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月16日,杭城的寒假裹挟着凛冽的寒风而至,沈宅别墅的壁炉噼啪作响,将暖意浸透每一寸角落。沈知意蜷在卧室柔软的沙发里,电脑屏幕蓝光与壁炉火光交织,二叔从海外寄来的航空包裹堆在脚边,牛皮纸包装上还沾着异国的雪粒。
“《商业策略与全球化趋势》《硅谷创新启示录》……”她拆开纸箱,目光扫过烫金书名,忽然触到一本泛黄的《人性的弱点》,扉页上姑姑的字迹力透纸背:“知意,商场如江湖,读懂人心方得始终。”另一本《墨菲定律》则夹着二叔的便签:“别让小概率事件毁掉你的商业帝国。”
书页翻动间,楼下传来沈舒欢快的叫嚷声。4岁的小姑娘举着油纸包冲进卧室,肉夹馍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阿姐!今天的饼里加了双倍梅菜!”她圆鼓鼓的存钱罐在身后晃荡,硬币撞击声清脆悦耳——那里面躺着她靠打扫工作室、绘制简易商标赚到的一万元。“等存够钱,我要开一家全世界最大的肉夹馍店!”沈舒咬下一大口,酱汁沾在嘴角。
沈知意笑着帮妹妹擦去油渍,思绪却飘向书房。8岁的沈宁正戴着圆框眼镜,认真核对财务报表,计算器的按键声与窗外的雪落声交织。自从担任工作室财务经理,她的存款已悄然增至35万,存折被整整齐齐收在带密码锁的铁盒里。“这些钱要留着读大学、出国留学。”沈宁总说,“还要给阿姐的商业帝国添砖加瓦。”
窗外,雪越下越大,将杭城染成一片银白。沈知意打开电脑,海外财经论坛的消息不断刷新:微软发布新系统、亚马逊开始在线售书、互联网热潮初现端倪。她快速记录下关键词,突然意识到,自己与伙伴们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
深夜,沈知意翻出白天收到的信件。宿华在湘西来信说,他开发的非遗数字博物馆即将上线;王思博寄来阿宁分店的扩建图纸,计划打造智能化仓储中心;陈阿虎的帮扶队已吸纳50名街头青年,他们设计的反扒防盗App在当地警局试用。这些曾经平凡的少年,正用各自的方式,将星火计划的火种播撒得更远。
合上书卷,沈知意走到窗前。远处,星宁工作室的霓虹招牌在雪幕中闪烁,宛如寒夜中的灯塔。她想起白天读到的卡耐基名言:“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做人处事的能力。”或许,这就是星火计划的核心——不仅是商业版图的扩张,更是一场关于成长与改变的接力。
“阿姐,喝热可可!”沈舒端着瓷杯推门而入,奶泡上撒着星星形状的糖粒。沈知意接过杯子,暖意从指尖蔓延至心底。壁炉的火光跃动,映照着墙上的世界地图,那些用红笔标注的城市,正是星宁工作室未来的坐标。而此刻,在这飘雪的夜晚,她更愿相信,所有的积累与沉淀,终将在某个春天,绽放出惊艳世界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