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146章 链上帝国:全球产业秩序的重构之战

2006年3月20日,东京成田机场的贵宾通道外,寒风裹挟着细雨拍打着玻璃幕墙。岛国半导体企业代表团的成员们面色凝重,行李箱中沉甸甸的合作协议仿佛有千斤重——这趟前往京城的旅程,不仅是商业谈判的妥协,更是一个行业巨头向新时代低头的见证。

同一时刻,京城星火科技城的签约大厅内,鎏金吊灯将“星火全球半导体联盟”的LoGo照得熠熠生辉。沈知意身着墨色西装,与岛国企业代表握手时,镜头闪光灯此起彼伏。“从今天起,星火与诸位将共享技术、市场与资本。”她的声音通过直播传遍全球,“但合作的前提,是遵守中国制定的半导体生产标准。”

签约仪式后,星火立刻启动“链改计划”。陈默在战略会议上展示全息沙盘:“我们要将岛国企业的研发中心、东南亚的组装厂、欧洲的设计团队,全部接入星火智能供应链系统。”他用激光笔划过地图,原本分散的产业节点瞬间被红色数据流串联,“每个环节的产能、库存、物流,都将由AI实时调度。”

杭城的星达代工厂率先完成改造。曾经依赖人工质检的车间,如今被星火自研的AI视觉系统接管,机械臂在0.1秒内就能识别芯片表面0.001毫米的瑕疵;而在东京的实验室,岛国工程师们惊讶地发现,接入星火的量子计算平台后,芯片设计效率提升了3倍。“这哪是合作,分明是一场技术殖民。”某工程师私下抱怨,却不得不承认,星火的技术正让他们濒临淘汰的生产线重获生机。

商场如战场,妥协只是序章。沈知意亲自飞往欧洲,与老牌芯片企业谈判。在德国慕尼黑的会议室内,她当着二十多位cEo的面,展示星火3纳米芯片的测试数据:“各位的12纳米工艺,良品率还不到80%。”她调出市场份额图,“而星火的7纳米芯片,已经占据全球高端市场65%的份额。”最终,三家欧洲企业同意以技术专利换取星火的代工服务,条件是必须采用星火的智能生产系统。

随着联盟版图扩张,星火开始重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话语权。在新加坡的全球半导体峰会上,沈知意提出“星火标准2.0”:从芯片设计软件的底层架构,到封装材料的环保指标,所有联盟企业必须统一标准。“这是技术霸权!”某海外代表愤怒离场,却在三个月后因订单流失不得不重新签署协议。

更令人震撼的是星火的资本运作。星宁金融成立专项基金,以极低利率向联盟企业提供贷款,但附加条款极为苛刻——企业必须将核心资产抵押给星火,并接受其派驻的财务与技术团队。“我们要的不是简单的代工关系,”沈知意对雷军解释,“而是让这些企业成为星火生态的毛细血管。”

与此同时,星火与苹果的合作持续深化。乔布斯亲自到访星火科技城,看到全自动生产车间里,机械臂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完成iphone组装,不禁感叹:“沈,你打造的不是工厂,是未来。”双方随即宣布联合研发5G手机,这一消息让诺基亚的股价彻底跌破发行价,曾经的手机霸主黯然退市。

在这场产业革命中,星火的竞争对手逐渐发现,他们面对的不再是单一企业,而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科技帝国。当岛国企业试图保留部分技术秘密时,星火立刻切断其核心原材料供应;当某欧洲企业私下接触ASmL,星火便在其本土市场发动价格战。“这是一场不对称战争。”《经济学人》撰文评价,“星火用技术、资本和市场三把利刃,将全球半导体产业纳入自己的轨道。”

2006年盛夏,星火全球半导体联盟的年度大会在阿深市召开。沈知意站在万人会场中央,身后的巨幕展示着联盟版图:127家核心企业、23个研发中心、覆盖六大洲的供应链网络。“有人说我们是新的霸权,”她的声音响彻全场,“但我要说,星火建立的不是霸权,而是一个让创新不再有国界的生态。”

散会后,沈知意收到岛国社长的邮件:“沈总,贵公司派驻的团队已让我们的生产线效率提升40%。但我有个疑问——您究竟想要什么?” 她回复:“答案在未来。当星火的标准成为全球标准,当所有企业都在同一条赛道奔跑,科技的终极竞争,将是人类智慧的巅峰对决。” 此时,窗外的星火科技城灯火通明,新的生产线正在搭建,新的专利正在申请,而属于星火的产业帝国,仍在以惊人的速度生长、扩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