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267章 奇迹坐标:平凡小区的财富裂变史

2011年3月17日清晨,沈知意站在京城清北学府旁的老旧小区门口,斑驳的砖墙与周围现代化的写字楼形成鲜明对比。300平的复式楼静静伫立在六楼,这里曾是她1998年怀揣创业梦想的起点,如今,小区外的路牌已被标注为“科创大道”,沿街商铺的玻璃幕墙倒映着来往的智能车辆。

“沈总,中介刚发来报价。”助理举着平板电脑,屏幕上的数字赫然显示:该房产估值已突破3000万。沈知意摩挲着锈迹斑斑的单元门,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二十年前,她和苏睛挤在狭小的客厅里敲代码,用80万积蓄买下的毛坯房,如今竟成了创投圈炙手可热的“财富磁场”。

走进楼道,墙面上还残留着当年张贴的创业海报。二楼拐角处,某AI医疗初创公司的员工正抱着量子电脑匆匆而过;五楼的窗户里,传出VR游戏团队激烈的讨论声。“您不知道,现在这栋楼的空房,连地下室都被创业团队抢着租。”小区保安拦住一位试图闯入的投资人,“上个月刚有个元宇宙项目在这里拿了A轮融资,估值直接破亿!”

沈知意推开自家房门,智能系统瞬间启动,尘封的记忆与未来科技在此刻重叠。曾经堆满泡面盒的书桌,如今被改造成全息会议室;卧室的墙壁上,当年记录创业思路的白板还在,旁边却多了量子计算模型的投影。“沈总,苏总到了。”助理的声音打断思绪,苏睛踩着细高跟走进来,职业套装下的腕表闪着星宁集团定制款的量子蓝光。

“还记得我们在这里吃泡面写代码的日子吗?”苏睛笑着打开全息相册,画面中两个青涩的女孩挤在折叠床上调试程序。如今的她已是星辰文媒公司副总裁,个人财富125.3亿,负责的业务覆盖短视频、影视宣发与元宇宙内容生态。平板电脑弹出最新财报:旗下星动短视频月活突破10亿,单靠虚拟演唱会的打赏收入,单日就能破亿。

两人站在阳台上,俯瞰着楼下熙熙攘攘的创业人群。某生物科技团队正在搬运实验设备,领头的博士生胸前挂着星宁创投的工牌;隔壁单元,几个年轻人围坐在智能咖啡车前讨论商业计划,他们面前的全息屏上,AI正自动生成项目bp。“这里现在比硅谷还疯狂。”苏睛感慨道,“上个月有个团队用三个月时间,把楼道里的共享打印机项目做到了纳斯达克敲钟。”

沈知意调出星宁集团的大数据看板,屏幕上的热力图显示,以这个小区为中心,半径3公里内聚集了超过500家科技企业,其中70%获得过星宁创投的支持。更惊人的是,小区内诞生的创业项目存活率高达8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你发现了吗?”沈知意指着数据曲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场域效应’——清北的人才、星宁的资源、还有当年我们留下的创业火种,共同构成了财富生态链。”

午后,两人走访了几家代表性企业。在三楼的“量子厨房”实验室,创始人展示着他们研发的食物3d打印机,能将营养数据转化为米其林级料理;四楼的“梦境科技”团队,则用脑机接口技术打造沉浸式虚拟世界,用户戴上设备就能“进入”小说场景。有趣的是,这些团队的创始人大多是清北校友,且都听过沈知意当年在校园里的创业讲座。

“我们把这里称作‘起点公社’。”某区块链项目cEo激动地说,“当年您和苏总在楼道里办的‘深夜创业沙龙’,启发了我们用智能合约解决信任问题。现在我们的平台,每天处理的跨境交易超过10亿美元!”沈知意看着墙上悬挂的老照片——那是2002年她和苏睛在小区门口贴传单的场景,不禁莞尔。

夜幕降临,小区外的街道被智能路灯照亮,无人机群载着外卖与文件穿梭于楼宇之间。沈知意和苏睛站在顶楼天台,远处星宁集团的总部大厦灯火通明,与这里的万家灯火遥相呼应。平板电脑弹出新消息:又有三家从该小区走出的企业提交上市申请。

“当年我们只是想找个便宜的地方创业,没想到……”苏睛的话被欢呼声打断。楼下的广场上,某个创业团队庆祝融资成功,香槟喷洒在智能屏幕上,映出“下一个独角兽”的字样。沈知意打开星动短视频,发布了一条带有小区定位的动态:“真正的风水,不是地理坐标,而是永不熄灭的创业精神。”这条视频瞬间收获百万点赞,评论区里,无数年轻人留言:“下一个奇迹,由我来创造!”

而在星宁集团的战略会议上,沈知意提出了新的计划:将整个小区改造为“量子创业公社”,用智能建筑、共享实验室和AI导师系统,孵化更多改变世界的项目。当会议结束,她再次望向那栋承载着青春与梦想的老楼,窗内透出的灯光,宛如永不熄灭的星辰,照亮着无数创业者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