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 第81章 纨绔 CEO 的摆烂人生:汉成帝刘骜的职场翻车记

竟宁元年五月的长安城,烈日炙烤着未央宫的汉白玉台阶。十九岁的刘骜跪在元帝灵前,手中的玉玺硌得掌心发疼。父亲临终前紧攥的《尚书》竹简滑落在地,竹简上 \"民为邦本\" 四字被烛火映得忽明忽暗,让他想起十二岁那年在龙楼门的清晨 —— 元帝急召,他为了不违 \"驰道禁令\",硬是绕了三公里路从直城门入宫,被父亲夸 \"守礼\",却没人知道他躲在车辇里怕迟到的手心全是汗。如今捧着沉甸甸的皇权,这个曾被宣帝抱在膝头看舆图的 \"世嫡皇孙\",即将开启一场从 \"别人家的孩子\" 到 \"摆烂 cEo\" 的魔幻之旅。

刘骜的童年,是被宣帝用蜜糖泡大的。这位 \"故剑情深\" 的曾祖父,常把他架在脖子上逛御花园,指着西域地图说:\"曾孙啊,这三十六国的汗血宝马,将来都得听你调遣。\" 五岁能背《诗经》,七岁辨得清匈奴与羌人的旗帜,长安百姓都称他 \"神童皇孙\"。元帝虽偏爱能鼓琴的定陶恭王,却拗不过宣帝的 \"隔代亲\",只能捏着鼻子让他当太子 —— 这波 \"拼爷爷\" 操作,让刘骜早早就戴上了 \"学霸太子\" 的人设滤镜。

但青春期的叛逆来得猝不及防。十三岁搬进桂宫后,他偷偷把太傅的《春秋》讲义换成了《郑风?野有蔓草》,在太子宫搞起 \"私人音乐会\",琵琶弹得比太傅的讲解声还响。元帝气得摔了琴拨:\"定陶王能即兴谱曲,你呢?\" 他却嬉皮笑脸:\"儿臣能让乐府新编《长安乐》,父皇不想听听?\" 气得元帝连夜召史丹商量废储,幸亏史丹抱着元帝大腿哭成泪人:\"宣帝在时,常说 ' 太孙有君人之相 ',陛下难道要让先帝寒心吗?\" 这才保住了太子位 —— 原来古代也有 \"道德绑架式救场\"。

竟宁元年六月,刘骜刚穿上龙袍,就被老妈王皇后塞来个 \"重磅大礼包\":元舅王凤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这位大舅父一上任就玩起 \"家族企业化\" 操作:弟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同日封关内侯,长安城瞬间流传 \"五侯同日生,黄金满都城\" 的童谣。刘骜看着舅舅们在朝堂上排排坐,突然想起霍光辅政时的场景 —— 同样是外戚,霍光至少会说 \"为刘氏守天下\",这帮舅舅,分明是把朝堂当成了王氏的 \"分公司\"。

更绝的是王凤的 \"信息垄断术\"。所有奏折必先经他过目,连刘骜想召见一个谏官,都得提前三天 \"预约\"。有次他想批复太学扩建方案,王凤直接甩来一句:\"陛下初政,宜先安外戚。\" 气得他在御书房摔了笔架,却听见窗外太监议论:\"大司马说了,陛下只需管好后宫燕乐,朝政自有王氏分忧。\"

建始元年的 \"入职大礼包\",堪称史上最凶残的 \"欢迎仪式\":

祖庙纵火案:皇曾祖悼考庙深夜起火,火光映红半边天,负责祭祀的太常卿吓得自首:\"是臣没给火神上供!\" 实则是豆腐渣工程,墙体年久失修;

彗星撞营室:营室星区出现扫帚星,太史令跪在丹墀下念《天文志》:\"营室主水,彗星光芒犯之,主外戚专权,后宫乱政!\" 刘骜偷偷看王凤,发现舅舅正用玉带扣压着奏折不说话;

黄雾锁长安:连续三日黄雾弥漫,能见度不足十步,百姓传言 \"王氏五侯修宅邸,扬尘遮了天\",御史大夫张忠趁机弹劾:\"此乃阴盛阳衰之象,陛下当疏远外戚!\"

刘骜慌得一批,赶紧下诏 \"崇宽大,长和睦\",说白了就是 \"大家别骂了,朕会好好做人\"。还大赦天下,给吏民发牛酒,结果长安百姓拎着酒坛吐槽:\"黄雾喝进肚,牛酒变苦酒。\"

建始三年的自然灾害,简直是 \"灭霸级副本\":

北宫水患:北宫井水突然溢出,漫过了太液池,被术士解读为 \"太后势力滔天\",王太后趁机搬进长乐宫,美其名曰 \"替陛下镇水\";

关内大水:暴雨连下十日,泾河水决堤,冲毁民房万间,灾民抱着浮木漂过长安城,高呼 \"王氏囤粮,百姓遭殃\",因为赈灾粮全堆在王氏粮仓里发霉;

日蚀地震套餐:白天日食如盘,夜里地震未央宫,殿中裂缝三寸,刘骜吓得躲进赵飞燕的寝宫,被王凤骂得狗血淋头:\"陛下是天子,怎能学妇人躲灾?\"

面对危机,他祭出 \"摆烂三连招\":

甩锅大臣:下诏 \"公卿各思朕过失\",言外之意 \"你们看着办,别赖我\";

选秀救国:全国举贤良方正,结果选上来的全是王氏门生,比如谷永,一开口就夸 \"大司马德配天地\";

