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 第97章 佛系皇帝的临终考卷:刘炟的温柔治世与东汉版 "最后 KPI"

章和元年的洛阳春,樱花刚谢,汉章帝刘炟就在尚书台熬红了眼。案头堆着各郡送来的祥瑞奏报 —— 七郡出现凤凰、黄龙,甘露降了三次,连西域都送来了狮子和扶拔。他却盯着日历叹气:\"祥瑞这么多,可百姓的粮仓满了吗?边疆的羌人安分了吗?\" 这个即将走完执政生涯的佛系皇帝,正在用最后的精力,给东汉王朝做 \"临终 KpI 考核\",就像一个即将退休的老店长,反复检查店里的每一个角落,生怕留下什么疏漏。

五月的洛阳城,阳光把太极殿的琉璃瓦晒得发亮,刘炟却没心思欣赏美景,而是对着祥瑞奏报皱起了眉头。按照惯例,出现祥瑞该大赦天下,但他却在朝会上说:\"祥瑞是老天爷给的鼓励,但咱不能光搞虚的,得让百姓实实在在拿到好处。\" 于是,一道充满现代 \"福利思维\" 的诏书传遍天下:

官吏赐爵:集体涨职级的 \"职场惊喜\"

诏书规定 \"赐天下吏爵,人三级\",相当于给所有公务员连升三级。基层小吏王顺拿到新官牒时,手都在发抖:\"以前熬十年才能升一级,现在皇帝一句话,直接涨了三级!\" 他连夜跑到太学,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当学生的儿子,父子俩在月光下喝着粟米酒,感慨 \"章帝爷真是打工人的福星\"。

弱势群体:精准投放的 \"温暖包\"

高年、鳏寡孤独每人一匹帛,看似普通,实则暗藏 \"精准扶贫\"。陈留县的张老汉,老伴去世后一直靠讨饭为生,领到帛布后,特意请人做了身新衣服,逢人就说:\"皇帝没忘了咱这些没用的老头子,这帛布,够咱换半年的粟米了。\" 洛阳的丐帮帮主甚至发现,帮里的孤儿少了 —— 原来官府按诏书把他们都送去了育婴堂。

太学生补贴:定向发放的 \"教育基金\"

每个太学生发三匹布,相当于给大学生发 \"教材购置费\"。太学门口的书肆老板乐开了花:\"以前学生们买书都要赊账,现在有了皇帝的布,个个都成了现金客户!\" 太学生们更是把布染成校服,穿着在洛阳街头招摇,说这是 \"章帝牌校徽\"。

最绝的是 \"河南女子百户牛酒\",相当于给特定区域发 \"地区专项红包\"。河南郡的农妇张大姐,领到半头牛时简直不敢相信:\"皇帝连咱妇女都记着,这牛能耕三亩地,明年咱家的粟米准能丰收,到时候给皇帝的庙里多烧几柱香。\"

秋风起时,刘炟翻着《月令》对廷尉说:\"冬天是万物闭藏的时候,咱别在这时判死刑,伤了天地和气。\" 他像个细心的程序员,给司法系统装了个 \"节气阀门\"—— 定律规定 \"无以十一月、十二月报囚\"。

巨鹿郡的狱卒老陈举双手赞成:\"以前冬天行刑,犯人冻得哆哆嗦嗦,刑场上的血都能结冰。现在好了,能缓到开春,咱也不用在冰天雪地里折腾,犯人家属还能多攒点钱打点。\" 这波操作,让东汉的刑狱系统多了份人性温度,连匈奴使者回国后都感慨:\"汉家冬天不杀人,比咱草原上的可汗仁慈多了。\"

章和元年的西域,班超正在疏勒城上演 \"轻资产运营\" 的巅峰之作。他带着三十个吏士,用丝绸和铁器当 \"武器\",先是策反了疏勒王的部下,接着大破莎车军队,整个过程没花朝廷一分钱军费。刘炟接到捷报时正在喝粟米粥,笑着对窦固说:\"班超这小子,比朕当年想得还妙,用三十人在西域搞 ' 跨国公司 ',赚的钱比军费还多!\"

月氏国遣使献狮子,刘炟看着笼中怒吼的猛兽直摇头:\"这玩意儿好看是好看,不如多送点葡萄种。\" 他不知道,班超的西域攻略早已让东汉商队深入中亚,长安西市的胡商比洛阳的米铺还多,他们带来的琉璃器皿和汗血宝马,正通过丝绸之路,让东汉的 Gdp 蹭蹭上涨。

烧当羌叛乱,护羌校尉傅育战殁,满朝文武请战,刘炟却摆摆手,玩起了 \"放牧式管理\":

囚徒再就业:死囚变戍边的 \"劳动力转移\"

\"死囚减罪一等,诣金城戍边\",相当于启动 \"囚徒再就业计划\"。金城郡的戍卒李二蛋,原本是个盗窃犯,现在却成了屯田兵:\"皇帝没杀咱,还分给咱土地,现在能吃饱饭,等攒够帛,咱就回家娶媳妇。\" 这波操作,既解决了兵源问题,又给了犯人新生,堪称 \"双赢政策\"。

分化瓦解:给羌人的 \"游牧升级套餐\"

刘炟让人给归附的羌人分牧场、送牧羊犬,还派汉人农夫教他们圈养牛羊:\"咱汉人种地,你们放牧,各赚各的钱,别老打架。\" 羌族首领迷吾摸着汉军送来的牧羊犬项圈,对部下说:\"汉家皇帝不杀咱,还教咱赚钱,比单于靠谱多了,以后咱就跟着汉家混,每年用羊毛换铁器,日子肯定差不了。\"

