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31章 寒假新章 校园与商海的奇妙交汇

1993年1月26日,腊月二十六的杭城笼罩在一片银装素裹中。星宁工作室与星辰肉饼门店外,成群结队的学生踩着积雪涌来,羽绒服上的卡通挂饰与围巾上的毛球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教室里张贴的“寒假工招聘启事”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杭城各中学激起层层涟漪。

“真的能边打工边赚钱?还能学电脑?”初三(2)班的林小雨捏着传单,手指划过“月薪六千起”的字样,声音发颤。她想起家中卧病在床的父亲,母亲每天打两份工供她读书,这个数字足以支撑家里半年的药费。同桌王磊一把抢过传单:“我表哥在工厂拧螺丝一个月才三千,这也太夸张了!”

两人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来到星辰肉饼门店。刚推开门,热气裹挟着梅菜与面团的香气扑面而来。沈知意正在柜台后指导员工摆盘,瞥见门口探头探脑的学生,立刻迎了上去:“欢迎加入星火寒假计划!”她指着墙上宿华、王思博的照片,“他们都和你们一样大,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培训室里,三十几个学生挤得满满当当。沈宁戴着圆框眼镜,利落地分发工作手册:“餐饮组负责制作肉饼、服务顾客;技术组学习基础编程和设计软件;市场组要跟着前辈跑业务。”她敲了敲黑板,“别以为打工只是赚钱,这些技能未来都会成为你们的底气。”

林小雨被分到餐饮组,站在经验丰富的面点师傅身旁,看着对方将面团甩成薄如蝉翼的饼皮。“小姑娘,看好了!”师傅手把手教她揉面,“三揉三醒,力道要稳。”当她亲手制作的第一个梅菜扣肉饼出炉时,金黄酥脆的饼皮在灯光下泛着油光,成就感瞬间驱散了初来乍到的紧张。

隔壁技术组的教室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王磊盯着屏幕上陌生的代码头皮发麻,直到宿华抱着一摞教材走进来:“别怕,我教你们从画图案开始。”少年用苗绣纹样作范例,带着大家用绘图软件设计新春主题包装。“看,把传统文化和电脑结合,就能创造价值。”宿华的眼睛亮闪闪的,像极了湘西老家夜晚的星星。

随着寒假推进,学生们的变化肉眼可见。原本内向的林小雨开始主动向顾客推荐新品,她观察到老年人喜欢软糯的豆沙饼,年轻人偏爱麻辣牛肉口味,便总结出“看人推荐”的技巧;王磊和几个男生组成“创意小组”,设计出带有生肖元素的新年礼盒,被总部采纳后获得了额外奖金。

最轰动的是市场组的“街头调研行动”。学生们举着自制的问卷,在寒风中采访路人对中式快餐的看法。初二学生陈瑶发现,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吃快餐没营养,便提议推出“儿童营养餐”套餐。这个点子让沈知意眼前一亮,立即安排研发团队着手改良配方。

除夕夜,工作室为留校打工的学生举办团圆宴。沈知意亲自下厨,教大家包饺子。林小雨包的饺子歪歪扭扭,却被沈知意举起来展示:“这是我见过最有创意的饺子!”欢声笑语中,孩子们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有人收到了家里寄来的感谢信,有人悄悄抹起了眼泪——他们用赚到的钱给父母买了新棉衣,给弟弟妹妹交了学费。

寒假结束时,结业典礼在杭城大剧院举行。舞台上,学生们展示着自己的成果:餐饮组现场制作创意肉饼,技术组演示开发的点餐小程序,市场组播放精心剪辑的宣传视频。台下坐着学生家长、校长和媒体记者,当林小雨哽咽着说“我终于能帮妈妈分担压力了”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不仅是打工,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沈知意在致辞中举起学生们制作的纪念册,“你们学会了坚持、创新,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她宣布成立“星火助学基金”,将部分寒假工收益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散场时,许多学生围着沈知意不愿离开。王磊红着脸递上一封信:“沈姐,我想申请长期加入星火计划,我想成为像你一样的人。”林小雨则掏出攒得整整齐齐的工资,说要给父亲买台新轮椅。远处,星辰肉饼门店的霓虹在夜色中闪烁,仿佛在为这群少年的未来点亮明灯。

这场寒假实践,像一场及时的春雨,滋润着杭城学子的心田。它不仅改变了学生们的经济状况,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梦想与希望的种子。而沈知意知道,星火计划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