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241章 行业风暴:高薪诱惑下的媒体变革

2010年8月10日,湘城的热浪裹挟着蝉鸣,而星光梦工厂外的电子屏却比烈日更灼人眼球。滚动播放的招聘信息在阳光下闪烁:“主持人月入20万 奖金35万 项目分红”“新闻记者薪资三倍于传统媒体”,下方二维码旁的“立即报名”按钮泛着夺目的红光。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掏出手机拍照转发,社交平台瞬间被#湘城天价招聘#的话题刷屏。

“沈总,应聘系统已崩溃三次!”星光梦工厂的人事部总监满头大汗冲进办公室,平板电脑上未读消息如潮水般涌来,“仅主持人岗位就收到2.3万份简历,其中不乏央视、卫视的资深主播。”沈知意滑动着全息投影中的应聘者资料,某省级台当家花旦的履历赫然在列:“告诉她,我们的新闻栏目不设提词器,所有内容都要用AI实时分析数据支撑。”

在与湘城电视台合作的新闻制作中心,一场颠覆传统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编辑室内,记者们不再埋头整理录音笔,而是戴着脑机接口设备,将采访时的脑电波信号转化为文字;虚拟演播厅里,主持人对着空无一物的绿幕播报,身后的量子成像系统实时生成3d新闻场景——报道家庭纠纷时,破裂的婚戒在虚空中缓缓旋转;揭露社会问题时,数据图表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这档《湘城观察》必须打破陈规。”沈知意召集团队开会,全息投影中浮现出传统新闻栏目的痛点分析,“我们要用科技挖掘真相。”她轻点屏幕,展示新研发的“情感追踪系统”:“当报道婚姻纠纷时,这个设备能通过微表情和心率变化,精准识别当事人情绪,杜绝虚假陈述。”

首期节目聚焦“第三者插足”的社会现象,引发全民热议。记者运用AI大数据分析,梳理出湘城近五年婚姻纠纷的地域分布、职业关联;暗访环节中,微型量子摄像机将画面实时加密传输,连当事人的睫毛颤动都清晰可见。节目播出当晚,收视率突破湘城电视台历史纪录,社交平台的相关话题讨论量在24小时内突破10亿。

高薪与技术的双重加持,彻底改写了媒体人的生存状态。原湘城某纸媒记者李薇跳槽后,首次领到月薪8万的工资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以前写调查报道要四处求人,现在星宁提供的资源,能让我直接调取政府公开数据。”她展示着手中的智能采访本,“这个设备能自动识别采访对象的谎言概率,新闻真实性大大提高。”

然而,这场变革也引发了强烈反弹。传统媒体联盟发表联合声明,指责星宁“用资本扰乱行业秩序”;某资深媒体人在专栏中撰文:“新闻的灵魂在于人文关怀,不是冰冷的技术堆砌。”沈知意却在新闻发布会上亮出数据:“我们的记者团队中,社会学博士占比35%,心理学专家占27%。科技不是取代人性,而是让真相更有温度。”

随着《湘城观察》的爆火,更多创新栏目应运而生。《数据法庭》用区块链技术存证,还原社会事件真相;《AI调解室》邀请心理学AI与当事人对话,提供婚姻修复方案。这些节目不仅收获了高收视率,更推动了湘城社会治理的进步——节目曝光的老旧小区物业问题,促使政府启动专项整治;关注的留守儿童议题,引发企业设立助学基金。

2010年深秋,当星光梦工厂公布年度分红时,新晋主持人林然捧着300万的支票感慨:“在这里,我不仅实现了财富自由,更找到了新闻人的价值。”而此时的沈知意,已经开始谋划下一盘棋——将湘城的媒体变革模式推广至全国,用科技与高薪,重塑整个传媒行业的生态。夜幕降临,星光梦工厂的巨幕广告亮起,“真相有价,梦想更无价”的标语,如同新时代的宣言,照亮湘城的夜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