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5日,京城的雪下得愈发绵密,李卫国裹紧军大衣站在老房子前,望着斑驳的墙皮和结冰的水管,攥着卖房合同的手微微发抖。三天前,他意外得知沈知意低价抛售的300平住宅,几乎没犹豫就卖掉了父母留下的老破小,又借遍了亲戚,终于凑够800万房款。
“爸,这房子真能行吗?”女儿小雨抱着书包站在身后,镜片上蒙着白雾。李卫国摸了摸她的头,目光坚定:“沈总说了,这房子要给真正需要的人。咱们搬进去,你上学近,你妈看病也方便。”他心里清楚,这套房不仅是住所,更是改变命运的船票。
过户手续在星宁集团的量子政务大厅完成。当机械臂将电子房产证递到李卫国手中时,工作人员微笑着提醒:“负二层是独立空间,沈总特意保留了原始结构,您可以自由改造。”推开新家的门,李卫国愣住了——挑高六米的客厅洒满阳光,智能窗帘感应到有人进入,自动拉开;负二层的水泥墙面粗糙却充满可能性,通风管道和水电接口早已预留妥当。
“爸!快来看!”小雨的惊呼声从二楼传来。李卫国跑上去,发现女儿正对着量子屏幕发呆,上面显示着房屋内置的智能系统:从水电暖的自动调节,到安防系统的量子加密,甚至连阳台的无土栽培设备都能通过语音控制。更让他惊喜的是,地下室的面积比房产证标注的还多出50平——这是沈知意特意留下的“彩蛋”。
消息很快传遍李卫国的单位。同事们围着他打听细节,有人羡慕,有人质疑:“花800万买个二手房,值吗?”他没多解释,只是默默开始规划地下室。在星动短视频上搜索改造教程时,他发现沈知意的旧宅改造话题热度飙升,网友们纷纷猜测地下室的用途:有人建议改造成私人影院,有人提议做酒窖,还有人调侃“说不定藏着星宁的黑科技”。
李卫国却有自己的打算。他联系了在装修公司工作的表弟,两人研究了三天,决定将地下室打造成“家庭创业基地”。表弟带着智能测量仪上门,AI系统瞬间生成3d设计图:左侧是女儿的学习区,量子屏能接入清北公开课;中间是开放式办公区,配备可升降的智能书桌;右侧则隔出一间直播间,隔音材料和环形灯光一应俱全。
“表哥,这装修材料用星宁的纳米涂层,不仅环保,还能自动清洁。”表弟滑动平板,展示材料清单,“不过价格……”李卫国咬咬牙:“就用最好的,沈总把房子低价卖给我们,咱们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一个月后,地下室焕然一新。小雨的成绩在智能学习系统的辅助下突飞猛进,还通过星宁的线上竞赛获得了编程比赛的省级奖项;李卫国利用业余时间在直播间分享公务员考试经验,凭借真实接地气的风格,三个月内粉丝突破百万,打赏收入比工资还高;妻子则在阳台的无土栽培区种起了有机蔬菜,多余的还能通过星宁的区块链平台售卖。
某天下班后,李卫国站在地下室,看着女儿认真编程的背影,听着直播间里粉丝的感谢声,眼眶突然湿润。他打开星动短视频,发布了一条长视频:“曾经以为买房子只是为了遮风挡雨,现在才明白,好的房子能给人希望。感谢沈总,让我们一家的命运有了新的可能。”
这条视频被沈知意点赞转发,评论区瞬间沸腾。有网友留言:“这才是房子的真正价值,不是冰冷的资产,而是温暖的梦想孵化器。”更有媒体追踪报道,将李卫国的故事称为“新时代的住房传奇”。
一年后,当星宁集团推出“旧宅新生计划”,鼓励业主利用房屋空间创业时,李卫国成了首批分享者。在发布会现场,他展示着地下室的实时画面:女儿正在直播教学编程,妻子的有机蔬菜获得了欧盟认证,而他自己,刚刚辞去了公务员工作,成立了一家专注于公务员培训的科技公司。
“这套房子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生活,”李卫国对着台下的观众举起电子房产证,“更是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沈总教会我们,财富不是终点,而是让更多人实现梦想的起点。”此时的台下,坐着许多和他当年一样,怀揣希望的购房者,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