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339章 水泽苍生:跨越山海的善意回响

2013年8月19日,甘肃民勤县的烈日依旧灼人,但村民李建国家的院子里却飘着阵阵稻香。他蹲在智能灌溉渠旁,用布满老茧的手捧起清水,浑浊的眼眶泛起泪光:“活了六十岁,头一回见沙漠里能淌这么清的水……”此时,星宁集团的无人机群正掠过他家的稻田,将这一幕实时传输到星动短视频的直播间。

“家人们!看到稻田边的输水管道了吗?”主播小王戴着VR眼镜,镜头扫过银色的量子管道,“这就是沈总投资800亿建成的生命动脉!从渤海湾的海水淡化厂,到西北大漠的超级蓄水池,每一滴水都承载着科技与善意。”弹幕瞬间被“送水女神”“沈总yyds”刷屏,直播间在线人数突破3000万。

在敦煌月牙泉畔,新落成的“水科技博物馆”前挤满了游客。全息投影中,沈知意的虚拟形象正在讲述工程背后的故事:“当我看到西北的孩子因为缺水只能喝浑浊的窖水,看到沙漠每年吞噬村庄时,就告诉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她身后的量子沙盘动态演示着海水淡化、管道输水、生态修复的全过程,观众们屏息凝神,不时发出惊叹。

更令人动容的是民间自发的感恩行动。陕西榆林的老匠人连夜雕刻了一尊“送水女神”的石像,底座刻满受益村庄的名字;宁夏固原的孩子们用沙漠里采摘的野花,在智能灌溉站前摆出巨大的心形图案;就连远在南方的网友,也发起了“一元捐水”活动,将善款定向用于西北的水窖修缮。

这些温暖的画面被星辰文媒的记者全程记录。在某期特别节目中,镜头对准了一位名叫马兰花的小女孩。她抱着装满清水的塑料瓶,开心地说:“沈阿姨给我们送来了水,现在我每天都能洗澡,还能在学校的菜园里种西红柿!”画面切换到她的学校,曾经尘土飞扬的操场如今绿意盎然,智能温室里的草莓鲜红欲滴。

舆论场中,“沈知意现象”引发了全民热议。《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从商业巨擘到‘送水女神’,沈知意用800亿书写了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担当。这不仅是水利工程的胜利,更是人文精神的胜利。”某经济学教授在访谈中分析:“她打破了资本逐利的固有认知,证明商业与公益完全可以实现双赢——海水淡化厂带动了相关产业,沙漠农业创造了经济价值,而这一切的起点,是纯粹的善意。”

面对铺天盖地的赞誉,沈知意却选择将聚光灯转向幕后。在星宁集团的庆功会上,她将奖杯颁给了工程团队:“这个荣誉属于每一位为西北水脉奋斗的人。”她展示了一组数据:工程直接解决了1200万人的饮水难题,间接带动就业超50万人,沙漠治理面积超过台湾省的土地面积。“我们不是在做慈善,”她目光坚定,“而是用科技的力量,让每一滴水都产生最大的价值。”

随着“送水女神”的名号传遍全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受到感召。朱雀玄武信息科技公司宣布向西北捐赠10万套智能净水设备;某新能源巨头投资建设太阳能抽水站;就连海外华人社团也发起“反哺故土”行动。沈知意欣慰地看到,善意如同涟漪,正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扩散。

2013年的初秋,当第一列满载西北农产品的列车驶出沙漠时,沈知意站在量子管道旁,望着远处的绿洲若有所思。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消息,是李建国发来的视频:金黄的稻田里,村民们举着写有“感恩”的横幅,对着镜头齐声高喊:“沈总,谢谢您!”她眼眶微热,回复道:“应该感谢的,是这片土地上永不言弃的人们。而我,只是个送水人。”

此刻的星动短视频,#送水女神沈知意#的话题阅读量突破200亿,无数网友用文字、绘画、视频表达敬意。但沈知意知道,这场关于水与希望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科技与善意的交织下,西北大地正在书写新的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