数据造假:减算赋四十,赦囚徒万人,却对王氏囤粮视而不见,长安百姓编歌谣:\"成帝减赋口惠实,王氏仓满百姓饥。\"

刘骜的后宫,是古代版 \"乘风破浪的姐姐?权力篇\":

许皇后下线:结发妻子许皇后,因阻止王氏外戚封侯,被赵飞燕姐妹构陷 \"巫蛊\",刘骜明知冤枉,却在王凤的眼神压迫下批准废后,躲在椒房殿哭了整夜,第二天照常去看赵飞燕跳舞;

赵氏姐妹开挂:赵飞燕带着妹妹赵合德进宫,玩起 \"差异化竞争\":姐姐跳 \"掌上舞\",妹妹泡 \"香肌浴\",把刘骜迷得五迷三道。她们搞起 \"后宫垄断\",凡是怀孕的嫔妃,要么流产,要么 \"意外死亡\",最狠的是 \"燕啄皇孙\"—— 宫女曹氏生子,赵合德竟逼刘骜亲手掐死自己的儿子,理由是 \"防止外戚分宠\";

绝嗣危机:刘骜一生生下四子,全夭折或被杀,最后不得不立侄子刘欣为太子,相当于 cEo 没有继承人,只能把公司交给 \"旁支股东\"。

最魔幻的是 \"合德控帝\":赵合德把刘骜变成了 \"后宫宅男\",发明 \"温柔乡\" 概念:\"妾欲使陛下老于此乡,不愿如武帝求白云乡也。\" 刘骜当场躺平:\"吾老是乡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神仙。\" 从此不上早朝,美其名曰 \"朕在后宫调研民生\"。

王凤的专权之路,比霍光更狠辣,架空皇权三步骤:

人事垄断:大司农、京兆尹、光禄勋等关键岗位,全换成王氏族人,连宫廷禁卫都由表弟王音统领,刘骜想提拔一个郎官,王凤直接说:\"陛下难道信不过外戚?\"

舆论控制:禁止大臣言及外戚,京兆尹王章弹劾王凤,反被诬陷 \"大逆\",刘骜想救,王凤冷笑:\"陛下还记得萧望之怎么死的吗?\" 想起老师被逼自杀的场景,他只能签字同意处决;

仪式夺权:废除宣帝时期的甘泉祭天仪式,逼刘骜在长安南郊祭祀,理由是 \"节省开支\",实则是切断皇帝与地方的精神联系,让刘氏宗庙变成摆设。

最讽刺的是 \"昌陵烂尾楼\" 事件。刘骜想给自己修豪华陵墓,王凤却说 \"劳民伤财\",结果王氏五侯却用修陵材料盖私宅,长安城流传 \"昌陵土,王氏砖,百姓血,侯门宴\"。他明知舅舅们中饱私囊,却只能在陵墓工地转圈:\"爷爷要是知道我把钱花在这,得从杜陵爬出来抽我吧?\"

王氏专权下的官场,成了 \"逆淘汰\" 的修罗场:

能吏被逼走:南阳太守召信臣兴修水利,却因不愿投靠王氏,被诬陷 \"治水不力\",罢官回乡;

酷吏上位:京兆尹王章的继任者淳于长,发明 \"卖官价目表\",关内侯十万钱,光禄大夫五万钱,长安城的官衙成了王氏的 \"当铺\";

数据造假成风:郡国上计簿全是 \"祥瑞数据\",什么 \"麦穗两歧甘露降于王氏宅 \",真实情况是百姓易子而食。

刘骜治下的汉朝,呈现 \"冰火两重天\":

贵族盛宴:王氏五侯的宅邸夜夜笙歌,王商把长安城的沣水引进私宅当护城河,王根的园林比上林苑还大;

百姓地狱:关东饥荒,人相食,而王氏粮仓的粮食却因 \"手续不全\" 无法发放,饥民们在长安街头写血书:\"愿得成帝一日粮,不望王氏万石仓。\"

最惨的是 \"罢郡国庙\" 事件。刘骜听王凤的话,拆除地方刘氏宗庙,结果刘邦老家沛县百姓没地方祭祀,集体到长安上访,被王氏门客殴打,他却下诏 \"百姓勿扰宗庙\"—— 此刻的他,早已忘了宣帝教他的 \"民为贵\"。

《汉书》对成帝的评价,堪称 \"败家子鉴定报告\":

人设崩塌:\"少好经书,宽博谨慎\" 都是表象,\"湛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 才是本质,典型的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管理失误:\"委政王凤,朝无骨鲠之臣\",把公司核心权力交给外戚,比 \"创始人股权稀释过度\" 还危险;

历史定位:\"汉世衰于元成,坏于哀平\",认定他是西汉衰落的转折点,相当于 \"公司在他手里开始走下坡路\"。

最扎心的对比是宣帝:\"孝宣之业,成于刑赏,衰于成帝之荒淫\",爷爷靠铁血手腕打下的江山,被他用酒色和外戚折腾得千疮百孔。

绥和二年春,刘骜在赵合德的寝宫 \"昭阳殿\" 突发中风。临终前,他望着殿内的鎏金飞凤,想起十四岁那年在太子宫背诵的《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 如今 \"作福作威\" 的,却是王氏外戚。赵合德跪在床边哭成泪人,他想伸手摸她的脸,却看见王凤的儿子王莽站在殿角,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 他知道,这个摆烂的 cEo 即将下线,而王氏集团的 \"篡位副本\",才刚刚开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