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123章 资本棋局:传统与新锐的借贷博弈

2004年8月9日傍晚,北京的晚霞将国贸商圈染成琥珀色。万达集团总部内,王健林对着财务报表拧起眉头,计算器上跳动的数字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集团扩张急需资金,可传统银行的贷款额度远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商业版图。电视新闻突然切入画面,镜头扫过三环内矗立的星宁金融大厦,主播激昂的声音传来:“星火系旗下星宁金融创新推出线上贷款服务,最高授信额度达800万元!”

王健林将遥控器重重拍在茶几上,拨通助理电话:“联系星宁金融,我要亲自谈合作。”半小时后,沈知意的私人专线响起,来电显示“万达集团”几个字让正在审阅文件的她微微挑眉。“沈总,王董希望能与您面谈贷款事宜。”对方的语气带着老牌企业家特有的沉稳,却难掩急迫。

次日清晨,星宁金融大厦60层的贵宾会议室,檀香混着咖啡香在空气中弥漫。王健林身着深色西装踏入房间,目光扫过墙上的全息数据屏——实时跳动的全球金融走势、星火系企业的营收曲线,最终落在角落的“智能风控系统”演示界面。“沈总年轻有为啊。”他在真皮沙发落座,开门见山,“听说贵公司的贷款审核只需24小时?”

沈知意微笑着示意助理送上茶点:“王董,我们的AI风控系统能在30分钟内完成企业资质评估。”她轻点平板电脑,调出万达集团的财务模型,“不过,贷款额度并非单纯取决于抵押物,更看重企业的创新潜力与现金流稳定性。”

王健林的瞳孔微微收缩——对方竟已提前分析了万达的财务数据。“沈总这是不信任我们老牌企业?”他的语气带着几分试探。沈知意却将屏幕转向窗外的星火创业孵化园:“恰恰相反,我们希望用科技为传统行业赋能。去年,星火帮助某纺织老字号获得低息贷款,通过数字化改造,年营收增长了300%。”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陈默推门而入,手中笔记本电脑投射出动态推演:“王董,若采用我们的供应链金融方案,可将贵商场的租户信用纳入评估体系,不仅能提高贷款额度,还能优化资金周转效率。”王健林摩挲着茶杯,突然笑出声:“你们倒是敢想,把商场租户变成信用背书?”

“风险与机遇并存。”沈知意调出星宁金融的成功案例库,“某连锁餐饮品牌通过我们的平台,用未来三年的租金收益作担保,获得了5000万贷款用于扩张。”她顿了顿,目光直视王健林,“关键在于,如何用数据精准量化风险。”

谈判持续到深夜。当王健林最终签署合作意向书时,窗外的京城已沉入夜色。他握着沈知意的手,语气难得地郑重:“后生可畏。这次合作,或许能为传统企业打开新的融资大门。”沈知意望着协议上的“8000万授信额度”,心中已有新的盘算——这笔贷款不仅是资金支持,更是星火金融渗透传统商业的关键落子。

三天后,星宁金融官网首页弹出重磅消息:“与万达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推出‘商业地产专项贷’”。市场为之震动,财经评论员纷纷预测:“新锐金融势力与传统商业巨头的碰撞,或将重塑中国资本格局。” 而此时的沈知意,正在星火实验室与团队讨论下一步计划——当AI风控系统接入万达庞大的商业网络,数据的洪流将为星火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洞察。

深夜,沈知意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看着三环内的霓虹与星宁金融大厦的LoGo交相辉映。手机震动,小姑发来消息:“阿深市的地产商们都在打听万达合作细节。” 她轻笑一声,在日记本上写道:“资本棋局中,每一次借贷都是一次布局。当传统商业巨头向科技金融伸手,星火的商业帝国,正以数据为经纬,编织新的时代版图。” 此时,远处星火孵化园的灯光依旧明亮,新的代码正在编写,新的传奇,正在这场传统与新锐的博弈中悄然生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