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130章 产业裂变:手机帝国的破晓之战

2004年12月26日,京城凛冽的寒风中,三环内新落成的星火科技大厦A座身披银装,玻璃幕墙上“朱雀科技”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雷军站在88层落地窗前,俯瞰着楼下正在装卸设备的货轮,那些装载着精密仪器的集装箱上,印着“星火制造”的醒目标识。

“雷总,首批生产线已完成调试。”助理递来平板电脑,屏幕上跳动着实时数据,“从芯片封装到主板组装,整条生产线国产化率达92%。”雷军点点头,目光扫过办公桌上的合作协议——沈知意承诺的“两年租金全免,第三年象征性收取1元”,看似慷慨,实则暗藏深意。这座总部大楼不仅是办公场所,更是星火科技生态链的关键节点。

与此同时,沈知意正在星宁金融大厦主持战略会议。全息投影中,中国地图上的红色光点不断闪烁,代表着星火系企业布局的手机零部件生产基地:深圳的显示屏工厂、成都的电池产业园、苏州的精密模具中心……“我们要打造的,是零延迟响应的供应链网络。”沈知意用激光笔划过屏幕,“任何一家合作厂商的订单需求,都能在24小时内完成调配。”

陈默调出AI模拟系统,三维模型展示着理想中的产业闭环:“当朱雀手机的订单下达,星火芯片厂自动启动生产,同时向上下游企业发送原材料需求。通过区块链溯源系统,每个零部件的生产进度、质检数据都能实时共享。”他顿了顿,补充道:“理论上,从设计到成品出厂,周期可压缩至15天。”

这个数据让在场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要知道,彼时国际手机巨头的平均生产周期长达45天。苏睛若有所思:“但这需要极强的协同能力,传统供应链根本无法支撑。”沈知意嘴角扬起自信的弧度:“所以我们要用星火的智能管理系统重构规则。”她转向林婉清,“通知孵化园的初创企业,开发专门针对手机产业的供应链管理软件,纳入星火生态扶持计划。”

三天后,朱雀科技的首次供应商大会在星火科技大厦召开。雷军站在台上,身后的大屏幕播放着手机样机的测试视频:7纳米芯片驱动的流畅操作界面、搭载星火自研算法的拍照功能、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3G模块……“我们的目标,”他的声音响彻会场,“是让中国消费者用上性能不输国际品牌,价格却亲民一半的手机。”

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厂商代表交头接耳。某电子元件厂的负责人举起话筒:“雷总,与星火合作真能降低成本?”雷军调出成本分析图:“以芯片为例,星火的7纳米产品单价较进口芯片低40%,再加上供应链协同带来的效率提升……”他目光扫过众人,“各位的利润空间,只会比现在更大。”

散会后,沈知意单独约谈了几家核心供应商。她领着对方参观星火科技城的智能仓储中心,机械臂在货架间精准取货,AGV小车沿着磁条轨道有序穿梭。“看到这些了吗?”她指着墙上的大屏幕,“所有库存数据与朱雀科技实时联动。当手机订单增加,系统会自动触发补货提醒。”某模具厂老板当场拍板:“沈总,我们签五年独家协议!”

时间来到2005年初,朱雀手机的首支广告片在星辰文媒平台上线。虚拟偶像身着国风服饰,手持流光溢彩的手机,背景是星火科技城的全景:“朱雀,为中国速度而生。”这支广告迅速引爆网络,点击量24小时内突破5000万。更令人震惊的是,预售通道开启十分钟,十万台手机抢购一空。

“雷总,生产线已经满负荷运转!”助理的声音带着兴奋与焦虑。雷军却不慌不忙,打开星火提供的供应链管理系统:“通知深圳的显示屏厂,启动b计划;成都电池厂那边,用星宁金融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申请加急贷款……”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记住,我们的优势,就是快。”

半年后,朱雀手机的市场份额突破10%,成为首个跻身全球销量前十的中国品牌。华尔街日报撰文惊呼:“星火系企业构建的‘中国速度’供应链,正在重塑全球手机产业格局。”而此时的沈知意,已经开始布局下一场战役——在她的办公桌上,放着关于4G通信技术与折叠屏手机的调研报告。

深夜,雷军站在星火科技大厦的露台上,望着远处星宁金融大厦的璀璨灯火。手机震动,收到沈知意的消息:“雷总,两年之约已过,1元租金该付了。” 他笑着回复:“沈总,这1元钱,我要用来买星火的下一个十年。” 寒风呼啸而过,却吹不散两人眼中对未来的期待——当手机产业的蝴蝶翅膀开始扇动,一场席卷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