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0日,京城星宁集团总部的量子通讯系统发出高频嗡鸣,人事部门的智能机械臂正将印着烫金LoGo的工资单装入特制信封。环形走廊里,新转正员工们围聚在全息公告屏前,当看到账户里新增的十万元奖金时,欢呼声响彻整个楼层。“这可比我在原来公司一年的收入还多!”刚转正的游戏原画师小李举着手机,屏幕上的数字在量子灯光下泛着耀眼的光。
最令人惊喜的当属转正福利发放现场。巨型量子投影仪在空中投射出巨大礼盒,随着沈知意按下启动键,机械臂如银河倾泻般推出iphone 4全家桶与星达笔记本电脑顶配版。“这不仅是奖励,更是生产力工具。”沈知意的全息影像出现在每个发放点,“星达电脑搭载的量子芯片,能让设计效率提升十倍;iphone 4的量子摄像头,将重新定义内容创作。”
与此同时,新一轮招聘信息如风暴般席卷网络。“20名记者,月薪3万 奖金 年终奖,免费入住200平智能宿舍,配备顶级摄影设备!”星动短视频上,一则宣传视频震撼发布:记者拎着星宁定制的碳纤维摄影机,在量子无人机的护航下穿梭于元宇宙发布会现场;智能宿舍内,3d投影自动生成新闻直播间,AI剪辑系统实时处理4K素材。评论区瞬间沸腾:“这哪是打工,分明是手握未来传媒的权杖!”
新入职的记者们入职首日便被科技感包围。宿舍大门采用虹膜与脑电波双重识别,踏入玄关的瞬间,智能管家自动唤醒全屋设备:“欢迎回家,今日新闻热点已同步至书房量子屏。”200平的空间内,量子照明系统模拟出不同时段的自然光,书房配备的全息键盘悬浮在空中,记者们只需凌空敲击,文字便自动录入星宁新闻系统。
最惊艳的当属工作装备。星宁自研的“星芒”摄影机仅有巴掌大小,却集成量子防抖、12K超高清拍摄与实时AI剪辑功能。“试试这个。”资深记者老王向新人展示,对着窗外雪景按下快门,AI瞬间生成配有解说词和特效的短视频,“以前剪辑一条新闻要两小时,现在十秒搞定。”而量子无人机群则成为移动的新闻眼,它们内置的舆情监测系统,能自动追踪热点事件并规划最佳拍摄路线。
员工食堂同样充满未来感。量子点餐屏扫描人脸后,自动推荐符合健康数据的菜品;机械臂厨师颠勺的火光中,纳米级调料精准入锅。“这红烧肉的火候,比我妈做的还地道!”来自四川的记者小张惊叹道,碗底的智能芯片正同步分析营养成分,并上传至员工健康档案。
夜幕降临时,宿舍区的空中花园亮起点点星光。记者们围坐在量子篝火旁,分享着一天的奇遇:有人用星芒摄影机记录下科技峰会的黑科技产品,视频播放量破百万;有人跟随无人机拍摄到长城的量子灯光秀,画面被央视转载。“在星宁,连日常都像科幻电影。”一位记者在星动短视频发布vlog,镜头扫过身后自动变形的智能躺椅,“明天,又会有什么惊喜?”
此时的星宁总部大楼顶端,沈知意望着城市的灯火,打开量子通讯器:“启动‘全民记者’计划,让这些顶级设备,成为每个人记录时代的眼睛。”一场由科技驱动的传媒革命,正以星宁为中心,悄然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