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66章 铁轨上的知识征途:跨越千里的多维成长

1997年6月28日,绿皮火车碾过铁轨的“哐当”声,裹挟着盛夏的热风灌进车窗。沈知意将bb机调至静音模式,倚在硬卧车厢的窗边,膝头摊开五本不同专业的教材——工商管理系的《战略管理》、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哲学系的《理想国》译本,以及计算机系的《c语言程序设计》和金融系的《货币银行学》。泛黄的书页间,还夹着五国语言的单词卡,德文、日文、法文的字母在阳光下泛着油墨光泽。

“知意,歇会儿吧。”苏睛从对面铺位探过身,手里捧着《计算机网络原理》,“你这样连轴转,眼睛都要熬坏了。”她指了指沈知意眼下淡淡的青影,却换来少女清亮的笑声:“火车上的时间最珍贵,能多啃一个知识点是一个。”沈知意翻开《战略管理》,在“多元化经营”章节写下批注,笔尖沙沙声与车轮震动声交织成独特的节奏。

隔壁铺位的中年工程师好奇地瞥向沈知意的书堆:“姑娘,学这么多专业,吃得消吗?”她合上书,露出封面上清北的校徽:“叔叔,工商管理能帮我优化企业运营,心理学教我洞察消费者,哲学培养底层思维……”她晃了晃手中的计算机教材,“芯片研发和编程语言是未来科技的钥匙,而多学几国语言,才能真正把中国品牌推向世界。”

火车驶入隧道,车厢瞬间陷入黑暗。沈知意摸黑打开手电筒,光束照亮书页上的公式与文字。这让她想起创业初期在工作室熬夜的场景——那时王思博为了攻克库存管理系统的漏洞,连续三天睡在机房;宿华在湘西用竹竿搭建网络基站时,也曾借着月光调试设备。黑暗中的点点光亮,都是追梦者前行的勋章。

当火车停靠郑州站,沈知意利用短暂的间隙冲进站台书店。她买下最新一期的《硅谷科技动态》,封面上关于芯片研发的报道让她眼前一亮。回到车厢,她立刻在bb机上给宿华发送消息:“关注芯片国产化进程,我们或许能在这方面找到突破口。” 几乎同时,王思博的回复跳了出来:“沈姐,分店智能点餐系统升级遇到瓶颈,急需计算机专业知识!” 这些实时互动,让漫长的旅途充满现实意义。

深夜,苏睛熟睡的呼吸声渐渐均匀。沈知意轻手轻脚走到车厢连接处,借着廊灯翻开哲学系教材。柏拉图的洞穴寓言让她陷入沉思,她在笔记本上写道:“商业不应只是追逐利润的洞穴,而要成为照亮社会的火光。” 远处传来列车员的报站声,提醒着她离目的地又近了一步。

第二天清晨,火车穿越黄河大桥。沈知意站在窗边,看着浑浊的河水奔腾东去,突然掏出速写本记录下这壮阔的景象——这是她学习五国语言的独特方式:用不同语言描述眼前的风景。德文笔记工整严谨,日文俳句简洁凝练,法文段落浪漫细腻,每一种表达都是对文化与思维的深度探索。

车厢里的旅客渐渐熟悉了这个捧着书本穿梭的少女。有位归国华侨主动和她用英文攀谈,惊讶于她对国际金融趋势的见解;退休教师则与她探讨王阳明心学,称赞她“年纪轻轻便有家国情怀”。这些偶遇的交流,如同散落的珍珠,被沈知意串成独特的学习链。

当火车终于驶入北京站,沈知意的五本教材上已满是批注与笔记,bb机里储存着上百条工作沟通记录,五国语言单词卡也被翻得卷了边。她和苏睛拖着行李走下列车,六月的阳光扑面而来。站前广场上,清北的迎新横幅在风中飘扬,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欢迎声。

“准备好了吗?”苏睛握紧她的手。沈知意望向天空,那里有飞机划过留下的白色航迹,宛如通往未来的路。“从来没有比现在更期待过。”她笑着说,将沉甸甸的书包背在肩上。这个在火车上度过的两天两夜,不仅是物理距离的跨越,更是知识与理想的淬火重生。而等待她的,将是清北校园里更广阔的天地,以及无数个与星辰肉饼、与星火计划交织的新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