互市开放:设立 \"羌汉畜牧交易所\"

在边境设立互市点,派官吏当 \"市场管理员\",杜绝强买强卖。每逢互市日,羌人赶着羊群,汉人推着铁器,吆喝声震天响。有个羌族少女用三只小羊换了一把汉刀,开心得直跳:\"这刀比咱的石刀快十倍,以后剪羊毛再也不用费劲了!\"

刘炟临终前,把 \"胎养令\" 升级到 2.0 版,在诏书中写道:\"婴儿无父母亲属,及有子不能养食者,禀给如《律》。\" 他像个操心的大家长,让郡县登记新生儿,每月上报,还派稳婆定期检查,相当于建立了 \"东汉版新生儿保障系统\"。

洛阳的育婴堂里,弃婴小柱吃到了官府的粟米粥,乳母王嬷嬷抹着泪说:\"皇帝快不行了,还惦记着咱孤儿,每天派太医来看望,这世道,算是赶上好时候了。\" 后来小柱长大,成了洛阳有名的郎中,逢人就说:\"是章帝爷给了咱第二次生命。\"

北巡时路过魏郡,百姓跪在路边说:\"汴门未作时,深者成渊,浅则泥涂,多亏先帝修渠,现在才有了良田。\" 刘炟听了,当场拍板:\"先帝修渠,朕不能吃老本,肥田全分给贫民,所过县邑,听半入今年田租!\" 这波操作,相当于给农民发 \"耕种红包\",巨鹿的老农李老汉摸着分到的二亩良田,对着洛阳方向磕头:\"皇帝这是给咱留家底呢,就算他走了,咱世世代代都记得这份恩情。\"

他还特意叮嘱随从:\"车驾所过,不得伐杀草木,《诗》云 '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 ',咱不能为了赶路,坏了百姓的庄稼。\" 于是,浩浩荡荡的皇家车队,遇到农田就绕路,遇到大树就绕行,百姓们站在田埂上看着,都说 \"皇帝的车架比牛车还规矩\"。

章和二年二月,刘炟在章德前殿驾崩,临终前留下的遗诏,简单得让人掉泪:\"无起寝庙,一如先帝法制。\" 他不要豪华陵墓,不要百官送葬,甚至没提自己的功绩,只惦记着百姓和官吏:\"朕走之后,你们好好干,别给百姓添麻烦,像先帝那样,扫地而祭就行。\"

洛阳的百姓自发停市哀悼,卖炊饼的王老汉把担子扛到宫门口,免费送饼给守灵的士兵:\"皇帝在时,没让咱交过苛捐杂税,每年还给咱减租,这饼,算咱老百姓的心意。\" 就连西域的商队,路过洛阳时都停了下来,在城门口摆上葡萄和玉石,说是 \"给章帝爷的路费\"。

曹丕说 \"章帝长者\",确实没错。他没有父亲明帝的严苛,却把 \"柔道\" 融进了东汉的骨髓:

司法:废除酷刑的 \"温柔手术刀\"

他废除了 \"刖刑宫刑 \"等肉刑,改用劳役替代,让监狱从\" 屠宰场 \"变成了\" 改造学校 \"。有个被赦免的囚徒,出狱后成了良民,还写了首打油诗:\" 章帝爷心善,废了酷刑案,如今做良民,心里比蜜甜。\"

民生:胎养令的 \"人性光辉\"

他颁布的胎养令,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生育补贴政策,比现代的 \"生育福利\" 早了一千多年。陈留的农妇们说:\"以前生孩子像过鬼门关,现在有了皇帝的补贴,就算穷人家,也敢多生几个了。\"

文化:白虎观会议的 \"学术大一统\"

他主持的白虎观会议,调和今古文经,让儒学成了东汉的 \"企业文化核心\"。太学生们说:\"以前学经像吵架,现在有了皇帝的《白虎通义》,考试再也不怕判错卷了。\"

就连匈奴的单于,都听说东方有个 \"好说话的皇帝\",特意派使者来朝拜,说:\"愿与汉家永为兄弟,共享太平。\"

刘炟的治世,像一汪清泉,没有惊涛骇浪,却默默滋润着东汉的土地。他证明了:真正的治世,不是靠严刑峻法,而是像侍弄麦田一样,耐心除草、施肥、浇水,让每个百姓都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种下希望,收获安稳。

当他闭上眼睛,或许会看见:在西域的商道上,班超的使团正带着丝绸西行,驼铃声在沙漠中回荡;在洛阳的太学里,儒生们正捧着《白虎通义》争论,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们年轻的脸上;在兖州的麦田里,老农们正用官牛耕地,田埂上的孩童,正追逐着飘落的柳絮,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这些细碎的烟火气,比任何祥瑞都更让他心安。他知道,自己没有父亲明帝的雄才大略,也没有祖父光武的赫赫战功,但他用三十年的时间,把父亲的硬核制度,变成了充满人情味的治理方案,让东汉王朝在经历了开国的艰辛后,迎来了 \"民安其业,户口滋殖\" 的黄金时代。

历史的长河中,汉章帝或许不是最耀眼的帝王,却是最懂 \"温柔力量\" 的守业者。他用行动告诉世人:最好的治国之道,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而是蹲下来,听听百姓的心声,想想他们的难处。正如洛阳老人们说的那样:\"光武爷打天下,明皇帝守天下,章帝爷让天下人过上了好日子。\" 而这,正是一个佛系皇帝对历史最温柔的馈赠 —— 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太平盛世里,好好活着,慢慢变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