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247章 资本与星光的虹吸效应:重塑港城文娱生态

2010年8月26日,港城的热浪裹挟着维港的咸腥气息,邓紫棋窝在浅水湾别墅的智能沙发上,手机银行到账提示音清脆响起——800万港币奖金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她的生活里激起千层浪。距离签约星宁旗下星光娱乐刚满一个月,她的个人财富已从寂寂无名飙升至八千多万港币,这个数字不仅刷新了港城乐坛新人纪录,更在娱乐圈投下了一枚震撼弹。

“邓小姐,这是沈总附赠的量子音乐创作套装。”管家推着悬浮车走进客厅,箱内的设备泛着幽蓝的科技光芒,“内置AI作曲系统能实时匹配您的声线,还能通过脑机接口捕捉灵感。”邓紫棋戴上特制耳机,一段旋律瞬间在脑海中具象化,转化为跳动的音符投射在全息屏幕上。她迫不及待地将新作上传至星宁的音乐平台,不到半小时,播放量已突破百万。

与此同时,港城老牌的bb影业公司却陷入寒冬。会议室里,几位资深演员围坐在一起,面前的工资单上,月薪3万港币的数字显得格外刺眼。“拍了十二年戏,存款连港岛的厕所都买不起。”影帝陈俊生苦笑一声,将保温杯重重放在桌上,“隔壁星光娱乐的群演都有10万月薪,还配智能公寓……”

沈知意此刻正在星光影视子公司的成立仪式上。港城地标性大厦20层的落地窗外,晚霞将维港染成金色,她身旁的签约大屏闪烁着20亿港币启动资金的字样。“我很荣幸邀请王晶导演担任副总。”她将鎏金聘书递出,“王导对港片的理解,加上星宁的科技基因,定能重塑港产影视的辉煌。”

王晶接过聘书,镜片后的目光炯炯有神:“我等这个机会很久了。传统港片缺的不是人才,是能让才华变现的土壤。”他指向大屏幕,播放的正是星宁的“量子影视工厂”方案——AI编剧系统能在24小时内生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剧本,虚拟制片技术让剧组无需搭建实景,演员对着绿幕就能完成太空、古代战场等场景拍摄。

消息传开,港城娱乐圈彻底沸腾。bb影业的演员们连夜递交辞呈,某tVb花旦在社交平台晒出与星光娱乐的签约合同,配文“终于不用为五斗米折腰”;新生代歌手挤爆星光娱乐的 audition 现场,期待能复制邓紫棋的奇迹。更有甚者,连幕后团队都集体跳槽,知名摄影师林国辉带着整个灯光组加盟,直言:“想试试能自动调光的量子摄影设备。”

面对人才流失,bb影业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总裁在台上痛心疾首:“我们正在调整薪资结构,提高演员待遇……”然而台下记者毫不留情地追问:“贵公司能提供全息演唱会技术吗?能让演员参与元宇宙电影制作吗?”发布会草草收场,股价应声暴跌18%。

在星光影视的智能摄影棚里,变革已悄然展开。王晶执导的首部作品《未来警探》开机,主演们穿着量子动捕服,在虚拟的赛博朋克城市中追逐打斗。AI副导演实时分析镜头,当发现某个动作不够流畅时,机械臂立即递上参考视频;特效团队通过量子渲染技术,将演员的表情同步到虚拟角色脸上,真实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邓紫棋也没闲着,她受邀为《未来警探》创作主题曲。在星宁的量子录音棚里,她的声音被分解成量子态,经过AI优化后,高音部分的穿透力提升了200%。当歌曲在全球同步上线,某国际音乐杂志评价:“这不仅是一首歌,更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随着星光系公司的强势崛起,港城的文娱产业版图被彻底改写。街边的影视公司招牌纷纷更换,挂起“星宁联盟”的标识;高校开设“科技文娱”专业,与星光娱乐共建实习基地;就连普通市民也参与其中,通过星宁的短视频平台,用AI特效拍摄自己的“港片梦”。

沈知意站在星光影视总部顶层,俯瞰着灯火璀璨的港城。手机震动,传来王晶的消息:“首部量子港片预售票房破亿!”她嘴角上扬,打开星达笔记本电脑,开始规划下一个项目——“港片复兴计划2.0”。在这个由科技与资本主导的时代,她要让港城的星光,再次照亮全球娱乐圈的夜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