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212章 星火燎原:跨越十七载的善意传承

2009年3月18日清晨,杭城笼罩在薄雾之中。沈知意驾驶着银灰色奥迪A7缓缓驶过西湖,车窗外苏堤的垂柳抽出新芽,湖面泛起细碎的金光。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方向盘,记忆却回溯到十七年前——1992年的深秋,十二岁的她攥着创业赚到的第一桶金,将二十万元现金郑重地放进公益捐款箱。那时的纸币带着青涩的折痕,而如今,后备箱里的十五亿转账支票,承载着截然不同的重量。

“沈总,已抵达杭城公益基金会。”助理的提醒打断了思绪。基金会大楼前,理事长亲自迎了出来,身后跟着数十家媒体的长枪短炮。沈知意身着素色西装,下车时特意抚平衣角,将支票递给理事长的动作带着近乎虔诚的郑重:“这笔钱,用于建设山区智能学校、医疗站,还有海水淡化水净化设备捐赠项目。”

闪光灯此起彼伏间,沈知意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基金会大厅墙上的老照片展板上。泛黄的照片里,十二岁的自己扎着马尾辫,站在捐款台前,身后的横幅写着“助力山区教育”。那时的她刚靠倒卖文具赚到第一笔钱,在父亲的鼓励下,将大部分收入捐出。“当时觉得二十万是天文数字,现在才明白,善意不该被金钱的多寡定义。”她对着镜头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

捐赠仪式结束后,沈知意婉拒了庆功宴,独自驱车前往临安山区。蜿蜒的山路上,车载导航自动切换成星宁科技开发的地形监测模式,实时标注着塌方隐患点。当车辆停在一所破旧的村小前时,校长迎上来的手还沾着粉笔灰:“沈总,您上次捐的电脑教室,孩子们每天放学都舍不得走!”

走进教室,二十台崭新的电脑正在运行星宁定制的AI教学系统。屏幕上,虚拟老师正用动画演示物理原理,几个孩子围在全息投影前,兴奋地伸手触碰漂浮的3d模型。角落里,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突然跑过来,将一束野花塞进沈知意手里:“姐姐,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给好多好多人送礼物!”

沈知意蹲下身,轻轻擦去女孩脸上的泥巴:“记住,最好的礼物不是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再去帮助别人。”她想起十二岁那年,自己在捐款后收到山区孩子的感谢信,信纸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谢谢姐姐,我要读书走出大山”。那一刻,她真正理解了父亲常说的“财富的意义”。

回到杭城后,沈知意立刻召集团队启动“星火计划”。在星宁集团总部的会议室里,全息投影展示着覆盖全国的公益版图:在西北荒漠,星宁的移动海水淡化车将苦涩的地下水转化为饮用水;在西南山区,智能校舍配备着抗震系统与远程教育设备;在沿海渔村,星宁捐赠的海上浮动医疗站正在装配。“这次捐赠不是终点,”她敲打着虚拟屏幕,“我们要把星宁的核心技术转化为公益力量。”

然而,质疑声随之而来。某财经论坛上,有人发帖嘲讽:“不过是企业作秀,十五亿对星宁来说不过九牛一毛。”沈知意没有回应,而是将星宁公益基金的账目明细全部公开在区块链上,每一笔支出都可追溯。她在公司内部会议上说:“如果善意需要被质疑,那就用透明打消质疑。”

三个月后,首座“星火智能学校”在贵州落成。沈知意亲自参加开学典礼,看着孩子们戴上VR眼镜“游览”故宫,用3d打印机制作自己设计的文具,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感动。更令她惊喜的是,许多合作企业受此启发,纷纷加入公益行列。娃哈哈集团宣布将部分利润投入“净水计划”,农夫山泉启动“山区灌溉系统”项目。

2009年盛夏,沈知意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全国数百所受益学校的学生,用稚嫩的画笔绘制了一幅巨型长卷。画面上,星宁的智能建筑与孩子们的笑脸交织,有人写道:“谢谢沈姐姐,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样子。”她将长卷挂在星宁集团的走廊里,每次路过都会驻足良久。

这一年的慈善晚会上,主持人问她:“从二十万到十五亿,您觉得公益的本质变了吗?”沈知意望向台下闪烁的灯光,想起十二岁那个颤抖着递出捐款的自己:“没变。当年二十万是我全部的勇气,现在十五亿是我更大的责任。公益不是数字游戏,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

当夜幕降临,星宁集团的大楼依然灯火通明。沈知意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城市的霓虹与远处山区智能学校的灯光遥相呼应。手机突然响起,是基金会发来的消息:又有三家企业申请加入“星火计划”。她唇角上扬,在夜色中轻声呢喃:“十七年前的那颗种子,终于长成了遮天蔽日的大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