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1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星火未来实验室的落地窗,洒在横七竖八躺在沙发床、地毯上的年轻人们身上。此起彼伏的手机闹铃声中,周雨薇顶着鸡窝头坐起来,迷糊间撞翻了枕边的薯片袋,引得身旁熟睡的陈默嘟囔着翻身。大年初一的慵懒气息,在这个300平的空间里缓缓流淌。
“都别睡啦!”沈知意的声音从厨房传来,伴随着煎鸡蛋的滋滋声,“新年第一顿,谁来帮忙摆碗筷?”苏睛揉着眼睛爬起来,顺手把投影仪打开,央视春晚的重播画面立刻铺满整面白墙。林婉清套上印着“代码改变世界”的围裙,开始往餐桌上端刚出锅的红糖糍粑,糯米香气混着客厅里残留的烟花味,勾得众人纷纷起身。
早餐后,实验室瞬间切换成“假期模式”。男生们围在二叔寄来的笔记本电脑前,激战最新的《命令与征服》游戏,键盘敲击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女生们窝在沙发上,用诺基亚手机互发新年祝福短信,时不时被某条搞笑段子逗得前仰后合。哲学系的老张则独占书房,捧着《存在与时间》,在窗边的阳光里慢悠悠地品着茶。
“咱们来搞个春节特别项目吧!”沈知意突然提议,晃了晃手中的手机,“就用现有的技术,做个‘线上庙会’小程序!”这个提议瞬间点燃众人热情。陈默立刻开始搭建框架,林婉清着手编写交互代码,艺术系的同学负责设计虚拟摊位。就连负责后勤的大刘,也自告奋勇当起“产品经理”,举着笔记本记录需求。
午后,露台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学建筑的张磊用硬纸板和LEd灯,手工搭建了一座微型“数字牌楼”;苏睛支起画架,为每个人画新年肖像;王德发的孙子小王搬出老家带来的唢呐,吹奏起《百鸟朝凤》,激昂的曲调引得隔壁楼的大爷开窗鼓掌。此时,沈知意的手机不断弹出消息——宿华从湘西发来苗寨新年的直播画面,王思博在杭城分享星辰肉饼新春限定款的销售数据。
夜幕降临时,“线上庙会”小程序正式上线。用户不仅能逛虚拟摊位、参与猜灯谜,还能用bb机或手机发送指令,让实验室露台的LEd灯组变换出不同图案。当第一个用户下单购买虚拟烟花,整个实验室爆发出欢呼。陈默抹了把汗:“没想到用业余时间搞的项目,半天就回本了!”
深夜,众人围坐在投影仪前,观看从海外淘来的硅谷科技纪录片。屏幕上,史蒂夫·乔布斯正在发布imac,那句“think different”让所有人陷入沉思。沈知意打开笔记本电脑,新建文档写下:“假期不是停滞,而是灵感的蓄能站。当代码、艺术与烟火气交融,创新便在松弛中悄然生长。”
此时,手机提示音突然密集响起。原来是实验室成员们自发创建的“新年愿望墙”小程序被刷屏了。林婉清写道:“希望今年开发出国产数据库”;周雨薇许愿**“带着团队去硅谷参展”;最可爱的是沈舒发来的语音:“我要学会用代码做会跳舞的肉夹馍!”**
窗外的爆竹声零星响起,星火未来实验室的灯光始终明亮。有人继续完善“线上庙会”,有人抱着吉他创作新年主题曲,还有人躺在沙发上,望着天花板上的星空投影发呆。这个没有传统走亲访友的大年初一,却让三十个年轻人在代码与欢笑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春仪式感——原来梦想的追逐与生活的烟火,从来都不是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