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175章 收视狂潮:科技影视的全民狂欢

2007年6月26日晚八点,全国各大电视台的收视率监测系统同时发出警报。星宁影视出品的80集电视剧《科技帝国》首播,收视率如火箭般蹿升,短短半小时内突破5.8%,打破近十年国产剧首播纪录。在北京某胡同的四合院,李大爷端着茶杯,眼睛盯着电视里陈道明饰演的霸道总裁,忍不住对老伴念叨:“这演得跟真事儿似的,人家咋就把商战拍得比我们下棋还精彩?”

在星宁影视总部的监控大厅,气氛近乎沸腾。沈知意站在巨型数据屏幕前,看着实时跳动的收视曲线、网络播放量和社交媒体讨论热度。《科技帝国》在视频网站的首播点击量1小时内突破1亿,微博上#科技帝国陈道明演技封神#的话题阅读量迅速破10亿。“沈总,海外平台反馈也炸了!”陈默举着平板电脑挤到跟前,“Netflix数据显示,欧美观众对剧中的量子科技、脑机接口设定疯狂着迷,甚至发起了‘预测剧情走向’的活动。”

庆功宴设在杭城刚刚落成的星宁艺术中心。水晶吊灯下,陈道明、李雪健等老戏骨身着定制礼服步入会场,他们的腕间佩戴着星达科技最新款智能手表,表盘上实时滚动着《科技帝国》的相关数据。沈知意亲自为他们颁发奖杯和支票——每位主演不仅拿到了翻倍的片酬,还额外获得800万奖金。“陈老师,您在股东大会上那段即兴发挥的台词,让AI编剧都‘甘拜下风’!”沈知意将奖杯递给陈道明,“这段戏在海外播放时,不少观众以为是真实的商业谈判录像。”

陈道明接过奖杯,目光扫过宴会厅内的全息投影——那些曾经在虚拟场景中拍摄的画面,此刻化作璀璨的光影在众人身边流转。“我演了一辈子戏,这次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表演的无限可能’。”他举起酒杯,“感谢星宁,让我们这些‘老骨头’也能在科技浪潮里乘风破浪。”

群众演员们同样迎来了高光时刻。在星宁影视的露天颁奖场,数百名群众演员穿着整齐的制服,排队领取属于自己的奖励。一位来自农村的群演小王激动地对着镜头展示银行卡:“我在剧里演了个公司职员,就露了几秒钟脸,结果拿到了1000块!这比我在工地搬砖一个月赚得都多!”星宁影视的创新不仅体现在主演待遇上,就连群众演员的薪酬也远超行业标准,800到1000元的日薪,让无数怀揣演员梦的普通人看到了希望。

这场狂欢迅速席卷全国,催生出一系列现象级效应。剧中出现的星达智能手表、星火量子电脑等产品销量暴增,甚至带火了“霸道总裁穿搭风”;高校里,影视专业的学生们将《科技帝国》的拍摄技术作为研究课题,试图破解AI编剧与虚拟制片的奥秘;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开始模仿剧中的家族管理模式,用科技手段优化公司运营。

然而,星宁影视并未止步于眼前的成功。沈知意召开紧急战略会议,提出“全民创作计划”:“我们要开放星宁的影视制作系统,让普通观众也能成为导演、编剧。”她展示着新开发的App界面,用户只需上传照片、文字,AI就能自动生成剧情、匹配演员、完成拍摄,“从今天起,每个人都能拍出属于自己的‘霸道总裁剧’。”

消息一出,市场再次沸腾。短视频平台上,#我的科技帝国#的话题迅速登顶,用户们上传自己用星宁系统制作的短剧,有人演绎古代皇帝玩转现代科技,有人创作外星总裁爱上地球女孩的奇幻故事。某网红发布的自制短剧单条播放量突破5000万,甚至被星宁影视签约为专属创作者。

2007年的盛夏,《科技帝国》不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成为了席卷全社会的文化现象。当沈知意站在星宁影视的楼顶,俯瞰杭城璀璨的夜景时,手机不断弹出新消息——陈凯歌发来新剧本邀约,好莱坞导演请求技术合作,还有无数普通人发来的感谢与祝福。她回复陈凯歌:“下一部,我们拍一部真正全民参与的史诗!”此时,远处的元宇宙影视基地灯火通明,新的光影传奇,正在科技与艺术的碰撞中悄然孕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