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9日,魔都的寒风裹挟着细雨,却挡不住传统别墅区售楼处的热闹。汤臣一品的售楼部里,二十多位穿着阿玛尼西装的富二代围在沙盘前,争先恐后地举着手机拍照发朋友圈。“这套我要了!”“先别抢,我已经联系律师准备签合同!”此起彼伏的叫嚷声中,曾经无人问津的传统别墅,以100万的“白菜价”被抢购一空。
“张少,您确定要把这套市值过亿的别墅贱卖?”售楼经理擦着额头的冷汗,小心翼翼地询问。被称作张少的年轻人不耐烦地挥了挥手:“100万算什么?星宁的普通别墅都能住150年,还能种菜发电,这破房子留着只会贬值!”他的手机屏幕上,正播放着星壹号别墅区的宣传视频——智能管家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无土栽培的蔬菜在量子光照下茁壮成长,光伏板源源不断地将清洁能源并入电网。
这场疯狂的抛售潮,源于半年前的一次关键合作。当时,二十多家传统地产商在濒临破产之际,选择与星宁集团签署智能建造技术授权协议。沈知意亲自坐镇谈判桌,微笑着抛出橄榄枝:“我们共享量子建筑算法、AI设计系统,但有一个条件——所有楼盘必须向科技转型。”
半年后的今天,这些地产商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利用星宁的智能建造技术,将施工周期缩短至原来的四分之一,建筑能耗降低60%。某老牌地产公司开发的“智能云社区”,配备了星宁的量子安防系统和AI物业管理,开盘当天销售额突破50亿。“多亏了沈总,我们不仅回本,还净赚200多亿!”一位地产大佬在庆功宴上举着香槟,声音都带着颤抖。
然而,财富的增长并未让这些富二代满足。他们亲眼见证了星宁别墅区的神奇:同学家的智能别墅里,AI厨师能根据主人的口味制作米其林级料理;朋友的私人影院可以通过脑机接口,让观影者仿佛置身电影场景。这种颠覆想象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对传统别墅彻底失去了兴趣。
在星宁地产总部的量子会议室里,沈知意看着实时更新的购房数据,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沈总,传统别墅的抛售潮已经影响到整个二手房市场。”助理递来平板电脑,“连老牌豪宅区的房价都在暴跌,而我们的星壹号、星云贰号别墅,预约名单已经排到了三年后。”
全息投影中,魔都的城市规划图正在实时更新。曾经的传统别墅区被标上灰色阴影,而星宁打造的科技社区则闪耀着金色光芒。沈知意轻点屏幕,调出“未来之城”的规划方案:“通知研发部,加快量子建筑材料的量产。我们要让科技豪宅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
与此同时,在阿广的星云贰号别墅区,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正在进行。沈舒戴着全息眼镜,带着全球观众参观自己的1000平奖励别墅。“大家看这个智能花园,”她对着镜头挥手,藤蔓植物自动缠绕成欢迎字样,“AI会根据我的心情调整植物的生长形态。”弹幕瞬间刷屏:“这哪是房子,分明是魔法城堡!”“求入住资格!”
这场直播的影响力超乎想象。当晚,星宁地产的官方网站访问量突破10亿,海外咨询电话响个不停。某中东王子亲自致电沈知意,愿意出价10亿美元,在沙漠中复刻一座“星宁绿洲”。“沈小姐,我要的不仅是房子,”王子在视频通话中说,“我要的是能改变生活的科技奇迹。”
面对全球资本的追捧,沈知意却有着更深远的考量。她在星动短视频上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星宁将启动‘千城计划’,未来三年,我们将在全球1000个城市,建造平价版智能社区。”视频中,普通工薪家庭在智能厨房里烹饪美食,孩子在量子学习舱中探索宇宙,老人们在AI健康管理中心享受理疗。这条视频的点赞量在24小时内突破2亿,评论区满是“终于等来了”“科技改变生活”的留言。
然而,这场变革并非一帆风顺。传统建筑行业协会向政府提交抗议书,指责星宁“破坏市场秩序”;部分地产商试图联合抵制智能建造技术。沈知意却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一组数据:“采用智能建造技术后,建筑行业的碳排放量下降了75%,工伤事故率降低了90%。这不是商业竞争,而是人类居住文明的进化。”
2011年的最后一个月,魔都的街头巷尾都在热议着星宁的传奇。有人在星动短视频上发起挑战:“用100万在传统别墅区买房,vs用同样的钱在星宁智能社区租房,谁的生活更幸福?”无数网友参与讨论,答案却出奇地一致——当科技成为生活的底色,居住的价值早已超越了钢筋混凝土的本身。
除夕夜,沈知意站在星壹号别墅区的顶层,俯瞰着灯火辉煌的城市。智能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拼出“科技改变未来”的字样。手机震动,传来最新消息:“千城计划”的首批合作城市名单已经确定,包括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她打开星动短视频,发布了一条新年动态:“2012,让科技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家。”这条动态下,点赞与祝福如潮水般涌来,而属于星宁的传奇,仍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