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215章 智能建造热潮:技术赋能与全民参与

2009年5月23日,杭城的地铁车厢内,乘客们纷纷掏出3G手机和平板电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乘坐体验。“原来坐地铁还能这么快!”“车厢里的智能屏显太酷了,连附近的美食店都能推荐!”网友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这些好评很快传遍网络,而星宁集团旧火车站改造的智能建造项目也随之成为热议焦点。

杭城旧火车站的施工现场,巨大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招聘信息:30名工人月入一万二,含奖金年终奖,包吃包住;20名工程师月入二万五,同样享受丰厚福利;12名质检员月入一万八,食宿无忧。更令人心动的是,塔吊工、木工、瓦工、电焊工等传统工种,只要接受星宁建筑学院的专业培训,工资就能达到万元,还能获得奖金和年终奖。消息一出,全国各地的求职者蜂拥而至,其中不乏拿着3G手机和平板电脑、渴望抓住时代机遇的年轻人。

“我从河南来,就为了这份工作!”22岁的小张背着行囊站在招聘处,眼中满是期待,“听说在这里不仅能赚钱,还能学到最先进的建造技术。”他手中的平板电脑里,存着星宁建筑学院的课程介绍——从智能建造基础理论到平板操控建筑设备的实操教学,每一项都让他热血沸腾。

星宁建筑学院的培训基地内,一片繁忙景象。职业院校的学生们戴着VR眼镜,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房屋建造;手中的平板电脑连接着智能建造设备,只需轻点屏幕,机械臂便能精准砌砖、铺设管线。“以前觉得盖房子就是出苦力,现在才知道,原来建造也能这么智能!”一名学生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用平板设计的建筑模型,脸上洋溢着自豪。

在工程师的培训课堂上,教授们正通过全息投影讲解纳米混凝土的特性。“这种材料的强度是普通混凝土的五倍,但施工要求更高。”教授的声音在教室中回荡,“不过,有了我们的智能建造系统,即便是新手也能快速上手。”台下的学员们认真记录,他们知道,掌握这些技术,就等于握住了通往未来的钥匙。

施工现场,新入职的工人们正在接受实操培训。智能安全帽上的摄像头将画面实时传输到培训中心,AI系统会及时纠正他们的操作。“抬起手臂,控制机械臂抓取材料。”培训导师通过语音指导,“对,就是这样,平板电脑上的参数会自动调整,确保每一块砖都严丝合缝。”工人们惊叹于科技的力量,原本复杂的建筑工作,在智能设备的辅助下变得轻松高效。

随着项目推进,旧火车站的改造日新月异。智能建造设备24小时不间断工作,无人机群在空中运送建材,3d打印机快速成型建筑构件。围观的市民们纷纷用手机拍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八个月就能建成?这也太快了吧!”“好想亲眼看看智能建造是怎么回事!”网友们的惊叹声中,星宁集团的智能建造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刷新着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认知。

与此同时,星宁建筑学院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各地职业院校纷纷发来合作邀请,希望引入星宁的智能建造课程。“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想学习建造技术的人,都能接触到最先进的知识。”沈知意在一次采访中说道,“智能建造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一场职业教育的革命。”

2009年盛夏,杭城旧火车站的改造工程进入冲刺阶段。施工现场,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智能设备,工程师们通过平板电脑监控着每一个细节。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无数年轻人正通过网络关注着项目的进展,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报名参加星宁建筑学院的下一期培训。

当夜幕降临,施工现场的智能灯光亮起,将整个工地照得如同白昼。沈知意站在远处,看着这座即将焕然一新的火车站,心中充满感慨。她知道,这不仅是一座建筑的重生,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智能科技的赋能下,传统行业正焕发出新的生机,而每一个愿意学习、敢于尝试的人,都能在这场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