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63章 山乡灯火:少年智慧照亮共富之路

1997年6月21日,湘西的午后被蝉鸣切割成碎片。宿华站在自家三层小楼的露台上,指尖摩挲着刚收到的清北录取通知书。山风掠过楼前的数字化茶园,传感器在枝叶间闪烁着红光,与远处新建成的电商直播间遥相呼应。他的bb机突然震动,是沈知意发来的消息:“恭喜!星辰肉饼准备在湘西设分厂,你可得当顾问!”

156万存款,于宿华而言早已不是存折上的数字。一楼的陈列室里,摆满了他带领乡亲们研发的“苗乡智慧农业”成果——会自动报警的病虫害监测仪、能精准控制水量的智能滴灌系统。两年前,他用第一笔存款购买的电脑,如今已迭代成整个村寨的“数字大脑”,通过光纤网络连接着每一户人家的智能终端。

“小华!王阿婆的腊肉订单爆了!”楼下传来阿贵的喊声。宿华快步跑下楼,看见直播间的屏幕上,实时订单数正疯狂跳动。镜头里,王阿婆戴着老花镜,操着浓重的乡音介绍自家熏制的腊肉:“这是用柏树枝熏了三天三夜的,香得很嘞!”弹幕里,网友们刷着“支持山货”“再下单五斤”。

宿华点开后台数据,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通过他开发的区块链溯源系统,每一块腊肉的生产过程、农户信息都清晰可见。“李叔,这批订单按新规则分配!”他对着对讲机喊道,“王家村负责包装,张家寨负责物流,利润按贡献比例分成。”两年前,他将自己的存款注入成立的“星火乡村合作社”,如今已发展成覆盖三个乡镇的产业联盟。

傍晚,村寨的晒谷场热闹非凡。宿华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身后的投影仪播放着“数字乡村2.0”的规划图。“下个月,我们要建智能养蜂基地。”他指着屏幕上的3d模型,“用无人机监测蜜源,用大数据分析产蜜量。”台下的乡亲们举着bb机拍照,60岁的吴爷爷颤巍巍地举手:“小华,我家孙子想学编程,能教不?”

“当然!”宿华笑着指向小楼二楼的灯光,那里的“星火夜校”正传出孩子们的笑声。10岁的翠翠已经能独立编写小程序,她开发的“苗语翻译助手”帮助许多老人与外地游客顺利交流。而宿华的表弟表妹们,正忙着教村民使用新上线的电商App,教他们如何拍摄吸引人的产品短视频。

深夜,宿华坐在书房里,翻看着乡亲们的收入报表。平均每户年增收4.8万元,这个数字让他倍感欣慰。bb机震动,是沈知意发来星辰肉饼湘西分厂的设计图。他立刻在图纸上标注:“建议将非遗工坊与生产线结合,游客可现场体验制作腊肉、打糍粑。” 他知道,只有让传统与现代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乡村振兴。

月光爬上窗台时,宿华收到了清华大学的迎新群消息。同学们讨论着开学事宜,而他的思绪早已飘向更远方——如何将湘西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全国更多乡村,如何用技术与商业的力量,让山乡的灯火照亮每一个奋斗者的梦想。窗外,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宛如银河坠入人间,照亮了少年脚下那条通向未来的共富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