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7日清晨,京城的晨雾尚未散尽,沈知意已经发动黑色奥迪A7。车载导航显示,距离郑州的行程长达700余公里,预计耗时24小时。她轻踩油门,看着后视镜里星宁集团大厦逐渐缩小成一个光点,手机里传来大伯沈正国的声音:“丫头,郑州那边已经做好对接准备,市委书记亲自牵头成立专项小组。”
“好,这次投资不仅是建厂,更是要打造中部智造枢纽。”沈知意切换车载系统,全息投影在挡风玻璃上展开中原地图,“大伯,您帮我协调交通部门,我需要开通物流绿色通道。”挂断电话后,她拨通陈默的号码:“启动‘中原星火’计划,把杭城和京城的自动化生产线图纸调出来,三天内必须完成技术适配。”
奥迪A7驶入京港澳高速,沈知意开启自动驾驶模式。车载电脑自动规划出最优路线,沿途三个加油站的预约信息同步弹出。她翻开平板电脑,郑州的区位优势数据跃然眼前:地处中原腹地,铁路、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人口超千万,劳动力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正大力推进产业升级,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沈总,郑州商务局发来最新政策包。”助理的视频通话接入车载系统,“土地出让金减免30%,前三年企业所得税全免,后续五年减半征收。”沈知意点头,手指在屏幕上圈出郑州航空港区:“就选这里,紧邻新郑机场和中欧班列站点,物流成本能压到最低。”
夜幕降临,奥迪A7驶入河南境内。沈知意停在服务区加油,看着油箱缓缓注满,思绪却飘向未来的工厂蓝图。她打开星火内部通讯软件,向技术团队布置任务:“给生产线加装智能调度系统,要实现‘零库存’生产;研发部门同步开发适配河南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要让本地人在家门口成为技术骨干。”
与此同时,郑州的筹备工作正如火如荼。沈正国亲自召开会议,协调税务、工商、交通等部门:“星火科技的投资是郑州转型的关键,各单位必须特事特办!”会议结束后,他连夜赶往航空港区,实地考察预选地块,甚至亲自监督电力扩容工程——他知道,侄女的每一项要求,都是为了打造全球顶尖的智能工厂。
经过24小时长途跋涉,沈知意的奥迪A7终于抵达郑州。市委书记带着招商团队早已等候多时,看到风尘仆仆却眼神锐利的年轻企业家,忍不住赞叹:“沈总雷厉风行,不愧是商界传奇!”沈知意顾不上休息,直接前往地块现场:“这里要建三座全自动生产车间,配套研发楼和员工公寓,还要预留扩建空间。”她指着远处的空地,“未来,这里会成为全球电子产品的‘心脏’制造基地。”
在随后的签约仪式上,沈知意正式宣布:“星火科技将投资120亿元,建设中原最大的智能终端产业园,预计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年产值超800亿元!”会场掌声雷动,而她的目光早已投向更长远的布局——通过郑州辐射中西部市场,将星火的智造版图与“一带一路”战略深度融合。
工厂奠基当天,沈知意站在轰鸣的挖掘机前,对着直播镜头讲话:“这里不仅是生产线,更是一座‘造梦工厂’。我们将联合郑州高校开设‘星火学院’,让年轻人不用远赴沿海,就能学到最前沿的智造技术。”她的承诺很快落地,一周后,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纷纷与星火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人才。
随着建设推进,星火的“虹吸效应”开始显现。富士康、比亚迪等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希望接入星火的智能供应链;德国西门子、日本松下的代表也接踵而至,洽谈技术对接。沈知意趁机提出“中原智造联盟”构想:“我们共享技术、共拓市场,把郑州打造成全球智能终端产业的新中心!”
2006年盛夏,当第一台搭载星火芯片的智能手机在郑州产业园下线时,沈知意站在装配车间,看着机械臂有条不紊地运作,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拨通大伯的电话:“大伯,您看,我们不仅带来了工厂,更带来了改变一座城市的力量。”电话那头,沈正国望着窗外拔地而起的产业园,感慨万千:“丫头,你这一步棋,下活了中原智造这盘大棋!”
而此时的沈知意,已经开始谋划新的蓝图。她站在园区观景台上,看着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手机里传来陈默的汇报:“沈总,东南亚的订单已经开始向郑州转移,物流成本比原来降低了22%!”她望向远方,那里的塔吊正在夜空中勾勒出钢铁森林的轮廓——星火在中原大地播下的种子,正在成长为参天大树,书写着中国智造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