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355章 冰火两重天:数字时代的职场镜像

2014年1月7日,寒气裹挟着细雪掠过京城街巷。星宁环保大厦前,八万辆奥迪A7组成的银色车队浩浩荡荡驶出,车载量子系统播放着轻快的新年序曲,而在城市另一边的老旧工业园区里,“宏达电子厂”的车间内依旧灯火通明。

26岁的林晓戴着防静电手套,指尖在电路板上快速焊接,流水线传送带发出规律的嗡鸣。她推了推眼镜,屏幕上方的电子钟显示“21:47”,这已是她连续加班的第12天。手机突然震动,星动短视频自动跳出推送——正是星宁员工开着奥迪返乡的直播画面,评论区满是“神仙公司”“年终奖顶我十年工资”的惊叹。

“凭什么?”林晓低声呢喃,指甲掐进掌心。她毕业于985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本以为进入工厂能凭借技术晋升,却发现自己和流水线上的工人无异。每月到手工资6500元,除去房租和生活开销所剩无几,而视频里星宁员工的年终奖,竟是她不吃不喝近12年的收入。

车间另一头,32岁的程序员周洋盯着不断报错的代码,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所在的“创想科技”是家小型互联网公司,为了赶在年前上线新App,整个团队已连续两周睡在公司。茶水间的折叠床堆成小山,外卖盒在墙角散发着酸腐味。当他刷到星宁员工分享的智能宿舍和豪华年终奖时,自嘲地笑了:“人家的假期比学生还长,我们连春节都只能休三天。”

这种反差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剧烈讨论。#不同公司的春节待遇#话题阅读量迅速破亿,网友们自发晒出对比图:一边是星宁员工在量子厨房享用定制年夜饭,机械臂自动雕花摆盘;另一边是小工厂工人蹲在车间吃泡面,就着冷掉的盒饭讨论计件工资。有职场博主犀利点评:“技术红利正在加剧行业分化,头部企业用高薪和福利吸引顶尖人才,而中小公司却陷入‘低薪—加班—留不住人’的恶性循环。”

沈知意注意到了这场舆论风暴。深夜,她坐在办公室调出中小企业用工数据:全国制造业平均加班时长超40小时\/月,高新技术行业过劳率达67%,而这些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不足星宁的1\/10。“或许我们能做些什么。”她在高管会议上展示新方案,“开放星宁的智能管理系统,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效率优化服务。”

消息传开,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质疑“大企业作秀”,但很快,首批接入系统的100家企业交出亮眼答卷:某服装厂引入量子排单算法后,生产效率提升35%,员工加班时长减少一半;小型软件公司通过AI代码审查工具,项目交付周期缩短20%。林晓所在的宏达电子厂也尝试申请,当智能机械臂开始接手重复性焊接工作时,她第一次准点下班,看到了傍晚六点的夕阳。

然而,改变并非一蹴而就。在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昌盛玩具厂”老板王强对着智能管理系统直摇头:“买设备、学技术都要钱,我们利润薄,根本负担不起!”这种声音代表了无数中小微企业的困境。沈知意决定推出“星火扶持计划”:星宁提供低息贷款,联合高校开设免费技术培训课程,甚至派工程师驻场指导。

2014年春节前夕,林晓收到了意外的礼物——宏达电子厂在星宁系统的帮助下扭亏为盈,老板破天荒发了两个月年终奖。她站在车间门口,看着同事们拎着年货匆匆回家,突然想起刷到的那条视频。此刻,她不再觉得愤怒,而是燃起新的希望:“或许有一天,所有职场人都能体面地工作、安心地休假。”

当星宁员工驾驶着奥迪驶入万家灯火时,城市的角落里,无数中小微企业正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这场关于职场公平的讨论仍在继续,而沈知意和她的团队,正在用科技与善意,试图点亮更多人的职业梦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