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61章 酥香里的成长课:少年们的第一次职场启蒙

1995年8月3日清晨,杭城的热浪还未完全蒸腾起来,星辰肉饼旗舰店的玻璃橱窗已蒙上一层薄雾。沈知意刚检查完当日的食材清单,就听见店外传来怯生生的呼唤:“表姐!”

转身望去,12岁的堂弟沈星宇和堂妹沈星瑶正局促地站在店门口。两个孩子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沈星宇攥着衣角,沈星瑶则偷偷揪着哥哥的书包带。他们身后,沈明远区长戴着草帽,推着老式自行车,额头上还沾着汗珠。

“知意,这俩孩子听说你这儿能打工,缠着我一礼拜了。”沈明远无奈地笑了笑,“说什么‘表姐15岁就能创业,我们也要学本事’。”他从车筐里取出两个搪瓷缸,“你婶子腌的酸豆角,给店里当小菜。”

沈知意蹲下身,与堂弟堂妹平视:“想打工没问题,但要先回答我——为什么突然想赚钱?”沈星宇涨红了脸,从裤兜里掏出皱巴巴的报纸,上面用红笔圈着一则新闻:“湘西少年宿华用科技振兴山村”。“我想像宿华哥哥一样,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什么。”他声音不大,却带着破釜沉舟的勇气。

沈星瑶则晃了晃手腕上褪色的皮筋:“班里同学都有电子表,我想自己挣钱买。但更想给奶奶换个新拐杖,她现在用的木头棍总打滑……”小姑娘的眼睛亮晶晶的,让沈知意想起多年前,自己攥着第一笔工资给林姨买新围裙时的心情。

“好!”沈知意拍了拍手,“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这里没有‘亲戚优待’。”她指向后厨忙碌的身影,“从洗盘子、揉面团开始,做得不好一样要挨批。”两个孩子对视一眼,重重地点头。

沈星宇被分到后厨,跟着面点师傅老陈学习揉面。老陈将面团“啪”地摔在案板上:“记住,三光原则——手光、盆光、面光!”少年的手掌很快磨出了红印,汗水滴在面团里。当他第17次揉出合格的面团时,老陈往他手里塞了个刚出炉的鲜肉饼:“尝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是不是格外香?”

沈星瑶则在前台当收银员。起初,她对着计算器手忙脚乱,找零时还差点算错。林姨特意用算盘教她珠算:“机器会出错,人脑不会。”三天后,小姑娘已经能流利地背诵会员优惠政策,甚至自创了推销话术:“姐姐,加两块钱就能换购现磨豆浆,配肉饼可香啦!”

午休时分,沈知意将十几个肉夹馍和热牛奶摆在员工休息区。两个孩子狼吞虎咽的模样,让她想起自己创业初期,和伙伴们分食冷掉的肉饼的日子。“知道为什么让你们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吗?”她指着墙上的标语**“每个面团都藏着匠心”**,“商业不是空中楼阁,是从揉好一团面、算清一笔账开始的。”

第五天,沈星宇在揉面时突然停了下来:“陈师傅,面团发酵时间能不能用bb机定时?这样就不会因为疏忽发酸了!”老陈愣住的瞬间,沈知意已经掏出bb机联系技术组。当晚,王思博带着团队赶到,开发出“面团智能监测系统”,分店效率提升了20%。

沈星瑶则在收银时发现,许多老年顾客对电子支付感到困惑。她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手绘了图文并茂的《支付指南》,还主动教爷爷奶奶们使用bb机绑定银行卡。这些举动被顾客拍成照片寄到报社,《杭城晚报》刊登了专题报道:“12岁收银员的温暖创新”。

暑假结束那天,沈星宇和沈星瑶的工资卡里分别多了6800元和7200元。沈星宇买了智能拐杖送到奶奶家,又用剩下的钱给班级图书馆添置了编程书籍;沈星瑶的电子表戴在腕上,但她更宝贝的,是沈知意送的《商业启蒙手册》,扉页上写着:“真正的财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沈明远来接孩子时,看着晒黑却精气神十足的儿女,眼眶有些发热。沈星宇突然从书包里掏出笔记本:“爸,我写了份报告,关于如何用数字化手段优化菜市场管理……”沈知意和堂叔相视一笑,知道有些种子,已经在酥香的肉夹馍里悄然生根发芽。

而在星辰肉饼旗舰店的员工墙上,新贴的照片里,沈星宇和沈星瑶穿着工装笑得灿烂。照片下方,沈舒用蜡笔写了一行字:“等我长大,也要带弟弟妹妹开更大的店!”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字迹上,将少年们的憧憬照得发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