果能实现量产,这将颠覆整个快餐行业!”

夜幕降临,沈知意回到工作室。会议室里,各分店长正通过量子视频会议讨论新年计划。林晓的冰雪文创产品即将登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王悦的兵马俑Ip周边接到了海外订单,而宿华提出要在湘西建立非遗数字博物馆。“我们可以把苗绣、傩戏做成虚拟现实体验项目。”他的声音从屏幕那头传来,背景是星火培训教室里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

散会后,沈知意独自留在办公室。她打开二叔寄来的海外商业杂志,一篇关于“未来科技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文章让她陷入沉思。窗外,杭城的灯火在雪幕中闪烁,如同她心中不断萌发的商业构想。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的目标:建立全国连锁的智能食品工厂,开发属于中国的“快餐机器人”雏形。

此时,沈舒抱着毛毯走进来:“阿姐,你又要熬夜吗?”小姑娘的话让沈知意回过神来,她笑着搂住妹妹:“不会太晚。等我们研发出智能设备,就能有更多时间陪你了。”她望向窗外,雪越下越大,却挡不住心中炽热的期待——在这个没有智能机器人的年代,她和伙伴们正用代码与创意,编织着属于未来的蓝图。

而在千里之外的湘西,宿华站在新建的图书馆工地上,望着漫天飞雪。他摸出贴身收藏的bb机,屏幕上显示着沈知意发来的消息:“你设计的非遗数字模型,将成为纽约旗舰店的镇馆之宝。”少年的嘴角扬起微笑,手中的图纸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上面勾勒的不仅是博物馆的轮廓,更是一个山乡少年对未来的无限想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